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應該善良一些,多做一點好事。劉備曾說: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這句話告誡人們,無論善良之事多小,也一定要去做。很多中國人,也都在踐行“行善積德、做好事”的優良傳統,生活中樂於幫助他人。更有一些善良的百姓們,不管需要被幫助之人有怎樣的立場,都會伸出援手。曾經有一位河南的農民,收留一位日本傷兵,並悉心照顧他47年,這位傷病的報答方式卻令人感慨。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

抗日戰爭自然是我們無法忘記的一段歷史,很多日本軍人慘無人道的做法,傷害了無數的中國百姓。然而有許多日本讓人卻是被軍國主義所矇蔽,當被我軍俘獲和勸說之後,這些日本軍也會深深感到羞愧,善良的中國百姓,也曾幫助過不少受傷的日本人。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時間追溯到1946年,抗日戰爭已過去,中國百姓們又恢復到平靜的生活,家住河南省南召縣太山廟鎮梁溝村村民孫邦俊,也和其他的普通民眾一樣,重新過上安穩的小日子。某一天,孫邦俊和自己妻子外出時,卻發現一位樣貌十分古怪的乞丐,這位乞丐穿的十分破舊,但卻不敢抬起頭來向路人乞討,此時孫邦俊心有疑慮,很想知道對方是否有需要幫助,於是上前去問候,隨後才知道,對這名乞丐正是一位遺留在中國的日本傷兵。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孫邦俊自然與中大多數善良的百姓一樣,雖然非常痛恨著這些日本侵略者,但是當他看到這名傷兵衣衫襤褸的模樣,這讓孫邦俊覺得十分可憐,於是他有些於心不忍,就拿出了兩個窩窩頭給這名傷兵。傷兵吃完窩窩頭之後,就一直跟著孫邦俊夫妻,無論怎樣都不肯離開,似乎是希望孫邦俊夫婦能夠收留他。隨後孫邦俊與妻子商量一番,便決定收留他,可沒想到這傷兵在他們家竟然住了47年。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村民們得知孫邦俊的做法,紛紛不理解,甚至有很多人辱罵孫邦俊是漢奸,並且與之斷了聯繫。無奈的孫邦俊夫妻,只能向父老鄉親們挨個解釋其中的緣由,其實在抗戰期間很多有很多日本青年都是被騙來的,他們與中國的百姓一樣,都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

隨後大家看到這名日本傷兵非常乖,也不惹事,於是開始接受他,並且給他起了個外號,名叫“小門野郎”。此後善良的村民們一旦有多餘的食物,也會將其等也會送給孫邦俊。當政府得知這件事後,還給這名傷兵上了戶口。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孫邦俊夫妻之所以會收留這位日本傷兵,因為他患有偏癱,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只能被日軍所拋。經過9個月的悉心照料,傷兵終於能終於被治癒,可孫邦俊卻欠下很多外債,隨後日本傷兵也是靠孫家挖的野菜維持生活。不僅如此,當孫邦俊的兒子考入師範學校後,因為有日本傷兵的原因,他也被取消入學資格,因此孫邦俊的兒子孫保傑就特別不待見這名日本傷兵。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人生在世,應知恩圖報

孫邦俊於1964年去世之後,他依舊希望兒子能夠善待家裡的日本傷兵,有能力要為其尋找親人,最後孫保傑只能含恨答應父親的遺願, 很多人也應也因為日本傷兵的原因,不敢嫁給孫家,直到孫保傑30多歲才娶上媳婦。隨後孫保傑夫妻二人將老兵的事而公之於眾,希望大家能幫忙。1991年,日本傷兵的身份終於被情定,他就是失蹤的石田東四郎。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石田東四郎於1937年畢業於東京農學院,隨後參被強迫入伍,來中國參戰,這件事兒流傳到日本之後,引起很大的轟動。石田東四郎回到家鄉的時候,也不忘孫家人對自己的照顧,並且號召日本增田町與中國河南結成友好的關係,並向河南南陽捐贈600萬日元,還建立了增田町等,促進兩國的友好交流。而傷兵石田東四郎對孫邦俊的一家的報答也令人唏噓感慨。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照料他47年,傷兵報答方式令人感慨

《詩經·大雅·抑》中曾寫道: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句話告誡人們要知恩圖報,日本傷兵的做法印證了這句古語,但是這也更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善良之處。雖然日本曾經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中國人民卻有寬廣的胸懷,他們深知很多日本兵曾是被迫參戰的,因此對需要照顧的傷員,也毫不吝嗇自己的援手,生而為人,一定要多行好事。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志傳》

《詩經·大雅·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