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我們的味覺可以感受到許多的味道,酸,甜,苦,辣,鹹,麻,鮮等等。但是據說人出生後口腔能夠感受到的第一種味覺就是甜,甜食能夠給人一種愉悅的心情,所以很多人都會嗜甜。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做出來的菜滋味都是偏甜的,像蘇式菜餚就喜歡在烹飪中加入大量的糖。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兩種潮州的甜食,一般我們的甜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正餐時享用的甜品,另一種就是配茶的小點心。潮州甜食也大致分為這兩類,其中比較有名的正餐享用的甜品是甜番薯芋,金瓜芋泥等等,配茶的點心是貴嶼朥餅和龍湖酥糖等。其實,在潮州甜食的品種非常的豐富。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價格昂貴的如冰糖燕窩,廉價普通的像糯米糖糜,還有一種甜粿,這是專門用來拜神祭祖的食物,可以重幾十斤,或者是非常細小的束砂,這其實是一種糖皮花生。潮州的甜食品類之多,體現了這個地區對甜食的深切愛戀。但是潮州屬於粵東海邊也令小編非常的難以理解這個地區的人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甜食。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在潮州人的習俗中,喜慶的宴席一般都會在頭兩道菜上甜品,在最後一道菜中也上一道甜品,俗稱“頭甜尾甜”,它的寓意是從頭甜到尾。所以在潮州的宴席中都會有甜品,要常見的種類是甜番薯芋,這種甜品可以分為兩種,可以分為羔燒和反沙,羔燒也被稱為拔絲,要先將製作甜品的原料放入糖中醃製入味。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在熬煮糖漿的時候要用小火,等到糖漿被均勻的裹在原料上面,呈現半透明狀就可以裝盤。反沙也被叫做掛霜,製作這種甜品它的原料是不要用經過糖醃這一步驟的,要先放入熱油中油炸取出原料的水分。在熬煮糖漿時它的火候也比較大,等到糖漿被煮至起大泡,才可以在鍋中放入原料,煮成白色就可以。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在這種甜品熬煮糖漿的時候一定要用勺子不停的攪拌,倒入原材料之後為了糖漿包裹的均勻,更是要不停的攪拌。這兩種不同的烹飪方法,與不同的食材原料搭配,可以製作出潮汕當地的一系列的甜品,像羔燒白果,羔燒姜薯,反沙薯芋,反沙蓮子等。其實就連潮汕比較著名的仙城束砂,其實它的本質也可以看做是反沙花生。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潮汕用來搭配茶的點心也可以細分為餅食和涼果兩大類,基本上在這個地區但每個縣市都有自己傳統的特色產品,像馳名中外的有老婆餅,腐乳餅,還有非常出名的達濠米潤,仙城束砂,貴嶼朥餅,棉湖冬瓜丁,龍湖酥糖等等。其中潮汕的糖蔥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在明朝開始就已經名揚天下了。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在潮州的習俗中家中小孩升學或者是成人禮,娶親,生日等重要的日子,家人都會準備甜豆乾。田都乾的具體做法是要將豆乾放入熱油中煎至紅色,然後再與烏糖和青蔥一起煮,豆乾的形狀方正,寓意著像金印有官氣,而烏糖象徵著甜蜜,青蔥表示聰慧。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除此之外,潮汕地區還有一種被稱為“甜丸卵”的甜品,那是用來迎接客人的食物,但凡家中有貴客,稀客到來,如官員貴賓,或者親家,新婿,潮州的習俗中必須要煮甜糯米湯丸並且在裡面加入雞蛋,這樣的食物就被稱為甜丸卵。這種甜品代表著主人祝願客人一切順當的意思。當客人要離去,主人仍然會繼續煮甜丸卵給客人吃。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還有一種用桂圓,白果,蓮子,薏米,百合煮成的甜湯,這種湯是一種有保健作用的食品被稱為“五果湯”,據說有補中益氣健脾的作用。在潮陽的習俗中,五果湯是當地春節中比較常見的食物,如果家中有親戚或者是朋友到來,主人都會用五果湯來招待。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小編比較喜歡吃的是一種用糯米制作的甜食,先用糯米粉和糖水放入一起攪拌均勻,然後揉搓成光滑的麵糰,然後放入籠屜上蒸熟,做出來的糯米非常的綿軟,在食用這種甜品時一定要沾一種特製的麻豆沙,這樣才不會在吃起來粘牙。麻豆沙是一種用芝麻,花生仁和白砂糖製作的粉末狀餡料,非常的香甜可口。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其實在潮州的歷史上就盛產蔗糖,早在清代,潮堂就已經壟斷國內糖業上百年,更是供應整個江南和北方的多個省。據《揭陽縣續志》中記載,棉湖所生產的糖白而香,蘇州人重之。在20世紀40年代初,潮糖仍然占上海市場的70%以上。在古代,蔗糖是一種非常昂貴的食物,所以將它製成甜品用於祭祀神靈祖先,都是對神和祖先的一種尊敬。

走進潮汕—這種當地經典甜品,香酥可口,綿軟誘人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潮州的許多甜品,大家還喜歡嗎?小編就非常的喜歡吃甜品,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也喜歡吃甜品的話,就趕緊給小編點個贊吧,或者是直接關注每天都分享美食的小編哦,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