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只要能夠建造一個穩定的蟲洞,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但理論家一直未搞清,蟲洞僅允許光線通過?亦或飛船也能穿行?其實蟲洞的兩端皆可出入,並非像黑洞那樣是一種單向通道,只進不出;再者,旅行者在蟲洞內僅受到一般的拉力,不像在黑洞中。並且光找到這樣一個“蟲洞”還不夠,還必須使它的開口時間足夠長,這樣才能讓人有足夠的時間鑽入它。因為根據量子理論,這個蟲洞在強力的作用之下,將於瞬間關閉。

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有一種假設是利用開斯米效應等量子方式向“蟲洞”裡灌輸反物質,這樣就可以延長蟲洞開啟的時間。並且,同樣利用反物質將其“扯大”,鑽出一條長度約為一光年的“時間隧道”。這樣一條“時間隧道”,便是由“現在”通往“過去”的“快捷方式”。這需要融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理論,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量子引力論。反物質也存在於我們的現實世界之中。並且蟲洞的超強引力場,也一樣可以通過反物質來中和。(正物質擁有“正質量”,能產生能量,負物質具有“負質量”,卻可以吸去周圍的能量。)

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而實際建造一個蟲洞要分三步:

第一步,尋找或建立一個蟲洞,開闢一個隧道用來連接太空中兩個不同的區域。

第二步,使蟲洞穩定下來。由量子產生的負能量,蟲洞便允許信號和物體安全地穿越它。負能量會抵制蟲洞變為密度無窮大或接近無窮大。換句話說,它阻止了蟲洞演變成黑洞。

第三步是牽引蟲洞。一艘具有高度先進技術的宇宙飛船將蟲洞的入口互相分離開。如果兩個蟲洞都放置在空間中合適的地方,那麼時間差將保持恆定狀態。

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假設兩邊差值是10年,一名宇航員從一個方向穿越蟲洞,他將跳到10年後的未來,反之,宇航員若是從另一方向穿越蟲洞,他將往回跳10年。這聽起來像科幻,但已是一個美國宇航局擬資助的真實的研究項目。

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著名量子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於1978年提出的理論思想,即“延遲選擇思想實驗”。“延遲選擇思想實驗”其實是“雙縫實驗”的改進版,即光線穿過幕牆上的狹縫。當一束光線穿過一條狹縫照射到後面的牆壁上時,光子似乎顯現出粒子行為。當引入第二條狹縫時,就會顯現出干涉光帶,光子似乎又呈現波動性質。約翰-惠勒建議在第一面幕牆後面增加第二面帶有狹縫的幕牆,目的是想看一看光線穿過兩個幕牆時狀態是否能夠保持穩定。但是,這項實驗似乎不太可能完成。

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團隊對約翰-惠勒的思想稍加改動,讓實驗成為可能。他們沒有利用光子,而是採用氦原子,讓其穿過由激光束形成的光柵,而不是穿過物理幕牆。這樣,當高速飛行的原子穿過第二道關時,研究人員就可以精準地觀測到它究竟發生了什麼。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沒有第二道光柵,原子就沿著一條單一線路前進,行為與粒子一樣。但當兩道光柵都存在時,原子就會沿多條線路前進,有些像波的行為方式。

一個困擾世界的物理難題——時間倒流

在第二道光柵引入之前,研究人員對氦原子穿越第一道光柵的線路進行了測量。實驗發現,尚未引入但有可能引入的第二道光柵對粒子的狀態產生了影響。這表明,如果氦原子真的沿著一條特定的路線,接下來未來的測量結果就會影響原子的線路。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未來事件正在影響著原子的過去。在量子能級,如果你沒有在看它,實體並不存在。這些原子並沒有從A處移到B處。只有在旅程結束對它們進行觀測時,它們的波狀或粒子狀行為才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