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南京南部新城位於南京主城區東南方向。承天大道處在南京南部新城南北發展軸線上,全長約2.49km。承天大道跨外秦淮河大橋(以下簡稱承天大橋),是承天大道的控制性節點工程。南側引橋下穿京滬高鐵、仙西聯絡線,北引橋和繞城公路相交而過。承天大道工程是南京市“三年打通斷頭路”的重要工程,也是南京南部新城的“主城之門”,對緩解卡子門、雙橋門立交擁堵,改善主城東南部路網,推動新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重要的交通節點


承天大道北起應天東街、南至江寧區界。路線總體呈南北走向。道路自北向南與應天東街、機場路,機場二、三、四、五、七路,繞城公路、地鐵五號線試車線、秦淮河、規劃寧蕪貨線、仙西聯絡線、京滬高鐵、土城頭路交叉。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1 橋位佈置圖


由於大橋所處河段蜿蜒曲折,而且既有跨河橋樑眾多,根據防洪防汛的需要,並結合水利設施建設的需求,該橋採用了一跨過河橋跨佈置設計,滿足了各方的需求。承天大橋全長約157m,紅線寬42m,拱高分別為46m和35m。結構類型為下承式空間多索麵異型系杆拱橋、鋼結構總重約7500噸。北側引橋上部結構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南側引橋上部結構為預製小箱梁,人非橋上部結構採用鋼箱梁。


大橋於2018年10月正式開工,2018年12月完成兩岸主墩樁基施工,2019年4月完成下部結構施工,2019年10月開始進行水中支架搭設,2019年12月26日主箱梁已拖拉就位, 2020年5月底完成大橋主體施工並拆除水中支架,目前正在開展大橋二層慢行系統及橋樑附屬設施的施工。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2 承天大橋效果圖


聚山水之靈氣


承天大橋,橫跨秦淮河岸,南側穿越京滬高鐵,北側緊鄰繞城公路,連接城市CBD和生態公園,是南部新城重要門戶和城市地標。


南部新城位居“將軍山”“方山”“青龍山”“紫金山”4座山巒的中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給了該橋設計以充分的靈感,將四山的剪影交匯於此,演化出橋的主體結構。大橋的4個三角拱象徵匯聚的4座山,賦予了承天大橋穩定的結構和充滿張力的形象。流動的線條漂浮於秦淮河上,遠遠望去,“如畫山水”。承天大橋的輪廓延續了南部新城完整而躍動的城市天際線,為城市景觀增添新高潮。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3 山水包容的承天大橋


承天大橋創新採用雙層人非結構,人行、非機動車、機動車在這裡被有效地隔離開,互不干擾。上層通道給行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休息座位以及全景觀景臺,行人能夠欣賞到外秦淮河全景;下層通道給非機動車提供高效、安全、視野開闊的騎行環境,同時無阻礙觀賞秦淮河風光。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4 雙層人非結構


承天大道橋樑沿線串聯機場跑道公園、預留白地、河頭溼地公園等多個城市公園綠地和公共活動設施,運用整體景觀的設計手法,將承天大道橋樑打造成一條貫通南北、串聯城市各個重要功能的生態綠線,一條縫合城市空間的“生態綠線”,還城市以“綠水青山”的南北軸線,創造一個立體、宜人的立體城市慢行空間。承天大橋是兩岸景觀的延續,連接了被道路、河流切斷的城市空間,這條總長達1.3公里的大橋,不僅滿足了交通通行,同時也是一個立體線性公園,在這裡可以登高遠望,觀賞秦淮風光、充滿生機的城市生態公園、摩登的城市天際線……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5 承天大橋全景圖


設計難點及特色


為實現大橋設計的美學創意和理念,經各方多輪研究、推敲,最終確定了承天大橋採用空間多索麵剛性系杆拱結構,主橋為單孔157m,主拱採用鋼箱拱,主樑採用正交異性板扁平鋼箱梁,橋面寬度為42m。主橋為非對稱拱橋,拱肋採用四邊形鋼箱拱,通過包封板外觀形成六邊形異形拱肋,拱軸線採用直線、圓曲線組成。


