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虛即是惡根。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佛經中主要講的就是善和惡的因果關係,不能夠行善的人,是無法學佛教的,如果有了惡的念頭就要改過,就要行善,這樣才能夠一心學佛,所以佛經裡說:“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這裡所說的無論是學佛的人,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都要心地純善、純淨,這是非常重要的。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如何使自己心地恢復到清靜,那就是一改過,將自己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的功夫,如果有了錯誤,只有知道羞恥的人,才能真正改過自新,才能奮發向上。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有羞恥心,那麼就不會做什麼事情。

一心學佛的人,他們的優點就是有羞恥心,絲毫不隱瞞自己的缺點,所以他們的心裡就沒有貪婪的念頭。如果自己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以為別人不會知道,而不知道去改過,這就是沒有羞恥心。如果沒有羞恥心,這會使自己麻木不仁,沒有一點羞恥心,沒有一點慚愧心,這樣的人就不可救藥了。如果有的人做了壞事情,常常會受到良心的責備,說明這人還是好人。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雖然他外表隱瞞了別人,但是自己心裡常常感到不安,這樣的人仍然會變好的。改過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要知道羞恥,如果說白了,就是善行善果也不如人知羞恥,只有知道羞恥的人,才能夠奮發自強。

那麼如何改過呢?佛經中說:“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鑑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不惟是也,閒居之地,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佛經中所講的道理,就是說人們要經常懷有畏懼之心,那是一種很大的控制力量,使自己不敢作惡。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如果有的人做了好事情,不僅希望別人都知道,而且唯恐別人不知道,那麼同樣如此,即使他行了善事,也會成為他作惡的根源。所以說作惡的人,就更要有畏懼心。如果做了什麼壞事情,也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沒有畏懼心,因此只有有畏懼心,知道如何改過,才能夠使自己去除惡根。

如果做了惡事,又沒有畏懼心,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反正也沒有人知道,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很快就會過去的。其實他們並不知道,上帝在上天早已看得清清楚楚,實際上佛經裡指的是,“天地”就是天神和鬼神,筆者在這裡把天神和鬼神說成了上帝,只是覺得這樣比較通俗一點吧。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我們縱然在很隱秘的地方,也就是說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我們做一點小小的過失,可是上帝有天眼,無論多麼厚的牆壁也遮擋不住,所以如果自己不知道改過,必然終有一天也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麻煩,所以說如果我們做了什麼壞事情,就要勇於改過;如果我們做了什麼好事兒,也沒有必要讓別人知道,或者是企圖得到人家的報答。

其實做善事,也是給自己種了善因,如果別人不知道,人們同樣也會得到福報。如果人們做了善事,就希望得到人家的回報,那必然是動機不純,並不是誠心誠意做善事,那樣還會得到什麼福報呢?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如果人知道羞恥,就有了敬畏之心,就能夠改過,就能夠滅罪,如果不是真心懺悔,而是在掩飾自己的罪過,那麼罪惡就愈積愈重,所以他的罪過就越來越多。

只有真正有羞恥心,有敬畏心,才能夠使我們的念頭向好的方面轉化,而且做了壞事,也不要存在僥倖心理,更不要執迷不悟,而是要及時改過。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當走向行善的道路,從而使自己不致於走向墮落的深淵。

老人言: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