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未来一旦这些创新业务公司上市成功,将成为东软在医疗健康领域势不可挡的庞大军团,东软的大健康生态帝国也将就此形成。


文:股事会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6月底,东软医疗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并获受理。


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拟募集9.65亿元,将用于新一代超高端CT整机与核心部件研发项目、高场磁共振整机与核心部件研发项目、新一代高性能超声产品与部件研发项目、营销网络、品牌与培训体系建设项目。


据了解,东软医疗拟采用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 亿元”。


东软医疗最初由东软集团(SH.600718)全资投资成立。创业之初,经历过GPS(GE、Philips、西门子)等外资企业的巨额收购要约,东软医疗顶住了外界干扰,期间与Philips进行了7年的合作。2014年,由于与母公司商业模式差异和对外融资的需要,东软医疗从东软集团独立并获得高盛和弘毅的领投。经过多次融资、增资后,其2017年估值达到47亿元。


“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图片来源:上交所网站


业内人士预测,作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生产大型医疗设备的企业,东软医疗一旦上市成功后,市值或将超过原母公司东软集团。


不过,招股书中对于近三年的业绩描述,引起外界不小议论。但笔者认为,凭借东软医疗多年在影像设备领域的创新经验和产业积累,这些数据并不“露怯”,而恰恰是一种能量的积蓄。为何这么说?我们来看看东软医疗在整个东软系的“分量”。


1


“中国CT一哥”如何炼成?


东软医疗最初以CT产品起步。当时,全世界只有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几家外企能够生产CT,超高的垄断性技术门槛和高昂的研发费用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不敢尝试,更别提是在以重工业闻名的东北地区,没有人看好东软的CT前景。


在一片质疑声下,东软凭借自身的软件技术实力,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机并推向市场,打破了国际垄断。1997年,东软的第一台国产品牌CT成功推向市场,1998年,东软医疗公司成立。2001年起,东软医疗陆续推出第一台国产品牌单层螺旋CT、第一台国产品牌双层螺旋CT、第一台国产品牌16层CT、第一台国产品牌64层CT等产品上市。作为中国唯一一家能够生产CT机的企业,东软医疗一时间风光无限,独领风骚。


2014年,东软医疗开始独立融资,外部的资金注入和更加灵活的运营管理机制使其CT产品研发进入快车道。从2015年成功研发第一台国产品牌128层CT,到2018年的全球首台单源极速能谱CT,2019年推出首台国产品牌256层80mm覆盖宽体能谱CT,再到2020年的首台国产品牌512层CT,东软医疗连年推出新品,不断刷新中国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的最高水平。


“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如今,东软医疗已经拥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通用X线成像设备(GXR)、超声诊断设备(US)、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产品(RT)、体外诊断(IVD)设备及试剂等产品线,是国内医学影像领域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客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包含80余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截至2019年底,各类医学诊疗设备历史发机量已达38,000余台。


在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居然飞出这样一只金凤凰,打破了人们对浓烟四起、机械轰鸣的东北重工业工厂的印象。也正是这样,历届国家领导人到辽宁时,都曾视察东软医疗,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东软医疗也没有令人失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努力,在产品研发和市场份额等方面表现优异。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东软医疗在中国市场的CT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的对外出口量亦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真正成为“中国CT一哥”。


“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2


“一哥”担当:研发助力抗疫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曾经多次提到,企业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规模和利润,而是要考虑如何为社会、为个人、为客户创造价值。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并非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如果一家企业不能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能服务于社会发展、贡献于国家和人民,即便一时间能够赢得利润,未来势必会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东软医疗这位“中国CT一哥”一向颇有担当,有股子东北汉子简单直接、勇猛豪放的劲头儿。2002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每到危机时刻,东软医疗始终冲在最前线。


“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后,东软医疗向武汉捐赠两台总价值2700万元的CT及软件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时,东软医疗第一时间向武汉雷神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捐赠2台套总价值2700 万元的高端CT设备及智能医学影像云平台、远程高级后处理软件,并为湖北、河南、河北、四川、山东、新疆、内蒙、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等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40余家医院及卫生医疗机构运送CT、车载CT、移动扫描单元“雷神”CT、XR等220余台,为医护人员抗疫及时提供抗疫利器。此外,东软医疗也向巴西、哥伦比亚、印尼、老挝、秘鲁、菲律宾、乌克兰等十余个海外国家发运CT、DR等产品,参与到全球抗疫行动中。


在全力驰援抗疫的同时,东软医疗亦没有停下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脚步。


疫情期间,东软医疗用7天时间快速推出了移动CT扫描单元“雷神”,并联合多家医疗机构,推出新冠肺炎智能辅助筛查系统“火眼AI”,从硬件到软件,双管齐下,展现出了强大的研发实力。


“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东软医疗抗击新冠肺炎移动CT扫描单元“雷神”发机仪式


7月11日,东软医疗一举发布多款高端影像产品,其中包括国内首台512层全景多模态CT,以及创新易用的1.5T磁共振、高端落地式DSA、视航引导高端悬吊DR、全影息动态全景PET/CT、单晶体探头超声、智能医学影像云平台7款新品,再一次用实力证明自己。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东北曾流行了这么一句话:“虽然东北从来没赢过一次网络暴力,但是东北也从未输过一次民族大义”!如今看来,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东软医疗。


3


冲刺上市背后:大健康生态帝国浮现


6月底,东软医疗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且获受理,也意味着东软医疗开始正式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验。


对于东软医疗推动上市计划,业内外并不惊讶。


早在2015年,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在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就表示,面向未来十年的发展,东软集团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创业平台,在医疗健康、汽车等领域孵化创业公司,以此激励员工创新创业,构建东软系整体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很多人曾质疑此种孵化行为是变相掏空上市公司,然而东软顶住压力,在征得所有股东和投资者的同意和支持下,逐渐通过“体内孵化、体外成长”这种方式打破原有体系,将与东软集团主营的IT解决方案业务形态、商业模式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且需要长期、较大投入的业务独立出来,通过外部的融资,焕发新业务的活力。同时以此来规避创业公司的长期巨大投入为上市公司带来运营风险,又可以将融资获得的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业务当中,在东软集团内部持续铸造新鲜血液。


“中国CT一哥”冲刺IPO,原来藏着大健康生态帝国的“野心”

东软医疗参加2019年北美放射协会年会(RSNA)


在医疗健康领域,东软具有先天优势,拥有医院信息化、医疗保险、医疗设备、云医院、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健康与医疗教育、医疗物联网与5G等相关业务,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据IDC报告显示,在医院信息化领域,东软连续10年占据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这些都足以证明,创新业务的独立并没有给东软集团的主营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对于此次东软医疗的上市安排,东软已经筹备近六年——也就是从2014年12月东软医疗、东软熙康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始,东软就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部署,完成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等创新业务公司的多次融资、增资,目前这些公司已估值不菲。


未来一旦这些创新业务公司上市成功,将成为东软在医疗健康领域势不可挡的庞大军团,东软的大健康生态帝国也将就此形成。


来源:中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