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要求孩子道歉,这样真的好吗?

小宝和小他一岁的斌斌一起玩积木,原本两人玩的很好,但小宝一不小心把斌斌的积木给弄倒了,斌斌“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妈妈看到这幅情景后,为了哄斌斌不哭,要求小宝立刻给斌斌道歉。但小宝因为心里委屈,并不想给斌斌道歉,这可惹怒了妈妈,于是,妈妈在小宝的屁股上狠狠打了几下。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懂礼貌,但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家长可曾想过事实是否真的像我们看到的那般?我们的孩子是否受到了委屈?家长也未曾了解,真诚的道歉有利于孩子反思自我,而被强迫的道歉,则会让孩子陷入纠结、困惑当中,而如果家长让孩子道歉,仅仅是因为家长爱面子,那么,这样的逼迫孩子去道歉更不可取,这样只能让道歉流于形式,并不能让孩子理解道歉的真正意义。

严厉要求孩子道歉,这样真的好吗?

建议:

1、不要粗暴的打断孩子们:孩子们处理问题是有他们的节奏的,如果孩子一发生案例中的事情,家长就立刻粗暴的过去打断孩子,这样家长其实“偷走”了孩子处理问题的一个好机会。如果问题不至于涉及到安全和健康,家长可以等待下孩子的反应,看看孩子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有的小朋友可能会用一个“歉意的笑容”代替道歉,然后两个孩子“哈哈一笑”算是解决了问题。而有的宝宝可能会拉拉对方的手,抱抱对方来表示歉意。当然,也有些宝宝会也跟着哭起来或者寻求家长的帮助。当孩子需要家长帮助和介入时,家长再介入。

2、倾听和了解情绪,比道歉更重要:当我们看到两个孩子起冲突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求一方向另一方道歉,因为被强迫做事情,孩子往往会感到委屈和生气,道歉也将流于形式。家长可以现了解下孩子的情绪,这样问问孩子“小宝,这是怎么了呢?小朋友怎么哭了?”让孩子说出原因,或许这个原因与你看到的不同,你也可以问问孩子“那小朋友哭了,你是不是也很不安和难过?”让孩子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在发生矛盾冲突时站在孩子身边,让他不用害怕才是最重要的。解决问题是孩子情绪平复之后的事情。

3、将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把犯错作为成长的机会:如果真的是孩子无意间犯了错,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惩罚,不妨问问孩子“那你不小心把斌斌积木弄坏了,该怎么办呢?”或者“我们要不要一起帮斌斌搭好积木?”引导孩子将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让孩子知道,问题发生后,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做出弥补。“犯错误是成长的机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才会培养知错就改、承担责任的孩子。才不会出现孩子因为害怕而隐瞒错误、转嫁责任的处事方式。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可以问问他“斌斌哭了那么久,我们是不是要安慰下他?”,然后让两个小家伙重归于好。

严厉要求孩子道歉,这样真的好吗?

大人做事情,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道歉是有礼貌的事情,却忽略了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有机会处理问题,引导孩子正确解决冲突,这比强迫孩子道歉来的实际和有意义。至于道歉、有礼貌这些行为,孩子可以通过从大人的言行中自然学习得来,而非强迫就可以学习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