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勞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生在國旗下,長在新中國,沐浴春風裡,走進新時代。在林口縣古城鎮湖北屯,有這樣一位飽經風霜的共和國同齡人,親眼見證著新中國的繁榮昌盛。彈指一揮間,70年風雨兼程,驀然回首,老人不禁感慨:“沒有共產黨哪來現在的幸福生活,有黨的領導,祖國會越來越好。”

用勤勞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老人名叫劉同秀,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70年前的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喜訊傳遍大江南北,新中國成立這一年,劉同秀出生在山東費縣贛南村的一戶農家裡。自幼家境貧寒,沒讀過書便開始了務農生活。新中國百廢待興,“那時的日子真是很艱苦啊!”劉同秀說,在兄弟姊妹中他排行老大。7歲那年,跟著父母“闖關東”來到林口,輾轉半年最終落在了古城鎮湖北屯,這一落腳就是60多年。

回憶童年,劉同秀告訴記者,當時物資極度匱乏,從記事就沒填飽過肚子,就連穿衣也很是破舊寒酸,老百姓穿的都是自己用粗布縫製的衣服,笨重粗糙不說,還很不結實,特別容易壞。印象中,母親一年到頭也只為家裡人各縫一套新衣服,穿破了就打補丁。真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用勤勞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那時候太窮了,和現在沒法比。”劉同秀說,他結婚時,就是一間泥草房,兩個人鋪蓋卷放一起就過日子了。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城鄉角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推廣,家裡的日子開始一天天變得好起來。

“共產黨好啊,政府好啊,現在農民的生活,過去根本想都不敢想。”劉同秀說,過去一家人為了填飽肚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用命換口飯。現如今國家給農民的政策好,專家、技術員上門手把手教種植,幫致富,像他今年種植的大豆新品種,加上政策扶持建的養魚池,一年下來就有十多萬元的收入,耕地用的大型農用車、麵包車、家用電器,城裡人能用上的,老倆口家裡一樣不少。說起如今的好日子,劉同秀話語間滿是抑制不住的喜悅。

回首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村裡的變化,劉同秀不禁感慨,祖國的飛速發展,讓農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同秀說,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還能夠繼續依靠勤勞,讓生活變得更好,祝願祖國越變越強大。

李昕宇 馮春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