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學詩詞詳註》和《幼學瓊林詳註》付印前夕

清舟

飽嘗兩年多的艱辛與困苦,歷經數不清的曲折和考驗。我們的首期出版任務總算是將要完成了。

寫在《中學詩詞詳註》和《幼學瓊林詳註》付印前夕

《幼學瓊林詳註》封面

這次我們安排出版的是《中學詩詞詳註》(上、下)和《幼學瓊林詳註》(上、下)。而事實上,我們的出版計劃中並不僅有這兩套。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而言,作為中華文化的原典,《周易》、《論語》、《道德經》、《孝經》、《禮記》、《孟子》、《莊子》等,顯然更具根本性、權威性、直接性、系統性。但我們卻沒有首先安排出版《禮記四篇詳註》、《論語孝經詳註》、《周易詳註》、《道德經詳註》等。之所以要規劃一個“詳註”系列讀本,並如此安排出版順序,主要是基於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現狀,及其傳播普及的真實需求的調研和理解。

首先,時下公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認知度和素養,遠比我們想象的要低得多,很多人連最基本的中華文史常識都不具備,其中不乏大批從事文史教學的老師,甚至還有一些所謂的“知名學者”。在此狀況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全民文化自信,提高社會文化和道德水平,必將是一個長期、複雜、艱苦的過程,必須從相對基礎、相對熟悉、相對易於被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起步。換句話說:對於要真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來說,與其好高騖遠,奢求那些高深的文化原典或學術論著,還不如從基礎學起,從淺顯處學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循序漸進。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市場上能夠滿足這些條件,且適合現代人,尤其是少年兒童閱讀的書籍並不多。為了迎合當下的傳統文化熱,各路書商雖然推出了大量傳統文化類讀物,但由於商業化出版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以及其它種種原因,這類讀物大多名不副實,甚至徒有其表。以《幼學瓊林》為例,它本就是一本兒童啟蒙讀物,其中包含大量著名人物、天文地理、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釋道鬼神等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常識和成語典故,對於古人來講也是難得的基礎讀物。對於現代人而言,更是學習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小百科全書”。這樣的一本書,如果不做詳細註釋,現代人幾乎都會感到不知所云。而現在市面上所謂的《幼學瓊林》類讀物,幾乎都沒有什麼註釋。個別有註釋者,也都非常簡略,不過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更有甚者,有些圖書,放著《幼學瓊林》中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典故不論,卻在書中插入一些毫不相干的故事。而且能明顯看得出,這些故事是從別的兒童讀物中抄來的。這類只追熱點,敷衍了事,毫無責任心與嚴謹性的商業化產品,顯然不能滿足公眾真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

其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典籍浩如煙海,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現代人不僅讀不懂古代的原典,甚至連古人的各類註釋也同樣看不懂。同時,高速度、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和生活方式,又導致絕大多數的現代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系統地研讀這些典籍。於是將古人的註釋儘可能轉化為現代人能夠看懂,可以理解的詳細註解,就成為當下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一個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任務。而當下市面上能看到的各類古代經典讀本,往往不是註釋寥寥,就是照搬古人註釋,不能很好地滿足現代讀者的學習需求。以詩詞為例,作為最精煉的語言藝術,且不論作品的特定文史背景、深厚的意蘊與思想、嚴謹的格律聲韻,單是其高度凝鍊的字詞所包含的豐富的文意、典故等,就足以讓現代人如墜霧中、望而卻步。而現在很多詩詞讀本,卻很少在之方面有所作為。

再者,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僅依靠碎片化閱讀,而應該是系統性的學習,最起碼也要有成體系的講座提供給公眾。正因為我們有長期開設此類公益講座的需求,所以我們也必須建設系列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材料。

當然我們也清楚地知道,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們這樣一個小團隊,以及我們所做的工作,或許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如果再將各種現實因素都考慮進去,我們甚至擔心我們的工作不能持續開展下去。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不忘初心、忠於理想,堅守道德,不遺餘力,爭取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要真誠地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界朋友,致以由衷地感謝和美好的祝願!同時也祝願我們的民族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寫在《中學詩詞詳註》和《幼學瓊林詳註》付印前夕

《中學詩詞詳註》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