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也不說話,放下東西就走了?

哈嘍觀眾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德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以前的時候,不管是平時走親戚,還是過年過節時去互相拜訪,一提到說要準備去哪個親戚家,全家人都感覺是一個大事,提前把東西都給買好,小孩子也很盼望著明天去親戚家玩,一去就是一整天。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不僅是平時很少有少走親戚了,就連過年過節必須要去的時候,也沒了以前的那種“興奮”勁,買點東西,進了家門,稍微一坐就走了,先後差別這麼大,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也不說話,放下東西就走了?

以前的時候,很少有人出去打工,除非是遠嫁的姑娘,大多數親戚都是離得很近的,平常的時候就坐一起嘮嘮嗑,聊聊天,感情自然比較深厚,過年過節去拜訪的時候就跟平時串門一樣,沒有絲毫的生疏感,自然是一坐就能坐一天。現在不一樣了,村裡不管老少,都出去打工了,一整年回不了家幾趟,好不容易過年過節放假回家了,心裡想的首先肯定是先好好休息一下,在家陪陪自己的家人,畢竟就算過年假期也只有短短七天,去走親戚的時間,好好在家休息一會不是很好嗎?這是絕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

為什麼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也不說話,放下東西就走了?

並且,就算有那些不得不去,關係很近的親戚時,除非是爸媽一起去,自己去的話,老一輩沒有共同話題,同輩之間又互相不熟悉,在那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自然是非常尷尬了。原本走親戚的初衷就是去交流交流感情,多寒暄幾句才能增加對彼此的瞭解,但是因為平時沒有交集導致沒有共同話題,說不到一塊去,還不如趕緊客兩句,起身離開,這樣對主客雙方都好。久而久之,人們自然對這樣的走親戚形勢產生了牴觸情緒,慢慢的,走親戚就成了一個過場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也不說話,放下東西就走了?

好不容易有一些平時感情也不錯,坐在一起也很有話說的親戚時,偏偏在出去混了幾年之後,回來就好像自己有多牛了一樣,不停地吹噓自己在外面的經歷,好好的家族聚會被他弄成了攀比大會,幾句話離不開錢,就像是跟你交往也是通過錢財來維持關係一樣。以前去拜訪長輩的時候,都是真心覺得去看看老年人,多和他們說說話,讓他們能心情更好一點;現在去拜訪長輩的時候,都是先問問這家的兒女有沒有當官的、掙大錢的,有的話咱就多買一點東西,沒有就放下東西走就是了,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聚會也越來越利益化。

為什麼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也不說話,放下東西就走了?

總之,形成這樣的局面的原因不外乎有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原因,社會風氣、家鄉風氣決定了走親戚的時候是否還是真心來往的;二是自身原因,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期盼感,覺得走親戚還不如在家睡睡覺,玩玩手機有意思,自然來往就會更少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交流、走動出來的,越是牴觸這樣的交往、越是沒有感情交流,如此惡性循環下去,試想誰還會走親戚串門呢?所以說,不管平時有多深的來往,該拜訪的時候就要去拜訪,只要多走動,感情自然會越來越深,畢竟說到底,還是血濃於水嘛。

為什麼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也不說話,放下東西就走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了,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關注德叔,帶你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