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之翼停牌——是“騰飛”還是“折翼”?「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三)」

咖啡之翼停牌——是“騰飛”還是“折翼”?「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三)」

打破“陳規”方能抓住機遇

1992年,畢業於湖南財經學院的尹峰被分配到湖南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1996年開始從事時裝品牌特許經營並逐漸發展為意大利佛羅倫薩女裝品牌湖南省總代理。按照正常發展,尹峰未來的事業也必定是穩步提升。

然而,尹峰卻放棄了自己這一鐵飯碗,轉而“下海”——當時對於創業的一種說法,可見人們當時對於創業的態度。在2000年創立了香港國際翼咖啡美食傳播有限公司,之後在2004年將長沙綠茵閣餐飲有限公司更名為長沙咖啡之翼餐飲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為湖南咖啡之翼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尹峰創立咖啡之翼之後,在長沙穩紮穩打地經營著20多家直營店,吸引的不僅是長沙小資們,還有各種媒體和明星舉行見面會、發佈會等等活動,成功把咖啡之翼經營成為一個地域性的“網紅”餐飲品牌。

眼看她花開花滿枝

尹峰從來就不是安於一隅的“井底之蛙”,她的眼光和野心遠比我們想象要長遠的多。

從2005年登上CCTV2《激情創業》欄目和CCTV10《任務》欄目開始,電視節目的邀請絡繹不絕,CCTV2《財富故事會》、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和《以一敵百》,以及不得不提的天津衛視《非你莫屬》,可以說是尹峰個人知名度的大幅提升和公司擴張的完美契機。我們可以看到尹峰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引爆”自己和品牌。

第一步,打造“人設”——尹峰被觀眾稱為“神仙姐姐”,同時還是創業女總裁,優雅知性的同時不失犀利,按照現在的流行說法就是有些“反差萌”,這樣的人設自然是不同於其他同臺的總裁,也格外吸引前來求職和電視前的年輕人。

第二步,“引爆”自身和企業知名度。除了自身人設的吸引力,還有大環境下畢業生不再享有工作分配的特權,從而不得不面對找工作的問題,《非你莫屬》的熱播是可預見的,尹峰知名度的引爆也是不難想象的,同時自然打響了咖啡之翼的名聲。自此尹峰的《非你莫屬》一做就是7年,節目為企業帶來的格外收益不可估量。

第三步,“遷都”北京,企業擴張。關注度的提升隨之帶來加盟合作的呼聲,咖啡之翼由長沙走向全國的契機由此到來。2013年正式在北京成立北京咖啡之翼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並開啟了全國範圍的“擴張之路”。

相對普通的完全複製式的加盟,咖啡之翼店面模型設計成五條路線“商務”、“輕奢”、“高能”、“小小翼”以及自助現磨咖啡機“自由翼”,根據城市消費習慣和店面位置所決定的不同需求和目標人群,進而確定加盟店設計路線。

其中的自助現磨咖啡機“自由翼”,更是國內最先投入的一批智能咖啡機,廣泛投放在高校、各大企業寫字樓和交通設施等目標人群客戶密集的地方,這些優質點位為其帶來持續性的可觀收益。

直至17年,咖啡之翼已在全國覆蓋23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30多個城市。

第四步,掛牌上市。2017年2月28日,咖啡之翼獲得新三板掛牌批准函;2017年3月24日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股票代碼871216,成為中國咖啡輕餐行業第一家公眾公司。

實際上,咖啡之翼的上市之路早在2015年便開始鋪設。由於不少明星的投資,許多報道都會提及咖啡之翼自帶的“明星光環”,然而,為人所熟知的股東陳歐、姚勁波及何炅都是在2015年股權變動中參與投資。16年持續的股權變更、經營範圍變更、經營期限變更到名稱和企業類型變更、章程備案等,都是在一步步向上市邁進。最終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開始新一輪融資。

不論這“綜藝圈粉”之路一開始是否有意為之,但尹峰必定是在許久之前便發現其中的契機並開始佈局,上市之路看似順利甚至有點天賜良機的意味,實則每一步都環環相扣,緊密相連,每一步都離不開尹峰的苦心經營和抓住機遇,從來就不存在只靠天時地利就能輕鬆登頂的好事。

2014年至2017年,咖啡之翼營業收入分別為0.632億元、0.652億元、0.634億元、1.05億元,2018年前半年實現營收0.407億元,同比增加 711.1萬元,增幅21.19%。

其中,2016年咖啡之翼開始商業模式轉型,大幅增加投資,虧損0.641億元。然而,2017年咖啡之翼的多層次多渠道商業模式開始兌現,成功轉型,全年實現淨利潤909.47萬元,一舉實現扭虧為盈。2018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32.9萬元,同比增長237.7萬元,增幅 249.56%。

  • 主要經濟指標

咖啡之翼停牌——是“騰飛”還是“折翼”?「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三)」
  • 盈利能力分析

