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哪一幕瞬間觸動了你的心?

德馨影視


好的影視劇,基本上都會有那麼一幕瞬間會觸動我們的內心,有一部電影感覺跟我身邊發生的事息息相關,對我觸動很大。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我被很多瞬間觸動了,心裡酸酸的,說不出的難受。呂受益和程勇散夥後,因為買不起天價藥,只能無奈的等待死神的來臨,本來呂受益已經看到了美好的曙光,但是因為程勇不賣藥後自己又陷入絕境,當他自殺時看到床上熟睡的孩子,他那苦澀的笑容,讓我看的心臟一陣抽搐。

因為我的母親在2017年,年近2018年年關的時候,在醫院檢查出間質瘤,可能很多人不懂不知道這是什麼瘤,當時我也不知道。檢查出來的時候就要手術,那年我們一家在病房裡過的年,手術後才知道這個瘤即便手術後也得吃藥控制,因為間質瘤可能還會復發或者轉移別的地方重新長,那麼復發之後就不能手術了,只能等死。這時候醫生告訴我們,必須吃一種進口藥,真名叫做

格列衛 也得治療白血病的藥直到去買藥才知道這是個天價藥,比黃金還貴的藥,沒二話即便賣房賣地也要讓我媽吃。

等我媽知道這個藥的價格時,本來高高興興的臉瞬間變了,那苦澀的笑容跟影片中呂受益的笑容像極了。

當程勇被抓後,一群人帶著口罩給他送別的那一幕,我真的跟著哭了。

我覺得我們家是幸運的,自從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拼命的找各種辦法聯繫影片中的真人,陸勇 天不負有心人,我真的聯繫上了陸勇本人,他本人教給我了買印度藥的途徑,現在感覺真幸福,真的很感謝他,讓我們這些本不富裕的家庭能承擔的起天價藥,給了我們這種家庭第二次生命,在這裡真的發自內心的感謝他。

即便天價藥已經納入醫保,還有國產的藥已經可以給我們多種選擇,但是價錢還是偏高,對於我們家這種情況,還是吃印度藥比較合適。

求求你別查印度藥了,我病了四年,正版藥吃了四年,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

我不想死,我想活命。

我看到他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我就想他叫我一聲爸。

這部影片的上映,真的很是時機,對我們家都帶來了很多幫助,其中的一幕幕真的感同身受,這部影片這輩子不會忘。

只有感謝,謝謝你們,好人有好報。


我是周小龍


我印象最深的也最觸動我內心的影視劇場景,來自於1994年上映的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阿甘正傳》。

這部電影十分經典,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阿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至今記得電影中的這個場景:阿甘在青梅竹馬的好友珍妮的宿舍裡。珍妮問他,將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阿甘楞了一下,回答:“我不是做我自己嗎?”珍妮說自己想成為一個出名的歌手。可阿甘無法理解,仍然固執地認為,他只想成為他自己。

當時,我很有感觸。阿甘雖然智商只有75,但是他才是那個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的人。成名也好,獲得財富也好,這些可能是很多人的追求。但擁有這些,並不能說明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人生成功的意義,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做好真正的自己!

一個人為什麼值得讓別人尊敬?是因為他的職業?名譽?地位?還是家產?如果這樣的話,人的本身就成為了這些頭銜的附屬品。

“我應該成為我,而且我只想成為我!”對於阿甘來說,他只想做真實的自己,只想愛這個叫做珍妮的女人。這是最樸素的作為人的追求,最真摯最本心,所以也最打動人!

其實,阿甘的人生收到的最重要的一個禮物,就是來自珍妮的饋贈。這個禮物的名字叫做:“認識你自己”。

當年幼的阿甘被一群壞小子百般欺侮的時候,是好朋友珍妮那句“阿甘,快跑!”,讓阿甘最終掙脫掉捆綁自己自信的枷鎖。小學時,“跑”讓他逃過了別人的欺侮;大學時,“跑”使他在橄欖球隊聲名鵲起;軍隊中,“跑”讓他遠離了死亡威脅,並用這種特長挽救了一個個戰友的生命;在珍妮遠離他的生活時,“跑”讓他成為萬眾睹目的全美明星。在阿甘的心目中,“跑”絕對不是逃避,而是一個弱者在反擊不公命運時的最有效武器,它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他通過“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這個真實的自己不僅有力量,有自信,更有著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而這一切,都是珍妮最初無意中帶給他的。

阿甘的一生中,珍妮一直在他的心裡默默陪伴著他。當珍妮在滿世界尋找自己的價值,最終身心受創的時候,阿甘卻堅定地一步一步做著真實的自己,穩步走向自己的人生!不勝唏噓……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麼簡單,又……那麼不容易!



coco的咖啡小窩


回憶起當初看過時候的種種感動,那些溫暖與感動的瞬間,同樣非常難忘。那就是《奇蹟男孩》

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暖。就像我在豆瓣評語說的一樣,他的暖,讓你忘記影片存在的各種問題,只記得那些溫暖的瞬間。

