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近同事和婆婆因“该不该给宝宝绑腿”这件事闹了些不愉快,她目前正在家休产假,宝宝刚出月子,愁得很。

婆婆坚持要给宝宝绑腿,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这是为了孩子好,要是不从小给他纠正,长大后会罗圈腿,不好看。再说了,孩子他爸就从小绑腿,你看现在这腿不是挺长的吗?”

同事坚持科学育儿,严肃拒绝,她认为这是种传统陋习,会伤害到宝宝的健康。

婆婆生气之下跟她说:“那你就等着孩子长大后埋怨吧!反正我是不管了,过几天就回老家去。”

实际上,在育儿方面这样的陋习还真不少,大部分老人以过来经验为权威,以为“对孩子好”其实毫无科学依据,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作为新时代宝妈,大家一定要理智科学。老人的经验之谈确实值得听一听,但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听信。

下面总结一下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各位家长也好心里有个数,别盲目纠正。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一.“罗圈腿”

这是新生儿的一个明显特征,有的家长一看见自家宝宝的腿型,就很担心长大后也像现在一样难看。

有些老人,比如同事的婆婆,就认为把孩子的腿绑上能让它变直。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事实上,出生的前一年有“罗圈腿”是正常且普遍的生理现象,因为宝宝腿部的“屈”肌力量远远大于“伸”肌力量

,因此外在表现就是一直屈着腿。

另外,子宫里空间狭小,宝宝的腿只能一直蜷曲着,生下来后也保持着这样的惯性。

这种情况根本不是“病”,保持青蛙一样蜷缩的姿势,会让宝宝很有安全感,家长不要破坏。而且,这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随着生长发育腿会渐渐变直,不必担心。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小贴士:

当然,也不要完全放任,如果到了两岁宝宝还是罗圈腿,要到医院就医。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二.“螳螂嘴”

宝宝刚生下来没几天,有些细心的新手妈妈就会发现,宝宝口腔内的两颊隆起了一个大包,看起来像厚厚的脂肪垫,导致嘴看起来也很奇怪,于是便会担忧是不是孩子嘴部畸形呀!

其实这种情况叫“螳螂嘴”,并不是什么嘴部畸形,只是个正常生理现象。

别看这大包看起来怪怪的,可却有大用处,它们是脂肪垫,在宝宝喝奶用力吸吮时起到支撑作用,要不然宝宝的双颊就会塌陷。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这两个鼓起的脂肪垫,在宝宝可以咀嚼后就会慢慢消失,不会一直怪怪的,宝妈们就放心吧。

小贴士:

因此,千万不要冒然挑破脂肪垫,这样很容易引发感染。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三.乳腺肿大

许多新生儿会出现两侧乳腺肿大情况,而且大小也不一,有的如蚕豆大小,有的像鹌鹑蛋大小,还有少数宝宝会分泌少量乳汁。

许多地方有给宝宝“挤奶胡子”的习惯,无论男女都要挤,不然长大后一到阴天下雨就会胸痛,而且女孩还会R头内陷,影响以后喂养孩子。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是因为受到了母体内分泌的影响,对宝宝完全没有健康危害,更不会出现长大后会胸痛的情况。

大部分宝宝两三周之后就会消失,极少数宝宝要等到一个月前后消失。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小贴士:

宝妈一定要拒绝挤R头的行为,万一感染后果就严重了,可能会引起败血症。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四.马牙

新生儿五周左右,牙龈上或口腔上颚会长一些很小的白色球状物,且分布不规则,有点像乳牙,其实这就是马牙。

有的新手妈妈不是很了解,还以为孩子是长了什么肉瘤,担心不已。

马牙是由上皮层细胞堆积和粘液腺分泌物堆积而成的,它长则会持续数月,短则几个星期就会消失,是种正常现象,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小贴士:

不要用手绢去擦,也不可以拿针挑破,同样有感染风险。总之,新生儿的免疫力特别低,最好不要制造开放的创口。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五.皮肤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

有的宝妈会发现,宝宝刚出生时脏脏的,皮肤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拿水洗也洗不掉,让人怀疑是不是得了皮肤病。

事实上,这层看起来脏脏的白色物质,是新生儿从母体里带出的胎脂

,可以保护孩子娇嫩的皮肤不受伤害。

不过,胎脂不会存在太长时间,过段时间就会自己消失。

新生儿那些看似异常其实正常的特征,家长别盲目纠正,伤害很大

小贴士:

宝妈不要反复大力擦洗,更不能拿东西刮胎脂,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损害。

新手妈妈欠缺育儿经验,照顾宝宝时难免多想,家中老人的说法可以听听,但最关键的是咨询专业人士或看相关的权威书籍,部分陋习是该摒弃了,否则对孩子伤害很大。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