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巴罗萨计划中,纳粹德国最关键的失误是什么?

weibov5976


巴巴罗萨德国最关键的失误还用说么——11月的“莫斯科战役”。德国人错误的估计了苏联的能耐,之前的战略布置上也出现了问题,再加上低效率的后勤补给,导致莫斯科成为一座无法攻克的坚城,不仅“把苏军赶进西伯利亚荒野过冬”的战略没能实现,反倒让自己在莫斯科郊外过了个大年。

巴巴罗萨计划一开始确实进行的很好,德军摧枯拉朽,苏联百万大军形同土鸡瓦狗,斯大林的刚愎自用和之前的大清洗都给苏联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也又一次造就了德军大规模机械化“闪电战”的威名。

但德国人还是过于轻视了苏联人,更轻视了苏军,在德国人看来,苏军的战斗力就是列宁格勒军分区1939年在芬兰“冬季战争”中表现的那样,技战术低能,士气涣散,指挥官除了发动人海战术没啥能耐。而且巴巴罗萨计划头几个月也确实进行的很顺利,苏军成十万、百万的被分割、消灭。

问题是苏联人真的很差么?相比于整天嚷嚷自己是“第一陆军”的法国,苏联才是此前真正的欧陆第一陆军,这点尤其体现在部队规模上;苏芬“冬季战争”确实反映出苏军大清洗后低劣的技战术水平,但此战也为苏联高层提了个醒,开始重新重视基层指战员和指挥官的问题,像之前对日的诺门坎战役,刚刚放出来的朱可夫就表现的相当好,展现出了苏军不一般的战斗力。

过度轻视苏军的德国,为自己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希特勒与一众将领就战略方向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这导致莫斯科方面有了喘息之机。很快重整旗鼓的苏联红军就调整了心态,成规模的对德军发动了以攻代守的突击,继续为莫斯科赢得了时间。

德军一方面轻视苏军的同时,一方面又过度高看了自己,在乐观的大氛围下,没有对冬季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应对,更没有对补给线有多少关注。

结果一开战就出了问题,德军最先遭遇的其实并非寒冷问题,而是补给线的阻塞。苏联当年形成了几次降雨天气,将德军补给线变成了烂泥塘,机动车辆很难行走,骡马也受不住这种冰凉的泥潭道路,在霜降中不断的死去。尽管德军的后勤费劲了力,他们也没法保证前线大军全部的补给。

就这样,德军在莫斯科城外给堵成了一条死鱼,进?谁都想前进,可完全打不进苏联红军靠人命和勇气堆砌的壁垒。退?那就只能等着苏联人衔尾追杀。德军赖以成名的闪击战在绝对的坚城和有组织的对抗前根本就没法玩出来,只能陪着苏军打消耗,拉大锯,最后陷入寒冷的冬季绝境。

总的来说,德军的失败纯粹就是高看了自己,小看了敌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正是这个道理么?


王司徒军武百科


我认为是给北方集群分配了过多的兵力。

原计划是在1941年冬季之前,北方集群攻占列宁格勒,中央集群占领莫斯科,南方集群抵达高加索平原。最终结果只有南方集群算是勉强达成了战略目标,南方的目标达成,原因在于原本隶属于中央集群的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分兵南下发起了基辅战役。因为这次分兵,导致莫斯科战役发起的时间晚了一个多月,迎接德军的是冷酷的寒冬和一百万苏军的战略预备队。

北方集群虽然也消灭了40万苏军,但是没有成建制的大规模歼灭苏军,导致苏联军队保留了建制。苏军后撤之后,利用有利地形建立防御,并且得到充分休整,最终让北方集群顿步在列宁格勒城下。好几十万大军围困列宁格勒三年,寸步难行,白白的消耗力量。

虽然在三大集群中,北方集群是实力最弱的,但是依然拥有2个集团军和1个装甲集团军,20个步兵师、3个摩托化师和3个坦克师,兵力80万人。如果德军在收复波罗的海三国之后,在北线转入防御状态,有效利用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的抵抗力量牵制苏军。这么一来,德军就能将第三装甲集团军甚至再加几个步兵军至少30万兵力抽调出来。这几十万生力军可以调拨给中央集群,填补古德里安南下造成的兵力空虚,莫斯科战役就能提前一个月,在9月份打响。

南方基辅战役,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横扫乌克兰,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80多万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围歼战役。这个胜利极大的激励了德国人,同时也给苏联士气以巨大的打击,苏军上到元帅下到士兵都人心惶惶。以9,10月份苏联那个惊弓之鸟的状态,莫斯科面对200万德军的碾压,坚持不了太久的。