這樣的電影倒是很適合全家觀看,是非常典型的家庭電影。而且,作為父母看這部電影,肯定會有更多感觸吧。

《奇蹟男孩》就像一顆好吃的糖果,會讓人發自內心地覺得甜蜜。所以,我不建議各位女同胞帶妝觀看——看這樣一部溫暖的電影,想忍住眼淚真的很難啊。

是的,這部電影會讓你笑著流淚,你會感到內心有一股暖流,因為它是平淡細膩的、是生活化的,是從頭到尾都溫情脈脈的。

影片的口碑也很好,豆瓣8.6分,IMDB8.1分。但是更有代表性的可能是爛番茄。雖然評分只有7分,但是新鮮度卻有85%,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推薦這部電影。

有一些電影看開頭就能知道結尾,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買一張票走進電影院呢?

對於這部電影來說,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需要接受一些愛的教育。

是的,雖然男主角天生臉部畸形,註定要承受許多的誤解和非議;但《奇蹟男孩》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這並不只是一部勵志煽情片。

本質上,這其實是一部好萊塢式青春片。它試圖講述的,更多的是成長,是尊重和愛。

雖然《奇蹟男孩》是根據同名原著改編,但原著其實只是一本暢銷小說,並非由真實事件改編。

作者帕拉西奧的創作靈感是這樣來的。有一天她和孩子們出門買冰淇淋的時候,發現排在前面的小女孩臉部畸形,她三歲的兒子看到女孩的臉之後,立刻哭了起來。

為了避免孩子尖叫傷害到小女孩及其家人,她立即帶著孩子離開,離開時她聽到後面小女孩的母親冷靜、友好地說:“好了,孩子們,我們該走了哦。”

事後她很自責,也開始思考:這個小女孩及其家人每天要經歷多少次這樣的事故呢?就在那天晚上,她聽到收音機中播放的Natalie Merchant的歌曲《奇蹟》,動筆寫下了這本書。

她的男主角,就是這個患有“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徵”的十歲小男孩奧吉。

來自百度百科: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徵是一種先天性臉頰骨及下頷骨發育不全疾病,又稱為「下頷骨顏面發育不全」,是在1900年時由Treacher Collins醫師所命名。這種病的特點就像片中角色那樣,有非常明顯的臉部外觀異常。

其實,這個小男孩並非這本書唯一的主角;在上面提到的那次事件裡,她冷靜、友好的母親同樣也讓作者印象深刻。因此,在她的認知中,男孩背後的家庭,與他本身一樣重要。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斯蒂芬·卓博斯基。

此前他只導演過一部電影《壁花少年》,但卻因此一戰成名,因為那也是一部非常柔軟、讓人有共鳴的青春片。

經由他之手的《奇蹟男孩》,在形式上就跳出了以往勵志片直接煽情的套路,在俗套中找出了新意。

影片的時間跨度就是一個新學期,講述了從小在家和媽媽一起自學的小男孩奧吉,在小學五年級時第一次踏入校園的故事。

顯然,他會自卑、會交不到朋友、甚至會遭到其他同學的霸凌和嘲笑……

說實話,其實不管怎樣都還是很怕看到這些情節。懵懂無知的小朋友,可以在無形之間傷害人有多深,之前在很多電影裡也領教過了,《狩獵》《白絲帶》等等。哪怕是在這樣一部糖水片裡,也害怕看到這種橋段啊。

但這部電影卻沒有單純地遵循那條被傷害-交到新朋友-揚眉吐氣的故事線(雖然這確實還是這部電影的主線),而是用另一種更有新意的敘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那種傳統的苦情感。

也就是說,故事被分成了奧吉、他的姐姐、他的小夥伴Jack Will、姐姐好友Miranda等幾個章節,從多個不同的視角來講述了奧吉的新學期,以及每個人自己的新學期。

奧吉的好友Jack Will,暖男一枚

奧吉的姐姐

姐姐的好友Miranda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的集結了一大群很棒的小演員。例如扮演Jack Will的小男生諾亞·尤佩,今年才13歲,已經出演了十幾部電影,而且在電影裡非常討人喜歡,堪稱小天使。

更不要提男主角雅各布·特倫布萊,之前憑藉《房間》已經收穫了無數好評,而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更是無可指摘,小小年紀就挑戰毀容式演技,每天都要花一個半小時化妝。

唉,感覺這部電影應該又名《奇蹟00後男孩》

好吧,迴歸正題。一方面,你會看到,這些人都是由衷地愛奧吉的。他們不因為他的長相而困擾,而是完完全全地看到了他金子般的心。

尤其很想談一下奧吉的家庭教育,真的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家庭了。

父親像個大男孩一樣,願意陪著兒子打遊戲,願意做飯桌上的開心果,絕對是你能想到的那種最酷、最開明的家長。

母親雖然為了奧吉放棄了事業、甘心做個家庭主婦,但是她確實給予了孩子很好的家庭教育,讓他不僅在學業上完全不輸給其他五年級的小朋友,而且行事有禮貌、樂觀、開朗。

有一次奧吉向母親發脾氣:“是不是因為你是我媽媽,所以你才說我不醜!”

