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院長徐建國擔任國家衛健委“病原檢測結果初步評估”專家組組長,率先判斷出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為疫情控制贏得了時間。

10月18日,在由紹興市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中國教育電視臺、柯橋區人民政府、北京橫山書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會稽山講壇暨第十二屆文化中國講壇上,徐建國表示,應該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相處的準備。這是因為,首先,國外疫情趨勢難以預測,“據南開大學黃森忠教授的預測模型估計,目前入境航班的每1萬名入境乘客中,大概會有20人左右攜帶新冠病毒,潛在風險很高,因此我國防範疫情境外輸入的壓力仍然很大。”此外,由於國內最初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時間到現在還不滿一年,“不排除新冠病毒可能已經適應了人類,存在於人群中,在適宜的時候,可能會再次傳染。”徐建國說,“雖然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但這很符合低致病性冠狀病毒的特徵。”因此,除了防範境外輸入風險,還需要密切關注新冠病毒是否會在我國境內死灰復燃。像SARS病毒這種出現後很快消失的病毒,在病毒傳播中是小概率事件。

徐建國總結新冠病毒特點時說,新冠病毒是具有流感病毒特點的冠狀病毒,感染此種病毒後,症狀比流感重,但它在流行強度、速度和範圍方面與流感相同。在傳播範圍上,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分別在29個和27個國家與地區傳播,2009年,H1N1甲流病毒傳播的國家和地區有214個,而此次新冠病毒傳播的國家和地區有220個(截至11月16日)。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非常像流感病毒,複製速度比流感病毒慢一點兒,但是比SARS和MERS病毒都要快。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生存力很強,在塑料、玻璃、布料等物體表面存活時間都要超過流感病毒。此外,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非常高,遠遠高於SARS和MERS。徐建國認為,“上述這些特點造成了新冠病毒跟我們所有認識的冠狀物病毒都不一樣。新冠病毒為何會體現出流感病毒的特徵?這是我們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很難控制好新冠病毒。”

對待疫苗需要積極、科學、謹慎

在新冠病毒傳染力強,又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疫苗上。據瞭解,當前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研發正處在全力衝刺階段,在Ⅲ期臨床試驗取得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保護率數據以後,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徐建國告訴與會者,總體來說,疫苗是防止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新冠病毒來說更是如此。在新冠病毒疫苗Ⅲ期臨床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不可掉以輕心。徐建國介紹說,就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而言,我國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是值得驕傲的地方。他認為,只有Ⅲ期臨床數據出來後,才可精確設計疫苗如何使用,預測效果如何。在此之前,都需要謹慎,對新冠疫苗“積極推進,謹慎實施”。“好消息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國產疫苗已經注射近20萬支,接受注射人群全部為出國人員,目前並無一人感染新冠病毒。”疫苗對控制一部分傳染病非常有效。但即使如此,用疫苗消滅這些傳染病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天花疫苗在1796年研發出來,且是一次接種,終身免疫,但直到200餘年後,全世界才徹底控制了天花病毒。

人類必須學會處理好與微生物的關係

徐建國在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工作40餘年,擔任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多年,一直從事發現新的病原體的研究工作,發現和命名了50餘種新的細菌和一些病毒,以及一些發生了變異的、在我國具有重要公共衛生意義的病原菌。2008年,他把自己的實驗室改名為“新病原室”。他說,我們的世界是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來到這個世界比人類要早得多。世界上可能存在的細菌種類估計有10的12次方之多(1萬億種左右),人類只發現和命名了1.4萬餘種。也就是說,人類發現的細菌的種類只有億分之一。“人類必須學會處理好與微生物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與動物、環境、微生物的關係,就會發生傳染病。人類會永遠面臨著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徐建國告訴我們,預防控制新發傳染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吃野生動物”。他在對病原體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很多野生動物存在傳播新發傳染病的風險。在對旱獺、鼠兔、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進行研究後,徐建國院士團隊發現,每一種野生動物至少攜帶40-50種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一些細菌是野生動物生活所必須的,但對人類來說,卻是病原體,可引發嚴重傳染病。”徐建國說,“譬如青藏高原的禿鷲。禿鷲是猛禽,以動物死屍為主要食物。禿鷲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產氣莢膜梭菌,可高達腸道菌群的70%。產氣莢膜梭菌可產生芽孢。產氣莢膜梭菌芽孢可在地下長埋存活10年以上。產氣莢膜梭菌產生透明質酸酶等,可消化動物死屍,為禿鷲提供營養。所以說,產氣莢膜梭菌是禿鷲生存所必需的。可是,禿鷲通過糞便等排洩大量的產氣莢膜梭菌,汙染了土壤等環境。如果人的皮膚有破損,就很容易被感染,產生氣性壞疽、食物中毒等。所以說,食用野生動物是有傳染病風險的。”

除了“不吃野生動物”,人類還應該注重保護自己,保持健康。徐建國的建議是,“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戴口罩”。

徐建國說,我們聰明的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要“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開水”和“熟食”通過加熱,可把病原微生物殺死。勤洗手也可把病原微生物洗掉。這三個好習慣,讓中華民族在不知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以前,預防了腸道傳染病的發生。現在,新冠病毒又帶來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在“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的基礎上,再加上“戴口罩”的好習慣。“戴口罩好處很多。冬天呼吸道傳染病增多,在冬天戴口罩不僅可以防範新冠病毒,還可以防止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值得推廣。”

徐建國認為,我們應該主動防禦新發傳染病,最好能夠避免新發傳染病的發生。為此,需要開展反向病原學研究,“先大量分離、研究新的微生物,找出那些未來可能會引起新發傳染病的微生物,提前研究,做好技術儲備,防患於未然。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就可能找到方法,預防人類發生重大新發傳染病,這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