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庸“閒讀‘幼學’”卷一之:歲 時(14)

周克庸“閒讀‘幼學’”卷一之:歲  時(14)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庫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

五月五日節號天中。

六月六日節名為“天貺”,五月五日節叫作“天中”。

天貺(kuàng),字面義為“上天賜予”。《說文》:貺,“賜也。” 六月六日天貺節,一說源自宋真宗趙恆,他自稱,上天賜其“天書”一部,因此日為天貺節。一說起源於唐代,唐僧由西天取回的佛經,渡海海時落入水中,於六月初六將被打溼的經卷攤開曬乾,因以此日為天貺節。

天中,為端午節的別稱。清厲荃原輯、清關槐增輯《事物異名錄•歲時部》雲:“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

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端午節競舟悼念屈原之投水殉國,重陽節登高飲酒效仿桓景之避災。

端陽,五月初五,“端午”的別稱。楚國為秦所滅,屈原抑鬱中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人們於每年五月五日舉辦競舟活動以悼念這位殉國的偉大詩人。

重九,即重陽。九月九日,二個“九”相重,故稱“重九”;九乃陽數,九九為二“陽”相重,故稱“重陽”。桓景,有關重陽節的傳說中人物,東漢人,曾跟費長房學仙。登高避災,據梁吳均《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

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五戊殺雞宰豚“宴社”處處皆飲治聾之酒,七夕牛郎織女渡過銀河相會家家女子穿乞巧之針。

五戊,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古時以這天為春社(春天祭祀土地神)之日。雞豚,泛指百姓所養禽畜;豚,小豬。宴社,春社舉辦的饗宴。治聾之酒,宋《李文正公談錄》:“俗傳社日酒吃治耳聾。”宋李濤詩《春社日寄李學士》有句雲:“社翁今日沒心情,為送治聾酒一瓶。”

七夕,七月初七。《唐語林》:“七夕者,七月七夜。”牛女渡河,傳說每年七夕牛郎織女得以渡過銀河相會。乞巧,七夕婦人在庭院設供品向織女星祭拜,乞求智巧,稱為“乞巧”。《荊楚歲時記》:“七夕,婦人穿七孔針,設瓜果於庭以乞巧。”宋元時“七夕乞巧”於民間深受重視,京城亦設有專門的“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

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中秋月光明朗唐明皇親遊月宮,重陽風高孟嘉之帽被吹落於龍山。

明皇,唐玄宗李隆基。親遊於月殿,典出《太平廣記•神仙•羅公遠》:“開元中,中秋望夜,時玄宗於宮中玩月。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玄宗同登。約行數十里,精光奪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皆素練寬衣,舞於廣庭。玄宗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記其聲調,遂回,卻顧其橋,隨步而滅。且召伶官,依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

風高,猶言“風大”。孟嘉,東晉名士,陶淵明的外公;孟嘉落帽典出《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 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唐元稹詩《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有句雲:“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

始皇當年御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徵

秦人年終祭神叫作“臘”故至今稱十二月為“臘月”,當年秦始皇名諱為“嬴政”故至今讀“正月”的“正”為“徵”。

歲終,年終。臘,祭祀名。《禮記•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注:“此周禮所謂‘蜡祭’也。”《漢書•武帝紀》:“祠門戸比臘。”注:“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始皇御諱曰政,秦始皇名諱“嬴政”。讀正月為徵,據傳是因為避秦始皇之名諱,“正月”的“正”字改讀音為“zhēng”。《康熙字典》:“《廣韻》:(正)之盈切……音‘徵’。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注:音‘徵’。”

2020.4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