這是非常典型的母子對話了吧。我也從來不相信我媽媽對我說的甜言蜜語,總覺得她帶著“覺得自己孩子是天下最好”的慈母濾鏡。

但是奧吉的母親卻說:“正因為我是你的媽媽,我的話才最重要,因為我是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

唉,感覺自己一下子被戳中了。

奧吉擁有的不僅是一段非常平等的家庭關係,他的父母完全尊重他的每一個決定;他擁有的,還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完全無條件、也絕對不會放棄的愛。

更難得的是,他的父母懂得如何去愛他,也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愛。

“我愛你的臉,因為這是我兒子的臉。”

“我是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

因為奧吉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無論如何都是被愛著的,所以他才可以自信,才可以樂觀,才會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全世界的敵意。

他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孩子啊。

野營對戰那場戲也是讓我感動到不行的一場,男孩子間表示情感的方式,就是幫你打一架。也是超級暖的

而與其同時,通過這種多視角敘事,其實這部電影是想讓我們看到,不止奧吉一個人的生活是有煩惱的,每個人都在揹負著自己的不幸。

例如,從奧吉的姐姐的角度來說,對比面部畸形的弟弟來說,她長得漂亮、成績好、家庭關係又和睦,簡直無憂無慮了吧。

但其實姐姐是很孤獨的。弟弟的不幸讓他成為家中絕無僅有的焦點,他就是太陽系的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而她永遠只能是站在背後的一個人。

在《奇蹟男孩》這樣一部溫情的電影裡,姐姐懂事得讓人心疼。她說,“我不能叛逆,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無法承受更多了。”

但這並不代表她內心不需要愛,她只是一直在壓抑自己。直到有一天,看穿了一切的祖母對她說:“你的弟弟已經擁有很多人的愛了,但你只有我的愛。”

這同樣也是讓我淚奔的一個瞬間。這部電影,怎麼可以將這種微妙的孤獨感拿捏得這麼好呢。

不止是姐姐,也不止是面部畸形的弟弟,其實影片中的每個人,無論性別和年齡,都處在大大小小的困擾之中,都要面對自己的不幸、痛苦、嘲諷和掙扎。

即使對於男主角奧吉而言,他很不幸,他很特別,他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他是自己家庭的中心,但世界也並非是圍繞著他在轉。

其他人也有生活,也都要獨自解決自己的煩惱。

看到這裡,其實才可以感受到導演的功力。

在上一部《壁花少年》中,同樣也涉及到不少相當大膽和敏感的話題,自閉、同性戀、酗酒、濫交、甚至於自殺。但導演也依然將這些都融入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裡,拍出來只讓人覺得溫情和感傷。

羞澀又孤僻的男主角原本無比羨慕自己的好友,一對高年級兄妹,長相好看,性格開朗,光芒萬丈;但直到後來才慢慢看到,四處留情的妹妹也會被人排擠,同性戀的繼兄更是舉步維艱。

而到最後,他才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我們只接受我們認為配得上的愛。在學會愛之前,要先學會被愛的能力,也要先學會愛自己。

《壁花少年》

到了這部《奇蹟男孩》,甚至於連奧吉的“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徵”,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

這是他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但人人也都有自己的難題,成長的路上,本來就有許多的痛苦、許多次被誤解、許多個門檻、和許多道選擇題。

成長本身是無解的,無論你是自閉的男孩,還是面部畸形的男孩,這條路都是無解的。

但你卻可以選擇善意,選擇勇敢,也選擇希望。

如果非說遺憾,那就是,全片都拍得太理想化了,影片裡的每一個人都太好了,都太善良了。

從家長、到同學、到老師,甚至於校長,每個人對待奧吉都那麼溫和、那麼有同理心,簡直像夢幻的糖衣一樣不真實。

破碎的友情會重歸於好,失去的閨蜜會回心轉意;姐姐最後得到了許多的愛,而全校的同學終於都被奧吉收服,真心接納了他……

這真的也太美好了吧

唯一一場稍讓我們感受到現實的戲,是一名優等生因為一直霸凌奧吉,而被請家長的時候。

坐在校長對面的家長趾高氣昂,是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直言階級差異不該被跨越,我們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身邊有這樣一個怪物。說了一段冷酷無情的大實話。

但即使在這場淺嘗輒止的戲裡,我們也看到了導演的暗示:坐在左邊的小男孩內心還是很善良的,是錯誤的家庭教育和強勢的母親,讓他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唉。

除了那一場,其他都是甜、暖,簡直像做夢一樣。

好在,電影本就是造夢的機器。

善良的人被回饋以善意,懂得愛的人也都擁有了被愛的能力,誰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呢。

生活這樣苦,冬天又這樣冷,只能鑽到電影裡吃一顆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