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便血,是肠癌还是痔疮?医生告诉你可能比肠癌更麻烦

便血是消化科和肛肠外科非常常见的症状,一开始大家对于便血这个症状总是忽视,以为不过是痔疮,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反复的便血,到最后竟是肠癌晚期,最终也悔之莫及。随着互联网科普的普及,大家对于便血特别警惕,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特别担心自己得了肠癌,但是这里郑医生要告诉你,消化科引起便血的疾病中,还有比肠癌更麻烦的疾病。首先来看一个病例:

小容是一名学生,17岁,因为反复便血兼消瘦到我院来就诊,她的病史长达2年之久,一开始家长也不以为意,觉得是痔疮,因为学业繁重,也并没有规律就诊,总是在寒暑假或者周末抽空去看一看。上一次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住院治疗,因为腹部CT考虑肠道存在问题,医生建议做结肠镜检查,但是家属考虑到小容年纪小,而且营养不良,担心做肠镜风险太大,一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但是接下来便血症状就一直存在,并且进行性消瘦,家长终于慌了,就再次来住院治疗。最终的检查结果是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目前为止无法治愈的疾病,需要终身用药。小容的父母得到消息后,后悔不已,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

反复便血,是肠癌还是痔疮?医生告诉你可能比肠癌更麻烦


那么接下来郑医生就来科普下,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反复便血,是肠癌还是痔疮?医生告诉你可能比肠癌更麻烦


1.腹泻。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泻,主要以黏液便、黏液脓血便为主,轻则4-5次,重则10余次以上,且伴有里急后重。

2.便血。部分患者以便血为首发表现,主要为鲜红色血液,与痔疮及结直肠癌类似。

3.消瘦。主要见于重症患者,由于肠道黏膜的炎症和缺损,导致大量出血,引起贫血和蛋白丢失。

4.发热。主要见于活动期、重症和爆发性的溃疡性结肠炎。

5.肠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反复便血,是肠癌还是痔疮?医生告诉你可能比肠癌更麻烦

确诊方法:纤维结肠镜,可看到充血、水肿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呈弥漫性改变,黏膜粗糙如磨砂样,可见散在的点状浅溃疡形成,部分进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黏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


治疗方法:

1.抗炎治疗: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如美沙拉嗪等,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2.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抗炎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抵抗或者激素依赖的患者。

4.英夫利昔单抗。适用于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症的患者。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过五一##头条营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