該橋為異型系杆拱橋,在實際工程中具有外觀新穎、造價合理的特點。主要結構特點為:下承式空間三索麵;異型非對稱拱軸線;無橫撐內傾斜靠式拱肋;主樑採用扁平鋼箱梁,剪力滯效應明顯。


其結構主要優點為:結構形式為拱-梁無推力組合體系,下承式系杆拱橋,有效降低了橋樑對地基和基礎的要求;橋面系主要承受彎矩,吊杆將作用在橋面上的荷載傳遞到拱肋,具有非保向力作用,提高了拱結構的橫向穩定性;拱肋形式多變,造型優美,充分利用了材料性能,同時極具韻律、動態之美,是當代橋樑力學與美學的高度和諧。


其主要的難點以及應對措施如下——


採用多種計算模型驗證結構安全性


採用空間有限元軟件midas Civil對該橋進行單梁模型和梁格法計算,通過多方面對比,保證結構強度、剛度及穩定性方面均滿足結構安全需求。同時為後續我國類似複雜結構橋樑的設計、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鑑。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6 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


拱拱交接處以及拱梁交接處節點設計


該橋設計的難點和重點之一就是拱肋之間的連接,經過專家的層層把關,最終設計為拱肋與拱肋交接處結構板之間焊接,內部通過共用橫隔板與腹板實現剛性連接,在不損傷方案外觀的情況下,保證結構的連接強度。


拱肋與鋼主樑的連接是該橋設計中的另一個難點。在拱肋與鋼箱梁交接處,拱肋側板深入主樑與主樑頂底板及橫隔板進行熔透焊接,同時拱肋頂底板與箱梁頂板熔透焊接,通過加勁與鋼主樑實現剛性連接。


吊杆與拱、梁交接點的設計


吊杆上下吊點均採用吊耳形式,上耳板與鋼箱拱內部隔板一一對應,與拱肋底板焊接;下耳板伸入鋼主樑箱室,通過加勁肋實現連接,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難度。


橋面鋪裝與防腐的系統設計


由於橋樑的特殊結構和功能的緣故,本次橋面系統設計遠比常規橋樑要複雜得多,因此,橋面鋪裝設計也是一個難題。經多方案研究比選,結合南京三橋、南京四橋以及南京眼步行橋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的最終方案為——


1.中分帶、側分帶:環氧富鋅漆塗裝+溶劑型橡膠防水粘結層+80mm富瀝青砂(撒預拌碎石);


2.機動車道:溶劑型橡膠防水粘結層+3.5mm澆築式瀝青混凝土+4,5mm高彈改性瀝青混凝土;


3.下層非機動車道:0.5mm環氧樹脂防水防腐塗裝+4mm環氧樹脂陶粒鋪裝下層+6mm環氧樹脂陶粒鋪裝上層;


4.上層人行道:0.5mm環氧樹脂防水防腐塗裝+6mm環氧樹脂陶粒鋪裝層 。


本專項設計將鋼結構防腐、橋面排水、橋面鋪裝作為一個系統統籌研究,集成應用了國內近年來的最新成果,很好地解決了橋面鋪裝的問題。


耐久性設計


大氣環境及大氣汙染對金屬結構易造成腐蝕,腐蝕問題是金屬結構的大敵。對於鋼箱梁方案,鋼箱梁中鋼結構在斜拉橋結構中屬主要受力結構,更要高度重視防腐問題。防腐設計是延長橋樑使用壽命、節約維護費用和優化橋樑景觀的重要途徑。因此,該橋在耐久性設計方面,對比國內多座鋼橋的塗裝方案,規定詳細的塗裝場地要求、工藝要求、質量及檢測要求,滿足景觀需要的前提下同時滿足耐久性要求。


抗震設計


該橋在抗震設計方面,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力途徑,具備必要的抗震承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採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構件構造尺寸、鋼筋配置按抗震規範要求設計,採用球形抗震支座,同時設置阻止梁墩橫橋向相對位移的構造,以阻止梁墩間在地震力作用下產生的相對橫橋向位移。