咖啡之翼停牌——是“騰飛”還是“折翼”?「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三)」

再看那花開花謝春何處

不過,僅僅兩年後,咖啡之翼就終止在新三板掛牌。

尹峰表示,計劃未來2-3年內,集團部分業務上市,現階段主要精力是開拓市場、優化業務。

然而,短短兩年內咖啡之翼頻頻出現負面新聞,讓人不得不擔憂起終止掛牌的真實原因。

股權定價之謎

咖啡之翼在數次股權轉讓中,明星股東的入股成本似乎明顯低於其他投資者。

根據咖啡之翼公開轉讓說明書,2015年8月24日,何炅、陳歐和姚勁波均以1元/出資額獲得公司股權。

然而,一個星期後,其股權價碼就漲到了36元/出資額。2015年8月31日,尹峰分別轉讓給魯證新天使和融盛創富10萬元出資額,轉讓價格達到36元/出資額。

之後不到一個月,咖啡之翼的股權價碼又創新高。2015年9月21日,尹峰以50元/出資額的高價,分別轉讓給上海箴懿企業管理中心、天津真格7.5萬元出資額。

更加令人困惑的是,不論是在以36元/出資額和50元/出資額轉讓股權時,公司表示轉讓價格是與受讓方充分溝通確認,綜合考慮了公司所處的行業前景、公司的成長性等多種因素,定價公允。

而在以1.5元/出資額增資時,也表示增資價格綜合考慮了公司所處行業、成長性、每股淨資產等因素定價公允。這巨大的價差讓投資者難以信服。

負面消息不斷

咖啡之翼旗下子公司北京咖啡之翼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不但在18年年底被爆出涉及演員馬麗的肖像侵權案。

並且,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11月13日,由於沒有及時支付相關費用,北京咖啡之翼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引起眾多關注。尹峰的解釋竟是由於公司辦公地址搬遷,行政人員沒有與律師和法院做好對接,導致未能收到法院的判決文書。

子公司事故頻發不得讓人質疑公司管理運營的能力。

財務表現存疑

雖然已披露的經濟指標和盈利能力表現都較為不錯,但咖啡之翼的財務報告只披露到2018年上半年,之後的18年年報和19年半年報都未見蹤影。

並且根據資料顯示,在17年咖啡之翼剛上市不久,就因為2016年年度報告一再拖延披露,險遭摘牌。而且最奇怪的是,在年報披露的緊急關頭,不僅更換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甚至在6月12日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讓人質疑其中是否有什麼貓膩,年度報表的可信度又有多高。

進一步來看,下面的一些數據似乎是上面猜想的進一步佐證。隨著咖啡之翼門店的快速擴張,其經營與管理的半徑增大帶來的卻不是盈利的增加。2016年1-7月咖啡之翼16家直營店中有12家虧損,所有直營店合計虧損685.77萬元。其中一家擁有16年曆史的門店單店虧損457.50萬元。做連鎖的企業都知道,直營店意味著什麼、老店意味著什麼,其發展前景著實不容樂觀。

再次騰飛抑或折翼的最後掙扎

2019年6月份,咖啡之翼宣佈收購“萊杯咖啡”佈局智能自動咖啡機,也是近年來咖啡之翼最大的投資,或許尹峰將此看作再一次扭轉局面的“賭局”,壓下手上全部籌碼,希望再次出現如17年的轉虧為盈。收購完成後,雙方設備將統一使用咖啡之翼品牌,旗下智能咖啡機數量將上升至近四千臺。

筆者看來,這一波收購未必能給咖啡之翼帶來想象中的收益。不同於17年,如今有太多企業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2018年時,無人咖啡機曾是資本的寵兒。咖啡零點吧、友飲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7家自助咖啡機品牌都獲得融資。但18年後,上述企業均未見進一步融資動作,隨著無人零售熱度的消減以及瑞幸咖啡、星巴克等咖啡門店的不斷擴張,無人咖啡機的相關話題,似乎也在退出人們的視野。

不得不注意的,自然是風頭最盛的瑞幸咖啡,短短兩年便開出了4500家門店,一路燒錢、新作不斷,誓要與星巴克叫板到底。19年將目光投向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試圖打入“無人區”市場。

此外,雀巢中國也推出了“辦公室咖啡館(Nescafe Office Cafe)”,並正在藉助與星巴克的全球咖啡聯盟加碼辦公室咖啡市場。

另外,可口可樂在巨資收購Costa之後,也將自助咖啡機圈定為五大重點業務之一,並且列入“提速發展”的名單上,但暫時不清楚該業務在中國的擴張計劃。

雖然無人咖啡機目前來看依然有較大的投放空間,但無人咖啡機市場的問題並不在於缺乏點位。問題在於該細分市場本身所存在的激烈競爭與越來越小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多的快消品牌在入局即飲咖啡飲料市場,便利店咖啡則是在性價比上不斷提升,品質和價格與無人咖啡機相差無幾,無人咖啡機的盈利空間和競爭力不斷被壓縮。

