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两个字

养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两个字

“解决孩子的感受不是你的责任,你的责任在于接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正面管教A-Z》

处理感受

小妞每天下午4:45放学。

往常都是我接送,逢到我上课的日子就得委托奶爸或者小妞的姑姑。前2天我有课,姑姑也没时间,奶爸得5:50左右才能到幼儿园。

所以小妞就滞留在幼儿园的传达室。房间小,孩子多,通常老师都是让小朋们坐在小板凳上等自己的爸爸妈妈。

小妞生性是有点怕老师的,通常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想到小妞要在小凳子上坐着等1个小时,我不免有点心疼。

晚上回到家,我就抱着小妞,跟她聊上了,我想知道她当时的感受。

我:“你在传达室都干嘛呢?”

妞:“坐小板凳。”

我:“那么久,你怎么坐得住的呢?”

妞:“我坐不住啊。”

我:“坐不住你会怎么做呢?”

妞:“我就一会动一下,一会动一下,一会动一下。”

我:“老师呢?”

妞:“老师会说一下,说一下,说一下。”

我:“老师会怎么说。”

妞:“老师说做好啦,坐直了,不要动。”

我:“老师这么说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妞:“我不感到难受,我就是有点无聊。”

我:“哦,无聊啊,那怎么办呢?”

妞:“如果有积木玩就好了。”

我:“是啊,如果有积木玩就好了。”

聊到这,小妞就跑去玩积木了,看来,在传达室很无聊的等待爸爸妈妈一个小时,对她来说并不是事儿。

养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两个字

过度的保护

在这件小事上,帮助孩子说出她的感受,我用的方法没有错。

但是,我还是不小心犯了一个心态上的小错误,心疼小妞,各种担心,忍不住想要去保护她。我甚至提前预设她可能会委屈,被老师说可能会难过,我想要用“魔法棒”或者用鼓励咨询的小活动帮助她处理“不好”的感受。

幸好,孩子的感受并不坏,幸好,我也没有过度帮助。即使孩子真的有不好的情绪,也并不需要家长急于解救。

《正面管教A-Z》说:“解决孩子的感受不是你的责任,你的责任在于接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幸好,我做的刚刚好。其实,孩子自己有能力。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帮助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却也屡见不鲜,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好,叫妈妈都是为你好。”

“都是为你好”,以爱之名的保护和控制,往往造成孩子的无助和依赖,无法帮助孩子发展出“我能行”的信念。

养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两个字

窒息的母爱

朱雨辰的妈妈,曾经一度上了搜狐热搜,被网友称之为“恐怖的母爱”,即使现在百度搜索,出来的都是负面的评论。

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每天四点起床给儿子做早饭,熬梨汤,坚持10年。

无论儿子走到哪里,都要跟过去为他做饭,照顾他生活。

“我是用整个生命对待我的儿子!”

养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两个字

她把“都是为你好”演绎到了极致,网友纷纷称呼:太恐怖啦,太极品啦,窒息……

在妈妈的这种360度全方位的照料下,雨辰充满了无奈和压力,试图反抗无果,妈妈的爱像一张密布的网,紧紧裹挟着他,最后陷入对爱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离别和放手

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包括孩子。

电视剧“小离别”里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最后的离别。

我们要让自己成为过滤器,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和经历,把解决难题,应对挫折之后的满足和成就感,还给孩子。

父母的爱是为了最后的离别和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来某信公众号:北京爱有方正面管教,回复:“养娃”,送你12条即学即用的养娃秘籍。

养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两个字

作者简介:Apple,用思维导图训练大脑,用正面管教修炼内心,养育孩子,养育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