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番外篇——观农

今年的疫情,让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大变样,尽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客观上,也有力地推动了一些产业的发展,比如农业。

现实的说,绝大多数农用机械在中国已经普及了,但囿于务农人员的经营理念和科技素养,所以相当多的农场仍然奉行着能人工作业就人工作业的观念,机械替代率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但疫情之下,相当多原本会参与到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者选择待业,很多农场主找不到或者无法以合适的价格找到雇工进行农业生产,所以转而寻找机械。最典型的莫过于农用无人机了。就我的家乡而言,今年,无人机喷洒农药算是全面推开了,成为了普遍的选择。

学习笔记:番外篇——观农

梳理一下整个农业生产的流程:播种有播种机、插秧机,灌溉依靠的是水利设施,平时的病虫害防治依靠无人机喷洒农药,播撒肥料有施肥机,收割有联合收割机,然后整车装走。

就此而言,农业的机械化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实现的同时,农业的集中度还有赖进一步的提高。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仍然存在。过去我单纯的以为是农民的小农意识仍然顽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但今年的经历告诉,现状的背后还有另一层原因:社会保障。事实上,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已经选择了土地流转,收取承包费用,固守二亩三分地的多是农村的中老年人口,几亩自耕地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相比土地流转,自己耕作会有更高的利润,这其中就有个人的劳动力创造的效益。所以,在农村,一部分中年人口把自耕地视作一项工作,而老年人口则把自耕地视作老年生活的经济保障。

学习笔记:番外篇——观农

可以说,农业的集中度想要进一步提高,还需要多管齐下,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业人口的小农观念;加强社会保障,让不愿流转土地的老年人口有所依靠;加强职业培训,让中年人口可以通过技能找到更高收入的职业;最后就是——依靠时间的力量,很多的家庭都是老人在农村老家,儿女在城里,等到这一代的农村老人慢慢消逝,儿女大概率不会接手土地,相比较抛荒,显然流转收取承包费是更好的选择。

去年我说很多地方缺乏产业思维和政策定力,不把农业发展当作民生工程,而视作政绩工程,存在明显的忽视农业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现象,盲目发展特种农业等,不能很好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当时我举的就是我所在乡镇的例子,当时就预测政府行为恐难以善终。一年下来,结果印证了我当时的猜测,虽然稻虾共作的模式从生产角度来看并没有失败,但因为没有一个有能量的合格主体来牵头,全靠农户自己处理生产出的水稻龙虾,结果就是实际耕地面积减少,水稻产量下降,养殖出的龙虾因为没有品牌和质量保证,所以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平价或者折价销售,这使得相当多的农户没有增产增收,甚至还赔了本金。所以,政府需要有产业思维,需要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提供配套的技术指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品牌推广。

学习笔记:番外篇——观农

最后,还是得说回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美国。虽然今年的疫情和弗洛伊德之死反映出美国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在世界农业生产中,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以美国农业部2016年的数据为例,当年统计农民数量300万左右,而美国人口3亿多,这意味着一个农民能养活包括他(她)自己在内的100多个人,兼且美国还是农产品出口大国,所以实际效果应远不止如此。观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道路,我大约得出了五点成功经验:

(1)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美国农业对其GDP的贡献日益减少,但仍是其经济的基础。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国家整体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2)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这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才有可能大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才有较稳固的基础。支持农村中乡镇企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采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依托整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转移农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是我们目前乃至长期应坚持的基本政策方向。

(3)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美国的几次农业革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国家整个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制度创新,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世界市场是各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较量的战场。美国虽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并不追求样样自给,农业的进口量也十分可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却没有相称的地位甚至是很多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这实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5)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工作。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当和适度调控,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政府对现代农业成长和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用完善的法律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控。国家要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即通过政府有限但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以此吸引信贷、农户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此外,注重有关农业政策的协调,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学习笔记:番外篇——观农

再譬如荷兰,首先,园艺业方面,荷兰人把郁金香奉为国花,并掌握了“点花成金”的本事。荷兰的Flora Holland是世界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年销售额达45亿欧元,花卉植物销售量达125亿株。去年,荷兰共出口了91亿欧元的花卉,占欧盟总额近70%。其次,农产品出口。荷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而其国土面积仅有美国的1/270。在农业领域,荷兰是绝对的尖子生: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出口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新西兰),动植物油出口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肉类出口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德国)。数据显示,荷兰每年的农业净出口额高达300多亿美元。其温室蔬菜,占蔬菜生产总值四分之三,86%的产量会销往世界各地。

就荷兰而言,其有四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学习。首先是产学研高度结合,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力投资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科研水平;二是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输送给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其次是包括温室、无土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此外,荷兰做到了生物防控和大数据有效结合,最后荷兰的农业合作社和在此基础上的分销模式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