抗風設計


抗風設計中,氣流繞過一般非流線型外形的橋樑結構時,會產生渦旋和流動的分離,形成複雜的空氣作用力。當橋樑結構的剛度較大時,結構保持靜止不動,這種空氣力作用只相當於靜力作用;當橋樑結構的剛度較小時,結構振動得到激發,這時空氣力不僅具有靜力作用,而且具有動力作用。該橋結構剛度較大,空氣作用力較小。在抗風細節設計中,拱肋結構外緣採用六邊形斷面,能有效控制風振影響,同時吊杆採用外層PE外表面需纏繞凸出的雙螺旋線,以減少風雨激振對吊杆的影響。


施工過程


大橋的施工難點來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外秦淮河是通江河,是南京主城最重要的防汛“保護神”。每年的5月至9月,是南京主要的汛期,這個階段不允許在河道中設置任何有礙行洪的障礙。因此,大橋的水上施工時間也只有從每年的10月份至來年的4月份這短短的7個月時間。


第二,大橋結構複雜,構建尺寸多、斷面變化大,其加工因此而變得難度極大。同時,構建運輸條件差而導致工廠化生產條件降低,現場拼裝焊接的工作量加大。而作為一個景觀橋,其構建加工及拼裝精度要求又相對更高。


針對上述困難,參建各方開展“產學研”研究,採取具有創新性且紮實的有力措施,逐一破解難題,確保工程有序推進。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7 拆除水中支架後大橋全貌


首先,施工方案研究與設計方案同步跟進、互相配合,實現設計、施工無縫銜接。


在設計總體方案基本穩定的同時,參建各方即同步跟進,根據現場各種條件,進行施工方案的研究和比選,最終確定了“利用汛期完成鋼箱梁陸上運輸和支架上拼裝工作,利用一個枯水期完成水上支架搭設、鋼箱梁整體頂推就位、鋼箱拱節段水上運輸安裝並最終成橋的總體方案”。在這個方案的指導下,設計單位積極配合,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其對施工的影響,在確保安全、規範的前提下,不斷優化設計,為施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其次,突出“智慧+”模式,廣泛採用BIM技術,破解複雜結構加工製造安裝難題。


承天大道跨外秦淮河橋造型優美但結構極為複雜,拱肋採用六邊形結構,拱與拱、拱與梁錯綜交叉,在廠內加工難度極大。針對特殊結構,必須採用特殊方法。項目選用優秀的設計團隊及專業的技術人員相對接,結合工程特點和現場實際,利用BIM技術,反覆研討、比較最優拼裝方案;以最優拼裝方案確定製造加工方案,科學拆解總體結構,深化細化板單元的製造加工圖紙。同時選用優秀的作業班組及經驗豐富的現場管理人員,統籌策劃、優化施工組織,實現設計與加工的無縫銜接,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節約了建造成本。


該橋樑跨度大(157m)、橋面寬(42m)、噸位重(7500噸)、非常規造型,且現場地形複雜,支架設計難度大,施工風險高。項目創新採用“梁拱分離法”施工工藝,在詳細調查現場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鋼結構節段劃分、吊裝能力、通航要求等因素影響,突破分岸上支架、水中支架、拱肋支架等多個難點,並形成工藝工法,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及支架設計難度。最終,成功完成157m鋼箱梁整體頂推,高質量地保證了總體工期的實現。


該橋的拱肋為非對稱結構、空間扭曲,線形控制難度大。項目多次與監控單位共同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對鋼結構拼裝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研究監測。同時利用三維模型及空間測量模擬,深化設計,選取最佳拼裝順序及工況,對拱單元進行科學分段,選定空間位置參數,提升現場拼裝精度,確保結構線型滿足設計要求。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8 精細化三維模型指導施工


最後,以一次張拉為目標,準確採集現場結構各類參數,反覆演算支架拆除前後的受力變化結果,科學確定張拉力及張拉次序,真正實現了一次張拉到位。經檢測,梁、拱線性和索力均滿足設計要求。


破解異型系杆拱橋的設計、施工難題


圖9 承天大橋夜景圖


本文刊載 / 《橋樑》雜誌 2020年 第5期 總第97期

作者 / 濮衛

作者單位 /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