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回憶殺,30元一斤,已被大量種植

7~80年代的農村孩子,他們有著與古人一樣獨特的美好童年。沒有商品零食,整天飢不果腹在山裡到處尋找可以食用的東西。大人們會帶我們進山挖野菜,上山摘野果子,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一點,但山裡那些野果子的誘惑總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童年時光。

現如今轉眼也幾十年過去,每當同齡人坐下來聊天的時候總會說起小時候那些摘野果子、挖野菜的趣事。要是有人在農村大集上看到一些曾經吃過的野果子,也會拍個照到處炫耀一下,哪怕價格貴一點也會心動地買一些回來嚐嚐。


以前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回憶殺,30元一斤,已被大量種植


上中的野果子有很多,但能讓人朗朗上口的也就那麼幾個,如桃金娘、地枇杷、拐棗、刺梨、八月瓜等等。其中南方沿海地區最流行的是吃桃金娘,每年秋天到來,孩子們會趕著放假時間滿山跑去摘桃金娘,邊採邊吃,吃不完還要帶回家。

桃金娘果實是常見的農村娃零食,每年秋季成熟,果實叫多尼、桃金娘、烏肚子、當泥等,各地叫法有一定差異。它屬於小灌木植物,植株最高不過2米,大多數僅1米高而已。果實外形酷似一個“鍾”,生長到烏黑色之後變軟即可食用,剝皮吃果肉,口感甘甜糯軟,十分爽口,只是中間一根白色芯需要吐掉。

以前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回憶殺,30元一斤,已被大量種植

這種農村野果子,其實並非可以吃這麼簡單。在民間桃金娘果實還可用於釀酒,植株更是一味不可或缺的中藥材。桃金娘在歷史上最早記載於三國·吳·沈瑩的《臨海水土異物志》。後來真正被命名桃金娘這個名字是到清朝時期的《綱目拾遺》中如此記載道:“似陶而色倍頳,中莖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桃金娘,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所以要在清朝之前以桃金娘查閱更早的史書記載都非常少。

以前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回憶殺,30元一斤,已被大量種植

但不能否定,桃金娘在我國曆史幾千年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本草綱目》和《中藥大辭典》記載:'稔子果含有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糖類等;其中藥用價值十分珍貴。桃金娘的藥用價值僅表現在小眾範圍,而大眾化的價值是如今成了高價水果,近年來桃金娘、刺梨、八月瓜等野果子打出回憶殺的牌子,迅速在市場火爆起來,深受70~80後一群人青睞,並且價格越賣越高。

以前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回憶殺,30元一斤,已被大量種植

就以筆者本地去年農村市場桃金娘的價格來看,走網絡銷售的桃金娘價格高達30元一斤,而本地集市上所賣的桃金娘大多是用於釀酒,其價格也達到了10元一斤,品相要比網銷的差一些。

就從桃金娘近幾年走紅來看,目前在我國廣東、廣西都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基地,如當下比較出名的是廣西捻子種植基地、廣州捻子種植基地。這兩個是以種植收穫果實為經濟效益的種植基地。而在一些花卉集中地區,如福建漳州已經將桃金娘開發成一種新型花卉,以盆栽方式栽培,進入花卉市場也大受消費者歡迎。

以前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回憶殺,30元一斤,已被大量種植

不過從以上桃金娘各種經濟價值來看,它的果實作為回憶殺,對中年一代的人小時候的回憶衝擊很大,市場前景被看好,可能是未來桃金娘在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不知你們認識桃金娘嗎?你們當地有嗎?歡迎各位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