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看多了是不是使人消极?什么是"我",现在老是想不清楚一些事情,总觉得唯心主义是对的?

张同渠


哲学书籍看多了,我觉得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哲学,一般来说哲学——爱智: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要爱启动智慧,爱思考。我个人理解爱智是“爱”和“智”,爱就是要有爱心,心态健康,智就是调动纯理性思维下的逻辑证明。爱的方面就衍生出了生存哲学,伦理,艺术等等,我们一般说成广义哲学;智的方面就衍生出了众多自然科学,即狭义哲学。

就我本人来说,我不喜欢广义哲学,我觉得没有啥好调动的,纯属于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更喜欢狭义哲学,也就是自然科学的底层思维逻辑,涉及到的形式逻辑、理性逻辑等等各种智力的调动。从古希腊的存在,到近代古典研究的意识,绝对精神等等,再到现代的语言,语言系统对逻辑系统的扰动。

在狭义哲学上来说,我不采用唯物还是唯心,因为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好唯的,只要证明能自洽,我觉得就值得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哲学的一些个人看法,声明一下,是我个人的粗浅的、非常笼统的一点点看法。至于题主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回答的必要,因为都是随着在深入学习了解,都能一一破除,想不通的都可以慢慢想通,实在想不通也很正常。至于唯心唯物,看多了就知道唯心唯物都是错,今天的哲学早就不是在研究这个方向了。

希望有帮助,谢谢🙏


HGP123


这提问里边的三个内容,选择答哪一个问题都够写一大堆了。我选择答您的那个“什么是我”,试试我能不能说明白。

什么是“我”?这个问题让心理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都产生浓厚兴趣,记不清是西方哪位心理学大师说过,认识自己是人类终其一生的事情。

什么是"我"?医学生物学意义上的解释是,骨骼神经血液是一堆细胞。心理学意义上的“我”,是意识认知思维层面上的我。


生物学层面上的我很好理解,不经思考的你我他的那个我,三岁幼儿都能分辨清楚。

心理学层面上的我指的是,我的所思所想,我的人生观是什么?我的世界观是什么?在人群里在社会中我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都用我的意识我的思想经过思考再去处理,而不是不经思考的随波逐流。



人只有实现了自己的思想意志,才算真正的实现了自己,人才会获得最完美的满足。

“我是谁”是哲学层面的拷问,至今没有问出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宗教信仰层面上的我,我是上帝的孩子。我是亚当夏娃的孩子。我是佛,我要修成如来阿弥陀佛的化身。


这个哲学的书看多了是不是会使人消极?我只回答一句,哲学的书别说是看多了,我们一辈子看过多少哲学的书。哲学的魅力在于思辨,可在混乱中趋于理性,掌控思维的方向,以此掌控生活。譬如得道的修行者亦如是。哲学是知识是思考再思考,是抽身而出反观其事。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想到读多了哲学的书会是消极。


神经在发烧


哲学书看多了,会使人消极?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 同样的一本书,带着各自的立场去看,有不问的收获。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搞清楚这些,才能去读哲学书。

哲学从历史看,有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等; 从门派分,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等等以门派命名的哲学。意思说,看你看的是什么哲学。你对哲学是想一知半解呢?还是寻求真理,一追到底!用哪种态度读哲学,就得出哪种结论。

哲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积极性,也有它的消积性,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形态逐渐取代旧的社会形态,新的哲学思想也逐渐取代旧的哲学思想,它的积极性与消极性被取代,是发展的,变化的,而非一成不变的。

什么是我?

我是客观存在的身躯物质存在加主观观点与精神存在。

为什么越来越觉得唯心呢?

一是唯心主义哲学早与唯物主义哲学。

二是新生的唯物主义与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初始阶段很难被大多人们的接受,旧事物的惯性仍然控制人们的思想,加上人们恋旧心理,致使先进的唯物主义思维方式难以进入人们的主流思想。从根本上说明,先进世界观同落后世界观,先进思想同落后思想斗争的长期性,紧迫性,艰巨性。

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哲学的先进性,提供实践证明和支撑。我们说唯物主义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哲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科学世界观。要知道,在人类认识宇宙之前,是无法证明唯物主义正确性的,只有到了人类认识了地球,月球,宇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后,才揭开了神密的面纱,开创了唯物主义的新纪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