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是枝裕和是日本大師級導演,電影與小津安二郎一樣聚焦於家庭瑣事,是枝裕和很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親情和友情是他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如父如子》就是這樣一部感情色彩濃烈的作品。

丟失孩子在世界上多有發生,有時候是因為貧窮,有時候是因為意外,《如父如子》便是因為醫院護士的“不小心”導致兩個家庭錯抱了對方的孩子,這並不是有意為之,卻對兩個家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究竟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也決定兩個家庭將以何種方式面對人生。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01、血緣關係與撫養關係的對抗,隱含著親情的真諦

野野宮良多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名牌大學畢業,就職於大型建築公司,這使得他待遇優厚,生活富足,他們一家三口居住在高檔公寓中,與開電器店的齋木雄大一家構成了鮮明的反差。

由於孩子已經6歲,形成了對這個世界重要的認知體系,並且人格都已養成,突然告訴兩個家庭孩子抱錯了,結果就是血緣關係與撫養關係的對抗,他們決定通過交換孩子的方式來體驗哪種關係更為重要,由此揭開親情的真諦。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電影揭示了常見的一種傳統觀念:血緣重於親情,交換孩子慶多後,母親說“以後孩子會越來越像你,慶多會越來越像他的父母,所以早點把孩子換回來,以後就不要再和對方一家見面了”,顯然,這裡強調的是長期的撫養會導致觀念的變化,父母的愛往往是無條件的,但這種真情卻並非孩子腦中想象的親情。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母愛是偉大的,當慶多意識到自己言語的過失時,他向母親道歉,母親淡淡地說道“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也沒關係的。一起生活,就會處出感情來,也會越來越相似。我就是這樣想著,才把你們兩個撫養大的啊”。

兩個家庭雖然經濟狀況相差甚遠,但是對於孩子的愛卻如出一轍,甚至經濟堪憂的齋木雄大付出得比良多還要多一些,他可以利用一切時間陪孩子洗澡、玩耍,而良多與琉晴則只能保持形式上的和諧,這一切的根源與兩個家庭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02、教育模式的不同,導致親子關係的千差萬別

良多從小生活在一個嚴格的家庭中,他受到父親的影響,自然而然地帶入這種教育理念,在教育慶多時,他希望慶多能夠自律、上進、獨立,他說“世上有各種各樣的親子關係,這樣不是很好嗎?”良多以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影響著孩子,但卻發現對於琉晴,這種方式失效了。

傳統的父權觀念被強加給了琉晴,讓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教育,琉晴一定會因為“血緣”變得優秀,這種理念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決定了父子關係的不平等。

反觀齋木雄大,他並沒有受過精英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講究平等和包容,父子之間的和諧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長久陪伴的基礎之上,而非金錢和約束。這讓他能夠很快與慶多打成一片,從內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喜愛。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齋木雄大見到慶多的第一句話是“你可以不用做和你父親一樣的人啊”,這一句話就說明他將未來的自主選擇權給了孩子,他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見證者和陪伴者,給出的只是建議和提醒,真正的決定權在於孩子,孩子的優秀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究竟是否快樂,是否想要按照自己的願望走完一生的道路。

這兩種教育理念給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同,決定了他們與孩子間不同的遠近親疏,直到良多見到了護士的兒子,他才真正明白,血緣並無法替代陪伴,親情的珍貴在於父母做出的努力,而不是將觀念強加給孩子,父親和孩子一樣,同樣需要成長。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03、成長對於孩子和父親同等重要,生活中需要和解和原諒

每個人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導演是枝裕和說:“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支撐起 ‘父親’這個稱號呢?,這便是影片探討的主旨”。

影片雖然關注點在孩子,但真正成長的卻是良多,他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正像賈平凹在《關於父子》中曾經寫道:“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後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成長並不意味著要變得更加強大與優秀,而是應該學會和生活的和解與原諒。很多時候越是想要得到的反而更難獲得。當良多去見慶多時,慶多說“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良多感慨“這六年來,我雖然很不稱職,但我還是爸爸啊,對不起,對不起”,良多再向過去的自己道歉,也希望獲得慶多的原諒。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親情的定義,親情的缺失讓良多養成好勝倔強的性格,他理所當然認為這是人生的唯一道路,但卻忘記了人生的千萬條道路,幸福和快樂是遠遠無法用金錢實現的,從這點上來說,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齋木雄大,因為他親切,能夠花時間、精力陪伴孩子。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在家庭中,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如父如子》告訴我們,家永遠應該是溫馨的港灣,維繫親情的不單單是血緣,更是包容、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父親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理解、思考,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強加給孩子,孩子的信任和快樂也將由此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