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风采】时刻绷紧这根弦

【海外风采】时刻绷紧这根弦

每天清晨5点半,杨金龙的闹钟都会准时响起。他起床简单吃完早饭,随后召集各工点负责人开早会,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务。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段时间除了日常的生产施工内容以外,疫情防控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杨金龙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

如何在打好防疫战的同时保障项目施工正常推进,是杨金龙这段时间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作为中铁大桥局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项目部四公司分部生产副经理,他深知自己必须时刻绷紧生产和防疫这两根弦,不能有丝毫松懈。

【海外风采】时刻绷紧这根弦

绷紧生产这根弦

“杨哥!电塔围堰封底马上开始,你赶紧过来看看吧。”

“来了!”杨金龙嘴里吃着面条,对着对讲机含糊不清地答道。说完他急忙放下筷子,急忙往施工点赶去。

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这是杨金龙一直以来的工作风格,哪怕是面对人人谈之色变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也未曾改变。

受疫情影响,项目部春节期间回国休假人员无法按期返回,而承台墩身、电塔钢桩插打及钢结构车间制作工作早已全面开展,项目施工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杨金龙一人身兼多职,现场、后场所有的事情一手抓,对设备和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现场施工不耽误,确保做一步对一步不返工,保障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我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施工现场只要出现问题,他们都会随时联系我,每天基本上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忙的时候就在作业点的船上煮点面条吃。”

“杨哥煮面条的手艺很好,吃面条的速度也很快,两分钟就能吃完一碗面。”技术员小李在一旁打趣道,说完还大笑起来。听到小李的话,一向严肃的杨金龙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在杨金龙的精心组织和协调下,2020年2月,主桥承台墩身共浇注14次混凝土,其中包括T12电塔围堰封底两次。P26、P27承台、墩身施工进度远超预期。同时本月电塔插打了7根底节钢桩、11根顶节钢桩,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

【海外风采】时刻绷紧这根弦

杨金龙(右二)在检查施工情况。

绷紧防疫这根弦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疫情防控也是杨金龙十分重视的问题。据孟加拉商业情报报道,截至4月1日,孟加拉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54例。

“这边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很多从其他国家返孟的人都没有进行检测、隔离,可能存在很多潜在感染者,所以我们每天都特别小心,出门必须戴口罩及护目镜。”

鉴于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项目部驻地按照国内小区防疫模式,进行封闭式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对作业回来的员工进行消毒,每天早晚两次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并登记,在项目部门口设置洗手池,拒绝所有外来人员进入。

杨金龙每天都会去体温登记处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防疫问题。他心里明白,在这个特殊时期,一旦项目部有人感染,自己和同事的身体健康、整个项目的施工进程都会受到影响。除此以外,他还积极筹备各类防疫物资,向员工宣传防疫知识。

“项目部是一个大家庭,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我的亲人,保障项目部每一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义不容辞。”

在杨金龙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项目部没有出现感染病例。

【海外风采】时刻绷紧这根弦

杨金龙(左二)与同事们合影

不忘家庭这根弦

故乡,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杨金龙也不例外。

建桥16载,海外驻守5年,杨金龙已有3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能回家过个年也就成了杨金龙心中一直期待的事,然而坚守在孟加拉帕德玛项目上的他,却一次次地缺席了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家宴,甚至连回家休息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每次都只能回家休息十来天,用我们项目经理的话说,时间短,不脱产。”

回家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尤其是对两个女儿,杨金龙心中满是愧疚。“大女儿9岁,读三年级,小女儿3岁半。闲暇时,我会给妻子打个视频电话。每当听到女儿们叫我爸爸的时候,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说到这儿,杨金龙被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挂满了微笑,但眼眶却微微泛红。提起家人,这个不苟言笑、性格坚毅的汉子,露出了他柔情的一面。

文字:徐洪江

图片:杨金龙提供

【海外风采】时刻绷紧这根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