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在農村中總能聽到很多古怪的事情,農村娃從小就聽著這些故事成長,讓自己對社會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比起這些荒誕的故事外,大家更喜歡聽上那些俗語,別看它們比較普通,

卻講述了人生的智慧和哲理,也將農業的生產規律表述出來。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就拿小雪節氣來說,"小雪不見雪,小麥粒要癟"則說明了冬季雨雪天氣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如果不下雪的話,那就意味著冷空氣還沒有到來,冬天的氣溫整體呈現高溫,小麥地裡的蟲卵也會順利過冬,第二年就會危害莊稼地,讓小麥的基本生長受到影響,產量降低農民可能沒法飽飯。

那麼大家是否聽過"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這句話呢?有什麼道理嗎?

所謂的"鬥",可能年輕人不是太能理解,其實它是古時候的容量單位,在計算糧食的含量時所用,一般十升等於一鬥。

古人對"鬥"也賦予了新的概念,用它來表述自己的家財萬貫、日鬥萬金。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其實"鬥"在指紋上也有相應的說法,如果紋路呈現圓圈狀,那就會被稱呼為"鬥",說白了就是封閉性的紋路,這就意味著賺取的錢財不會外流,家裡的財寶會越聚越多。

在農村人看來,"鬥"越多,那一個人就會越富有,今後會更有本事,這樣的人很容易就能出人頭地。

那麼"簸箕"如何理解呢?其實它是一種往外面運送糧食的工具,因此它也成為農民眼裡的送財之物。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在手指的指紋上,"簸箕"所對應的紋路,並不是封閉性的紋理,反而呈現外散狀態,紋路並不會相閉合。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在農村人的眼裡,手中的"簸箕"紋理越多,那就意味越留不住錢財,可能一生都會貧困。

理解這兩個概念,那這句俗語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一個人手指的紋路都是簸箕,那此人可能花錢大手大腳,沒有存錢的概念,賺多少錢都會花光。在古人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敗家子,沒有什麼大作為,只會讓家財白白的流失。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到了今天,大家再看這句俗語就有了新的態度和看法,它也沒有了科學的講究,之所以會有"鬥"和"簸箕"的區別,只是因基因不同而呈現的結果。

人生的命運如何,需要自己去奮鬥打拼,不是依靠手指的紋路而決定人生!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古人的很多俗語裡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因為俗語裡涵蓋了生活的一些縮影,同時還能窺見到一些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常常讀古人古事,一定能從裡面獲得大量的智慧。但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這些俗語,精華的地方我們吸收學習,糟粕的東西及時拋棄。

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古人的俗語諺語對聯還有許多,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這是中國唯一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一本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增廣賢文》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中國古代的《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俗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你有幾個鬥?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8元,還送一本《道德經》,真的非常有價值!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