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風采】時刻繃緊這根弦

【海外風采】時刻繃緊這根弦

每天清晨5點半,楊金龍的鬧鐘都會準時響起。他起床簡單吃完早飯,隨後召集各工點負責人開早會,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務。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段時間除了日常的生產施工內容以外,疫情防控也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楊金龍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

如何在打好防疫戰的同時保障項目施工正常推進,是楊金龍這段時間考慮得最多的問題,作為中鐵大橋局孟加拉帕德瑪大橋項目部四公司分部生產副經理,他深知自己必須時刻繃緊生產和防疫這兩根弦,不能有絲毫鬆懈。

【海外風采】時刻繃緊這根弦

繃緊生產這根弦

“楊哥!電塔圍堰封底馬上開始,你趕緊過來看看吧。”

“來了!”楊金龍嘴裡吃著麵條,對著對講機含糊不清地答道。說完他急忙放下筷子,急忙往施工點趕去。

雷厲風行,不拖泥帶水,這是楊金龍一直以來的工作風格,哪怕是面對人人談之色變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也未曾改變。

受疫情影響,項目部春節期間回國休假人員無法按期返回,而承臺墩身、電塔鋼樁插打及鋼結構車間製作工作早已全面開展,項目施工面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的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楊金龍一人身兼多職,現場、後場所有的事情一手抓,對設備和人員進行合理的安排,確保現場施工不耽誤,確保做一步對一步不返工,保障施工進度穩步推進。

“我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施工現場只要出現問題,他們都會隨時聯繫我,每天基本上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忙的時候就在作業點的船上煮點麵條吃。”

“楊哥煮麵條的手藝很好,吃麵條的速度也很快,兩分鐘就能吃完一碗麵。”技術員小李在一旁打趣道,說完還大笑起來。聽到小李的話,一向嚴肅的楊金龍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在楊金龍的精心組織和協調下,2020年2月,主橋承臺墩身共澆注14次混凝土,其中包括T12電塔圍堰封底兩次。P26、P27承臺、墩身施工進度遠超預期。同時本月電塔插打了7根底節鋼樁、11根頂節鋼樁,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

【海外風采】時刻繃緊這根弦

楊金龍(右二)在檢查施工情況。

繃緊防疫這根弦

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同時,疫情防控也是楊金龍十分重視的問題。據孟加拉商業情報報道,截至4月1日,孟加拉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54例。

“這邊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差,很多從其他國家返孟的人都沒有進行檢測、隔離,可能存在很多潛在感染者,所以我們每天都特別小心,出門必須戴口罩及護目鏡。”

鑑於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項目部駐地按照國內小區防疫模式,進行封閉式管理,安排專人負責對作業回來的員工進行消毒,每天早晚兩次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並登記,在項目部門口設置洗手池,拒絕所有外來人員進入。

楊金龍每天都會去體溫登記處瞭解情況,幫助解決防疫問題。他心裡明白,在這個特殊時期,一旦項目部有人感染,自己和同事的身體健康、整個項目的施工進程都會受到影響。除此以外,他還積極籌備各類防疫物資,向員工宣傳防疫知識。

“項目部是一個大家庭,這裡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親人,保障項目部每一位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義不容辭。”

在楊金龍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項目部沒有出現感染病例。

【海外風采】時刻繃緊這根弦

楊金龍(左二)與同事們合影

不忘家庭這根弦

故鄉,是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心中永遠的牽掛,楊金龍也不例外。

建橋16載,海外駐守5年,楊金龍已有3年沒有回家過年了,能回家過個年也就成了楊金龍心中一直期待的事,然而堅守在孟加拉帕德瑪項目上的他,卻一次次地缺席了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家宴,甚至連回家休息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每次都只能回家休息十來天,用我們項目經理的話說,時間短,不脫產。”

回家少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就少了,尤其是對兩個女兒,楊金龍心中滿是愧疚。“大女兒9歲,讀三年級,小女兒3歲半。閒暇時,我會給妻子打個視頻電話。每當聽到女兒們叫我爸爸的時候,感覺一天的疲憊都消失了。”說到這兒,楊金龍被曬得黝黑的臉龐上掛滿了微笑,但眼眶卻微微泛紅。提起家人,這個不苟言笑、性格堅毅的漢子,露出了他柔情的一面。

文字:徐洪江

圖片:楊金龍提供

【海外風采】時刻繃緊這根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