如果当时是个中国将领(不说毛主席,十大帅或十大将找一个来就可以)来指挥全局,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中国文化讲究一个中庸之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兵力不充足的情况下,不能面面俱到的。所以,三个战略方向应该分清主次,必要时甚至要放弃次要方向。所以,北方集群的目的,能控制波罗的海沿岸即可,没必要强攻列宁格勒。希特勒想赢个大满贯,三个方向都主攻,结果就是都没抓住。

我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东岳巍巍汶水幽幽


如果巴巴罗萨计划成功了,苏联被纳粹德国吞并了,必将使德军和日军合流,然后德军会配合日寇攻击中国。所幸由于希特勒的轻敌,战略主攻方向决心不定,以及对严寒气候的忽视,巴巴罗萨计划最终失败了!这是因为希特勒,在制订巴巴罗萨计划时有漏洞,并因此带来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首先:为什么说希特勒轻敌呢?因为虽然苏联很强大,但却被斯大林的大清洗,给搞得元气大伤!当时苏联军方的高级将领,大多都被清洗掉了,新提拔的将领存在着严重的经验不足!这使希特勒认为,苏军的战斗力量已经下降,而德军则可趁此机会利用闪击战迅速打垮苏军,佂服整个苏联!

希特勒的估计不能说毫无道理,而且在侵苏战争初期,德军的推进速度也很惊人!在发起闪击战不久,德军便兵分三路,分为左、中、右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苏军发起凌厉攻势!其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迅速推进到了莫斯科城下。其他两路德军,也都取得了围歼苏军几十万人的大胜!

然而,希特勒却低估了苏联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勇气,以及由此而爆发出的旺盛斗志!因此才导致了,当德军越是深入苏联,就越会遭遇到苏联军民的殊死抵抗!正是苏联军民誓死不屈的战斗意志,使得德军把一场计划中的,速战速决的闪击战,硬生生的打成了艰难的消耗战!

其次,希特勒对主攻方向犹豫不决!竟然在德军已经迫近莫斯科城的情况下,没有集中全力发动攻击!而是将装甲集群调去攻击其他地区,试图夺取那里的粮食和石油!后来当希特勒醒悟过来,再要集中力量攻击莫斯科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苏联军民,早已利用德军攻势减缓的机会,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体系!

由此,才造成了德军把已经取得的优势丢掉了!此后虽然战争主动权仍然暂时掌握在德军之手,但是德军却已经成了强弩之未!当其闪击战破产之后,便决定了德国将被拖入到难巨而残酷的消耗战之中!而消耗战对德军来说注定是灭顶之灾,因为苏联除了具有完备的军工生产体系,而且在物质资源以及人口资源上,都要强于德国。况且,苏联还能从英国和美国获得大量的装备和物资补给!

最后,希特勒过于迷信闪击战是无坚不摧的!因此,德军是在没有充分考虑到苏联境内的交通情况,以及恶劣的冬季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下,便匆匆忙忙地对苏联开战了!因此,许多德军部队不仅没有准备冬季装备,包括棉衣、油料等等。而且还没有预料到苏联境内的,极其糟糕的道路交通条件!当时的苏联大多数道路都非常原始,往往在雨季时烂成泥潭,使德军的车辆很难迅速推进!

而到了冬天,由于希特勒没有准备与苏联打消耗战,所以也没有给德国部队准备好过冬物资。结果导致许多德军坦克,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趴窝!而那些德军士兵,也因为冻伤而战斗力锐减!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德军之所以一败莫斯科,二败斯大林格勒,三败列宁格勒,天气对苏联的帮助作用是极大的!

上述三个原因,包括了希特勒的轻敌,也包括了希特勒对战略主攻方向的犹豫,还包括了严寒的冬季天气对德军的影响,以及雨季对苏联道路造成的破坏。这些都是希特勒在制订巴巴罗萨计划时,本应考虑在内但却被忽视的失误之处!

其实希特勒也并非不知,苏联是个庞然大物!苏联是无法轻易战胜的!然而,赌博成性的希特勒却错估了形势,由于斯大林的政策失误,导致了苏军被自我削弱。因此,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将会骤降,苏军的战斗意志也将会发生动摇!

法西斯分子还认为,一旦利用闪击战给苏联制造惨重损失,苏联人将有可能起推翻斯大林。而届时,苏联上下将会一片混乱,德军将会取得一举灭亡苏联的战果!但是,严竣的现实,给了战争赌徒希特勒以沉重的打击——苏联军民誓死不屈保卫祖国,终于扳回了败局并逐渐反守为攻。不仅打退了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进攻,而且最终还攻入德国,埋葬了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