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逆勢建“群”,自貿夥伴“擴容”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RCEP:逆勢建“群”,自貿夥伴“擴容”

11月11日,在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工人在吊裝集裝箱。目前,鐵路港正不斷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往來。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11月15日,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由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成員國,歷經8年談判磋商,順利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RCEP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為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逾5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約30%,具有覆蓋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等獨特發展優勢。

RCEP簽署後,中國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已達19個,自貿夥伴將達到26個,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於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穩定全球經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期議事廳邀請國內區域合作研究領域的學者與行業人士,圍繞RCEP相關話題展開探討。

已加入WTO的成員國,為何還要組建RCEP?

RCEP由東盟於2012年發起,歷經31輪正式談判,完成1.4萬多頁文本法律審核工作,日前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順利簽署。

屠新泉:作為區域協定的RCEP,是在世貿組織(WTO)基礎上,向貿易、投資自由化更進一步。就像一座金字塔,底部是WTO,往上是RCEP。它的覆蓋面小,開放程度更高。

一般來講,每個國家都有關係密切的貿易伙伴,相互之間會簽署開放程度更高的貿易協定,這樣既能鞏固發展夥伴關係,又推動自身經濟增長。

中國加入RCEP,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同時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規則意識和開放水平,以期未來適用於更多貿易伙伴。從這個角度看,RCEP類似於國內的自貿區,不乏“改革試驗田”的意味。

諸竹君:WTO“多哈回合”談判失敗,阻礙了世界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而個別國家築起貿易壁壘,採取片面性產業迴流政策,導致全球經貿體系不確定性加劇,客觀上提升了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自2018年開始的中美經貿摩擦,以及今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旨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貿易與投資全球化遭受重創——很多國家開始認識到產業鏈供應鏈最好能夠兼顧效率與安全。這種背景下,RCEP在亞太地區顯得更加現實可行。

同其他自貿協定比,RCEP有什麼不一樣?

RCEP協定由序言、20個章節、4個市場準入承諾表附件組成,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自然人臨時流動、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府採購等多項內容。

張建平:此前與我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中,經濟規模最大的是韓國,GDP在1.6萬億美元左右。RCEP不僅有韓國,還包括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從體量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作為一個新型的自貿協定,它還有漸進式零關稅、區域累積原產地規則、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等諸多亮點,內容從傳統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拓展到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等21世紀的貿易投資規則議題。

諸竹君:顯然,RCEP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區域協定。RCEP談判期間,日本等成員國對放開農產品保護一直持保留意見;在服務貿易領域,關於是否一開始就採取負面清單的高水平開放問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也有各自的考慮;加上美國大搞製造業迴流、介入TPP,以及同期推進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不順,多種因素造成RCEP談判一再拖延。

沈銘輝:因為主要成員國都以製造業見長,所以RCEP跟其他區域自貿協定相比,更強調貨物貿易,這方面的相關條款也更加細緻。

過去很多自貿協定都秉持唯一性的原產地標準,比如採用保守的區域價值成分原則,有利於維護區域內部利益。但RCEP在原產地規則上,允許區域價值成分原則和稅則歸類改變標準兩者間二選一,對區域內企業來說更加自由靈活。

以前,區域內廠商的原產地證書,要到貿促會或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去認證,RCEP在這方面進行試驗探索,廠商可以採取自我認證——因為擔心有欺騙行為,以往只有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才有資格自我認證。這方面的突破,過去在發展中國家是不可想象的。

總體來說,RCEP在新領域有所探索,既有包容性又有全面性,是適合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多樣性的協定。

中日韓加快建“小群”,還要邁過哪些坎?

通過簽署RCEP,中國與日本建立了自貿關係,這是中日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也是中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的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使中國與自貿夥伴貿易覆蓋率增加至35%左右。

張建平:目前,中日年貿易額為3150億美元。隨著RCEP帶來貿易創造效應,以及投資的增加,中日貿易額向5000億美元水平邁進值得期待。

有了RCEP的基礎,中日韓自貿區亦有望加快推進,未來形成一個比RCEP標準更高、含金量更高的自貿區,並將在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沈銘輝:此前中國已經跟東盟10國以及韓、澳、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次通過RCEP獲得最主要的新市場是日本。日本對中國商品減稅,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輕工材料、農產品等,未來這些行業將迎來利好。

諸竹君:中日產業互補性較強。日本的先進機器設備,是中國某些行業急需的。但中日、韓日都沒有簽署雙邊自貿協定,RCEP簽署將促進中日韓的互利協作。從經濟體量上看,中日韓可能引領自貿區發展,形成增長極效應,對東盟的發展中國家也產生正向的溢出效應。

