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金魚以及由它衍生出的金魚文化,無疑是這條寬博深邃的大河之中一朵精緻美麗的浪花。金魚源自中國,近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使得這個美麗的精靈深深地烙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中國傳統文化的正源是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三者對立而統一。縱觀金魚的整個發展歷程,這三家的思想都在潛移默化的左右著中國金魚的發展方向。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土,歷六朝而入隋唐。佛經中戒殺、放生、普渡眾生的信條逐漸深入人心。人們不僅大規模放生,而且還大量營造放生池,更以律令的形式使之明確起來。大量史籍對此予以記載。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  《事物原令》中有“唐肅宗乾天中命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是放生始於梁而置放生池始於唐也”的記載;《方輿勝覽》也記載有“天禧中故相王欽若奏以西湖為放生池,禁捕魚鳥,為人主祈福。自是以來,每歲四月八日,郡人數萬,會於湖上,所放羽毛鱗介,以百萬數,皆西北向稽首,仰視千萬歲壽。”在放生的動物中,生存於自然水域中罕見的彩色鯽魚,因其色彩奇異,帶有一定的神秘意味,被作為上天賜予的靈異聖物加以保護和膜拜,是首先被放生的對象。因此說,佛教的放生行為為原始金魚從自然界中被區分出來而獨立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  而金魚在接下來的有意識培育中,其各方面又都體現出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金魚的形體較之其祖先的扁長變的方正而圓潤,似乎蘊涵著天圓地方的意識。金魚的顏色由純色到雙色再到五花、三色,似乎對應著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同時,紅白,黑白象徵陰陽變化,而五花的藍、白、紅、黑、黃正好吻合五行五方的顏色。金魚的個性似乎讓我們又看到了莊周的安命無為、逍遙而遊的處世態度。金魚的審美更體現出儒家尚禮、仁愛、和諧、中庸的觀念。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  金魚的命名也透露出深深的傳統文化氣息。其中,有的是以傳統的祥獸瑞禽寓意,如龍睛,鳳尾,鶴頂,獅頭,虎頭,熊貓等。有的是以生動的形態特徵命名,如簪花,喜望天,瑪瑙眼,梅花點,雙燈照雪,牡丹仙子,白龍託玉,黃金滿地,獅子滾繡球等等。有的直接借用詞牌、曲牌名,如口鑲紅之“點絳唇”,朝天龍之“喜朝天”,水泡眼之“眼兒媚”,翻鰓之“珠簾卷”,堆肉之“玲瓏玉”,珍珠之“一斛珠”,銀蛋之“瑤臺月”,紅蛋之“小桃紅”,紅龍之“滿江紅”,紫龍之“紫玉簫”,烏龍之“烏夜啼”,青龍之“青玉案”,絨球之“拋球樂”,紅頭之“一萼紅”,燕尾之“燕歸梁”,五色小蘭花之“多麗”,五色絨球之“五彩結同心”等。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  在中國漢字中,金魚的“魚”與“餘”同音,因此,金魚就有金餘的口彩。人們為了寓意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經常將有金魚形象的飾物帶入家中。在頤和園的長廊彩繪中,皖南民居的磚雕石刻上,蘇州園林的屏風窗格里,金魚的形象無處不在。過年時,在窗戶上貼上金魚剪紙的窗花,牆上掛上楊柳青的金魚年畫,桌上養一缸錦鱗閃閃的金魚——元寶紅,大門上再貼上一幅大紅對聯,寫著:“歲歲進元寶,年年有金魚”。金魚又與金玉諧音,金在古語中常代指女兒,玉一般代指兒子,所以金魚滿塘就是金玉滿堂,象徵子孫滿堂,人丁興旺。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  金魚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九歌''河伯》中寫到“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遊兮河之渚”。這裡的文魚就是原始的金魚(金魚古稱文魚,文與紋相通,意為有顏色花紋的魚。古書記載:魚有文者,如今朱鯽之類。)。而蘇東坡在遊覽西湖,觀賞該處金魚後,欣然提筆寫下了《訪南屏臻師》讚歎金魚:“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附檻散齋餘。還從舊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覓手書。”清風拂去疑花影,水痕淡處弄雙蝶。畫家筆下的金魚也是多彩多姿,在傳世畫作中,可見的有清代錢慧安的《烹茶洗硯圖》,描繪著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美好意境。虛谷上人的《梅花金魚圖軸》、《紫綬金章》等畫作中的金魚古拙可愛。近現代的繪畫大師齊白石,吳作人,劉奎齡,汪亞塵,趙少昂,楊善深,現代畫家潘饉貴,凌虛均是畫金魚的高手。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經無限深情的說道:“中國金魚至美,為和平、友好、團結之象徵,畫家宜多畫。”

【文化烙印】金魚文化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