同時,可能還存在飲食安全、機器維護和飲食習慣的問題。

首先,飲食安全。無人咖啡機中的咖啡豆牛奶等原料品質、貯藏手段和咖啡機維護清潔等涉及飲品安全問題是否能保障,原料品質問題一方面需要採購的選取,另一方面是成本的衡量;貯藏手段則關乎無人咖啡機的設計,不同於手工咖啡能通過製作過程中發現原料可能因貯藏導致的變質,或許該問題能通過技術的進步得以解決。

再者,機器維護。咖啡機的維護既包括可能出現的機器故障、維護人員專業性和維護速度等問題,同時包括清潔問題,必須考慮咖啡機的清洗頻率、清洗手段和監管力度,這些都將進一步增加無人咖啡機的成本,也會涉及飲品安全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那麼無人咖啡機也自然無法長久。

最後,飲食習慣。飲用咖啡仍未在我國人們生活中形成習慣,更多的是作為功能性飲品,對於一些人來說還可能帶來不適反應,既不像茶文化的源遠流長,也不抵不住奶茶文化背後的新一代“喪文化”衝擊,幾乎在所有咖啡店裡都能看到奶茶或果茶等非咖啡類飲品。如果無法形成真正的飲咖啡習慣,無人咖啡機的過度投放的結果,可能只是極短時間內的嘗試和興起,隨即便轉瞬消逝,空留那一臺臺“無人”咖啡機。

除了收購“萊杯咖啡”,2019年咖啡之翼的大動作,可能是尹峰再次迴歸《非你莫屬》。先不說《非你莫屬》熱度和收視都已大不如前,尹峰迴歸是希望用同樣的人設再次“引爆”熱度,為自己和公司贏得知名度嗎?類似的套路再用是不可能奏效的,近些年來人設的崩塌所帶來的反噬效果更是顯然。即便能增加一些曝光率起到宣傳效果,以觀眾越來越“健忘”、時常只記住壞事而不記好事的特性,又哪來的信心從中獲利。

也許尹峰清楚這些種種,但是仍然做出這一決定,或許是背後有更為深層的收益,或許是隻能“放手一搏”,也可能是自信滿滿,為上市順便做個宣傳。

駐足過後,咖啡之翼究竟是再次騰飛,一舉上市並在中國咖啡市場上佔得一席之地,抑或是折翼後苦苦支撐,與命運做賭,賭這狂風何時會停,賭這折翼也許會痊癒。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二)】顏值撐不起市值:“大陸網紅第一人”風光與落寞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一)】遊戲行業典型戶,一波三折創業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滾蛋吧,腫瘤君:君實生物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九)】新三板搭臺,“遊戲生態”第一股,掀國貨浪潮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八)】和君商學:新三板的“蛇吞象”造富故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七)】搭上新三板的便車:儲吉信息的成長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六)】愛立特的迭起興衰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五)】華騰教育往事:老金融家的一支菸與他的“人人通”教育帝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四)】日歸於西,起明於東——東方網的再翱翔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三)】華圖教育:上市之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二)】行動教育—企業管培黑帶高手or雞血道場忽悠大師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一)】萬億巨頭:海航30年浮沉錄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達仁資管——野心家的坎坷命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九)】達仁資管——野心家的坎坷命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八)】曾經的新三板“婚戀第一股”:百合佳緣如今路在何方?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七)】攜壯志來,赴前程去 ——有友食品與新三板的緣來緣去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六)】狗不理:到底還有沒有人理?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五)】貝特瑞——賀雪琴和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四)】摘牌新三板,開心麻花開心嗎?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三)】天地壹號陳生——寒門學子入龍門,捨棄公職踏商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二)】萊盛隆:“大躍進”的慘敗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一)】亨達股份王吉萬——天使落入泥潭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藍海之略:歧途的“藍海之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九)】光影俠(團貸網)唐軍:哪怕馬上坐牢,一定不能恐懼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八)】嘉行傳媒--影視行業凜冬已至,十里桃花能否重新綻放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七)】哥侖步老總“快遞式”辭職的背後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六)】銀都傳媒消亡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五)】新三板對賭風雲:對賭容易,賭贏難!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四)】上癮的陸正耀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三)】天涯論壇,淪落天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二)】住百家——共享經濟第一股的狂奔與失落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一)】有米科技:互聯網浪潮的時代縮影,熱血創業者的跌宕浮沉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人生長恨水長東:證大文化那些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九)】奧吉特:“扶貧”不成變笑柄,拒回問函真“英雄”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八)】新三板摘牌潮:敲響警鐘 ——反思中科招商之夭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七)】督導券商,新三板中唯一穩賺不賠的角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六)】新三板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五)】新三板老股江湖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四)】新三板融資:最美花朵總是在絕處逢生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三)】新三板基金沉浮錄:狂熱、劇變、冰點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二)】讓我如何愛你:做市商or做市“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一)】新三板自媒體興衰:誰拋棄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