簽署RCEP後,中國可以吸引更多日方投資,對日投資也有望加強。過去,中國對日韓的投資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接下來有機會往好的方面轉變。RCEP的示範效應,也許會使中日雙邊,以及中日韓三邊的自貿協定推進更加順利。

屠新泉:日本對外投資,主要面向美國和東亞。RCEP給了日本一個擴大在東亞地區投資的激勵。中國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RCEP條款中對知識產權的高水平保護,也將消除日本對投資中國市場的顧慮。

RCEP給大家吃了一個定心丸——東亞經濟一體化將繼續推進。但短期建成中日韓自貿區,應該說難度較大。三方協議談判往往比多國參與的區域協定更難,因為相互間的利益不容易平衡。三國在產業上的競爭性較強,各國內部也有一些阻力。另外,由東盟推動、15國參與的RCEP談判,反對意見較少;中日韓三國關係有現實複雜性,自貿區談判很容易被政治化。我們抱著積極態度推進,但不必急於求成。

產業轉移加速,中國製造何處去?

RCEP的核心在於“自由貿易”,而自由貿易的核心則在於“消除關稅壁壘”,協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主要是立刻降稅到零和10年內降稅到零。

屠新泉:RCEP發展梯度比較完整,既有日韓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東盟內部幾個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介於二者之間的中國,製造業難免會受到日本先進製造業的衝擊,面臨一定壓力。同時,一些低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有可能繼續向東盟國家轉移。

開放帶來壓力的同時,競爭也會激發進步。從以往經驗看,中國企業應對壓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都非常強。當年加入WTO前,很多人也擔心“狼來了”,但後來又有人說,“中國人把狼吃了”。

在中美經貿摩擦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市場主體都表現出相當強的競爭力。擴大開放將促使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為企業帶來更多靈活調整的空間。從產業角度看,我國競爭優勢最大的是中高端製造業,比如家用電器,還有中高端紡織服裝等。

此外,簽署RCEP也是中國為區域協作發展做貢獻。世界經濟處於下行區間,個別國家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區域內國家更要加強合作,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

張建平:在RCEP框架下,我國絕大多數產業都會不同程度受益,部分行業可能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像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等行業,隨著國內綜合成本提升,已經有一些工廠向成本較低的東盟國家轉移,沒有轉移的同類企業,競爭壓力加劇。

沈銘輝:在電子商務方面,RCEP取消了一些制約性條款,有助於中國企業開拓東南亞新興市場。

高士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電產品生產製造和出口國。目前,中國機電產品對RCEP國家進出口額都在提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電子信息產業,設計和標準主要在歐美,生產製造鏈條都在亞太地區。RCEP落地,有利於亞太區域產業鏈的穩定,在電子信息製造領域的核心地位會更穩固。

近年來,受國內人工成本上升影響,一些電子信息企業撤出中國,但應正面看待這種正常的產業轉移。一方面,轉移出去的通常是相對簡單的組裝環節,核心環節轉移並不容易。像三星,雖然手機、電視等組裝工廠轉移去了越南,但這些年一直在加大對中國半導體存儲芯片、動力電池的投資。

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也在逐步機器換人,國內勞動力更多向服務業轉移,部分勞動力投入研發等技術性較高的領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將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稅享優惠,為何看重產品“身份證”?

產品享受關稅優惠,必須滿足原產地規則。RCEP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協調了東盟既有的各自貿協定中頗為不同的原產地規則,並設定出“區域累積原則”。

沈銘輝:就像普通人一樣,產品也有“身份證”——原產地證書。按照原產地規則,成員國將本國的原材料直接出口到其他成員國,可以享受優惠關稅或零關稅;若利用進口的半成品、零部件組裝加工,再向其他成員國出口,如果能證明這些半成品或零部件來自其他成員國,亦適用原產地規則。

張建平:並非自貿區域內所有產品,都能享受關稅優惠待遇。比如,按照傳統的自貿協定,一種產品從中國出口到其他成員國,在中國的原產地附加值必須達到比如40%的標準,才能享受零關稅。

但RCEP採用區域累積的原產地規則,突破了這種只有產品在原產地的附加值達到協議規定標準的限制。例如,某種產品在中國的附加值只有10%,而來自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的零部件附加值各佔10%,區域累積後達到40%的標準,同樣也能享受零關稅。

沈銘輝:過去有的區域自貿協定,只允許雙邊累積。比如,當一成員國的產品要出口到另一成員國,只允許這兩國之間的半成品進行累積,區域內其他國家不允許累積。

顯然,區域累積原則能夠降低區域內供應鏈成本,促進生產資料或要素的自由流動,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配置,使整個地區產業鏈和價值鏈得以提升優化。

張建平:現在的產品基本都是產品內分工,各個生產環節通常分佈在不同國家,形成以工序、區段、環節為對象的分工體系。RCEP的區域累積原則,有助於激勵區域內構建新的供應鏈體系和生產網絡體系,不光降低了成本,還會顯著提高效率,促進區域貿易與投資的繁榮。

開放服務貿易,各成員國為何進度不一?

