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的心境哲学:静、平、缓、真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常常有这种感觉?连一笔一划认真写完一个字的耐心都没有了。

起笔尚且端正,越写越敷衍,最后一笔简直潦草收尾。俗语说“字如其人”,这话不假,缺乏耐心的笔触可以清晰地映照出写字人的浮躁与焦灼。

当代社会,太多人生活在了浮躁里,太多人满心焦灼:

与家人在一起时,从不好好说话,想撒气就撒气,把抱怨指责当成了家常便饭。

走路时总想快点走完,对沿途的花草、人、车、阳光全无欣赏的心。

吃饭时总想快点吃完,总有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看电视、运动、与友人聚会总不忘翻翻手机,身在事中,心却已溜。

从不读书,即使读书,也没耐心逐字阅读,随手翻阅几页后,就扔在了一边。

……

检视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人不是这样?

或许,会有朋友反驳,当代生活压力这么大,根本无法避免急躁焦虑。

可,事实是,你急躁成如此模样,一地鸡毛的日子却并未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反而越来越糟。

所以,浮躁焦虑永远不会将生活转向良性的方向,且只会让繁杂的日子雪上加霜。

《池上》的心境哲学:静、平、缓、真

我以为,当代人最应当修一修心境。

至于要修什么样的心境?

白居易的一首七绝小诗《池上》做了形象的回答:静、平、缓、真。

池上二绝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即环境静,心静。

“山”,点出了二僧对弈的环境。有山,必有连绵叠翠之状,山上必有草木磊石,山径必定蜿蜒崎岖,人烟必定稀少,因此,山为静地。

人身可居闹境,也可居静境。

与闹境相比,人更需要静境。偶尔一闹,充满趣味,一直喧闹,易生躁心,而静境能去躁心,安抚本心。

自处的静境是可以选择的。如若无法选择,那便让心静。

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心有一份宁静,即使身居闹市,亦如深居静山。

“僧人”本就更易心静。

竹林之外,还有他人,二僧默默对弈,并不受干扰。竹林内外都有静心,所以,落棋之声可以清晰耳闻。

并非让大家全都跳出红尘,走入梵境,而是即使不做僧人,我们也可以有静心。

不受外界杂音干扰,所有纷扰,最后都会自然沉淀。保持静心,其实是利益最大化的生活态度。

《池上》的心境哲学:静、平、缓、真

即心态平和、温厚。

二僧对弈,本就有输赢之争,无需双方处心积虑,都会自然而然得出一个胜负的结果。

所以,对弈过程,一切情绪的起伏都是负向的累赘,是没有必要的。

若对手抢占先机一步,我方不急不躁,冷静以对;若我胜出对手一招儿,亦不骄傲自得,淡然视之。

人生如对弈。棋落局定,不争输赢,输赢自定。我们该做的只是以平温厚之心,面对任何对弈的过程。

《池上》的心境哲学:静、平、缓、真

即慢,从容。

二僧对弈的时候,有清雅的“竹影”映于棋盘之上,有和煦的阳光柔柔抚照。坐在明景青竹下对弈,本就是一种无上的享受,至于输赢的结果,迟来一些也没关系。

观棋,思索,顿悟,走棋,落子,每一个动作都不急不躁,舒缓有度。活在当下的一步棋中,活在当下的每一秒中

人生短暂,本就是由一分一秒聚合而成。放缓脚步,张开感知,去感受生命的奇妙,感受生活的百般滋味。

如若你试图跨越时间去逾越,收获的也只是愈加焦虑的生活状态罢了。

《池上》的心境哲学:静、平、缓、真

真,即认真,不敷衍。

对弈,便认真对弈。对对手不敷衍,对棋局不敷衍,对每一步棋不敷衍,对结果不敷衍。

既然要做,便认真去做,不得存一丝一毫的敷衍态度。

吃饭,便认真享受美食;工作,便认真享受奋斗;游玩,便认真对待游玩。

做一件事,便将所有心思投入这件事中,不观望其它,不顾左右,不三心二意。

守一个“真”字,才抵抗得了日复一日的重复与相似,才能在生活的无限循环中发掘新意,累积厚度,为新一轮的质变,做足铺垫。

《池上》的心境哲学:静、平、缓、真

一首七绝小诗,若拿“优质心境”去诵读,必定收获良多。

看山不止是山,看僧不止是僧,看棋不止是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