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退休教師應該有“孃舅家”!

農村退休教師應該有“孃舅家”——隨筆

農村教師一輩子奮戰在三尺講臺,一輩子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雖說有的一生教的僅僅只是小學學生——人們常說的“鼻嘴娃”,但是有單位的,單位好比教師的“孃舅家”。

農村人說:男有舅家,女有孃家。人老了,日常最希望見到的是孃舅家的人。

一見到孃舅家的人,一隻手拉著半天不鬆手,那另一隻手拄著的柺杖不知在地面上劃了多少個不規則的,一個又一個重迭的圓圈。

自然,非常熱情,直呼“親人來了,又見到親人了。”以至後邊好長一段時間,見人總誇我孃舅家的誰誰那天專門來看我了。

同樣,教師退休後,也非常希望見到“親人”,見到“孃舅家”的人。

退休教師的“孃舅家”其實就是鄉鎮的教育單位 ,“孃舅家”的親人就是單位的任何一個領導或同志。

農村退休教師應該有“孃舅家”!


退休教師這種心態,和農村的老翁老嫗一樣,也和如今的人手機刷屏一樣,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證明自己是有“孃舅家”的單位人。

也好象農村那些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向兒女得意地炫耀:“你們都在我跟前好好孝順,我是有孃舅家的人,你們侍候不好,這些親人是會出來為我主持公道,撐腰作主的!”

前些年,我鎮退休教師成立了退休協會,無論其中哪個走了,協會負責送一花圈,扯一挽幛。

當然,原單位領導也前來參加送葬儀式,體現了“孃舅家”的重視,也證明亡者是單位人,曾在單位教書育人,也彰顯了當教師的光榮。

後來慢慢這一協會消亡了,但鄉鎮教育機構存在,鄉鎮教育工會存在,每年春節前夕,儘管經費不足,還擠出一星半點,給退休教師每人發一掛歷,一斤點心,上門慰問一下。

自然,見到“孃舅家”的親人,那些退休老教師也長時間拉著親人的手不肯松,絮絮叨叨不忍親人速速離去,那場景,常使人想起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

自然,若這群退休教師中,某人過世,兒女報喪第一個不是亡者的孃舅家,而是鄉鎮教育機構、工會。

原單位得到消息,也和孃舅家的人一樣,馬上派要員前來弔唁,順便送一花圈,制一挽幛……

這樣做,花錢不多,反映良好,鄉親們都說:教師教書一生,臨走見到了“孃舅家”的親人。於情於理於德都有裨益,既彰顯了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又是對這位幹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亡者,人生最後一次頌揚、讚美和肯定。

可這合情合理、順應民意、契合退休教師心意的做法到了這二年,不得不能延續了。

農村退休教師原來任教的學校撤併了,導致那些農村退休教師沒有人管了,成了沒“孃舅家”的人。

不說掛曆點心,就連死亡,鄉鎮僅存的教育單位也不來人弔唁,更談不到送花圈制挽幛了。

這種現狀令廣大農村退休教師有點寒心傷心。

大家並不是圖那個花圈和那幾尺布,總覺得好象成了沒有“孃舅家”的人。

沒有孃舅家,在傳統觀念中,是低別人成色的,和卑賤連在一起。

默默無聞站講臺一生,死了還是默默無聞,象一杯黃土一樣無人覺察在意。

農村退休教師應該有“孃舅家”!


全社會都講尊師重教,可這現狀能談得上尊師重教嗎?師道又有何尊嚴?

同樣在一個村,某大款抑或當官的父母歿了,那些挨不上椽掛不上檁的都來送禮送葬,起火帶炮的,可一退休教師歿了,悄無聲息……

農村退休教師的“孃舅家”人不應該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