在服務貿易方面,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7個成員國採用負面清單方式承諾,中國等其餘8個成員國採用正面清單承諾,並將於協定生效後6年內轉化為負面清單。中方服務貿易開放承諾達到了已有自貿協定的最高水平。

沈銘輝:在RCEP開放談判中,儘管仍有各種各樣的貿易保護,比如日本對五大農產品的保護,但亞太地區大多數經濟體中製造業佔比較大,大多數工業品的開放難度相對較小,各國對貨物貿易開放也更自信。

但服務貿易不一樣。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服務貿易不是優勢行業,還涉及電信、金融等相對敏感的行業,有的國家不僅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甚至識別不清哪些涉及個人隱私,哪些涉及國家安全。目前,這些國家的服務貿易還處於初級階段,對開放比較謹慎,需要分階段進行。

張建平:服務貿易的開放難度,不僅是市場準入問題,在具體的服務業管理過程中,還有很多資質的要求、規範,以及需要認證、認可的內容。當大門打開後,往往發現還有二門、三門,或玻璃門、彈簧門。

所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的複雜程度、規則的煩瑣程度,要比貨物貿易大得多。

屠新泉:服務貿易種類繁多,比如貨物運輸、出國旅遊,甚至通過互聯網從國外買一件商品都算服務貿易。不同的服務行業,內容不同,開放形式不一樣,每個行業都得考慮不同的場景,做具體的規定。

由於服務行業的要素流動性不如貨物貿易,開放服務貿易對國內相應產業挑戰更大。比如,本地的會計師事務所受國外同行的衝擊倒閉,通常認為員工再就業比製造業工人更困難,這是由經濟學中的“要素特定性”決定的。相較貨物貿易,各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低一些,這是WTO和各區域自貿協定的普遍現象。

此次中國以正面清單形式承諾開放的服務部門數量,是在加入WTO承諾約100個部門的基礎上,新增了研發、管理諮詢、製造業相關服務、空運等22個部門,並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築、海運等37個部門的承諾水平,開放程度已超出了目前國內現行的外商投資標準。

目前,我國正在編制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其開放水平應該會比RCEP的要求低一些。我們通過這個時間差,先主動從自己編制的負面清單做起,逐步調整達到RCEP水平後,兩個清單應會合一。

沈銘輝:一方面,在這6年過渡期內,需要結合國內自貿區,把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特別是服務業開放的經驗,向全國進一步推廣實踐,測試我們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

另一方面,要從多個角度,把正面清單和未來過渡期後的負面清單進行比較,結合國內國際兩個平臺,確定出真正意義上的負面清單。

諸竹君:如果6年後順利轉到負面清單,意味著很多限制性條件都要去掉,對我們深化改革起到促進作用。以擴大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是大方向。

當然,這裡有擴大開放和風險管控的權衡問題。服務部門要管控系統性風險,像金融行業,或許涉及資本項目的開放。為應對過渡期後的負面清單,可能要出臺配套的預警政策。

RCEP國家的服務業競爭力,包括日韓在內,同歐美還有一定差距。但不排除歐美企業在RCEP區域內設立本地公司參與競爭。

從簽署到生效還要等多久?

RECP生效需15個成員國中至少9個成員國批准,其中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

沈銘輝:根據過往經驗,一年半載算快的。像CPTPP,馬來西亞到現在都沒有獲得國會批准。我估計,RCEP生效最快也得明年五六月份,但這期間國際形勢恐怕會發生變化。下一階段,各國需要相當大的互動,才能有效推動協議通過。

張建平:現在主要等各國立法機構審批。不同國家效率不一,程序也略有差異,不排除個別國家可能會在法律程序中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日本或澳大利亞,會不會受國際因素影響,在立法程序中出現一些噪音?但我認為,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壓力,各國終會做出理性明智的選擇。

屠新泉:經多年談判,RCEP內容已獲得各方認可,才正式簽署。RCEP不是由一兩個大國主導的區域自貿協定。談判過程中,沒有一個國家給他國施加壓力,強迫他國違心接受某些條款。而且,RCEP的條款保持著彈性,各國握有一定自由裁量權。

沈銘輝:等協定生效後,還要注意保持RCEP的生命力。根據過往經驗,協定生效幾年以後,可能有些條款不適應新的情況,比如服務貿易進一步開放過程中,或許需要增加新的條款。未來每隔幾年,RCEP應進行一次新的升級談判。如果談判順利,RCEP將具有持久生命力,有利於整個東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圖集

+1

責任編輯: 周楚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