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感觉苏东坡的诗很一般嘛,为啥他的诗能流传千古?

轻熟小叔


很乐意就此话题与大家交流见解。我觉得,无论是读诗还是写诗都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诗句要凝练;二是诗文要有意境;三是诗言要有情志。苏东坡的诗和词在这三点上都很有讲究,而且提炼精致,诗达意,词传情。让人品读之后,回味无穷。因此让古今读者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有人对苏东坡的诗感觉很一般嘛,这可能是没有体味出其中的意味,就像我们读小说一样,要读进去,进得去才觉得其中味。读诗更是如此。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苏东坡其人、其诗、词的一些认识:

一、就诗论人,以人解诗

苏东坡他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入世警言;他有“会换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之心;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心壮志;他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天真情趣;他有“拣尽含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绝;他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识追求;他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超脱;他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风趣诙谐;他有“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清贫乐道;他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为民情怀;他有“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的深情凄苦;他有“小舟从此失,江海寄余生”的命运感叹……

苏东坡其实就是一杯回甘有味的普洱,唯有细细品咂,方能感受到溢出的邈远芬芳。

诗如其人,人在诗中,呼之即出。这就是诗词艺术魅力的所在吧。正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啊!

我的青年诗友对苏东坡诗和词的理解

1、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是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之大,处处芳草;人却很小,不知芳草。不论寻找爱情还是其他,我们总在兜兜转转,以此作为指引,不要局限自己,给自己更大的可能。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定风波》

愿我归去时,回首萧瑟处,风雨也好晴也罢,能够“清川澹如此,我心素已闲”。

3、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江城子》

年少只感悲和情深,后来经历了些生离死别后,这才逐渐开始明白生死茫茫、人事皆非。

4、多情却被无情扰。——《蝶恋花》

多情人可爱,因为情多,记挂这人间;多情人可怜,因为情多,易被无情扰,愿你做个幸运的人,满腹多情赋予值得的人。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大约从小在山野长大的故,读到这句眼前有画,明媚春暖、生机盎然,新绿碧竹、粉艳桃花、春江水暖、凫水肥鸭,这些都是乡里常见物象,原来东坡先生过得生活里有我的童年啊。

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人生三万六千场,都入醉乡。醒中在梦梦中醒,春去秋来几度凉。都言“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既然都是如此,何必多来感伤?

7、诗酒趁年华——《望江南》

年近而立写下“诗酒趁年华”,说明东坡先生心态年轻,但同时也有些故作潇洒的强行乐观在话里头。不过一个日常被贬、一路向南的人,能在困境当中保持豁达,己非常难得,何况“诗酒好年华”也是件风雅的事,东坡先生好样的。

三、结语

苏东坡一生人声好,官声好,才华好。诗和词更是千古传诵。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解题到此,水平有限如有不足敬请指正!谢谢!


百味写春秋


问?有人感觉苏东坡的诗句很一般,为什么他的诗还能流芳千古!这是提问者拿出的苏东坡的这首为证: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下今天就以这首诗为评,证明苏东坡的诗为何能流芳千古!请问说苏大才子的那位,能否回答一下,在下提出的问题吗?

人这一辈子,最怕是什么吗?

大家说说人这一生是不是最怕,无知呢!

在下可以明确的告知你!盲目的自大。才是人生最可怕事情!

请问一下读书是不是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呢?是不是为了增加脑海学识的容量,对事物问题反应有一个更好辨证能力和运用能力呢?在你投下这样的一颗重磅炸弹。请问目的何在?请问你是站在什么样的一个立场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呢?今天在这里你能否告知在下,作为站在一个诗人立场上,什么样的行为,能表达出一个诗人,该有的特性和风骨?

就以苏东坡这首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你能否告知在下,这首在什么样的一个场景下,让苏东坡提了这样的诗呢?诗中的大意是什么呢?它真实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就好好分析一下这首诗。

前从字面上去分解,是不是说,一个十八岁的青春少女嫁给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在新姻的那天晚上。做了所有礼仪上一切该有礼数。而那个八十岁的老头满头白发,在过程中一直面对一个满身红衣少女,而少女满面红光。应该是一位楚楚动人的美丽姑娘。仪式走完后他们进房里,做了男女该做的那些事?关键是诗里最后一句,把老头比做梨树,把老头白头发比成了梨花,压着美丽少女行房事!这就是整个的诗中故事情节吧!不知在下从字面作答是否正确。还望头条朋友们来评说是非屈直!要是复合情理,那么苏大才子,就算把他这首诗,放在当今这个高科时代,也算是精典之作吧,更何况是在那个封建社会主义里!更是珍上珍的文化之愧宝!诗句充分的体现着,一个诗人用常人正确目光上,来续写着出那个时代奇葩的婚姻。诗中确包含着一个诗人该有正确对待!那是一庄肮脏的交易。不平等的悲剧!这样的诗词就算放在当代也算的上,华夏文明文化之愧宝!在远古旧时代那就是珍上珍诗人该有的精神和风骨!以上就是本人所答,如有不详敬请谅解!欢迎头条网友们勇热参与这场讨论中来。给苏东坡一个公平而公正之定义!


泉清缘动


首先我赞赏题主这种不迷信前人的思想,世上之人,往往越没文化底蕴就越迷信,敢提出质疑的人不多。

但我认为苏轼的诗流传千古,不是一般,还是有很多不一般。

首先苏轼是词家,他的主要成就在词不在诗,苏柳辛陆,是宋词的骨骼,唐诗宋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

任何诗词文都离不开文化底蕴,象王安石,我认为他的诗就不怎么样,但他学冠天下,著笔留字,自成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望及的。苏门学士,也冠绝北宋,苏家人只要动笔,留下的文字也差不到哪儿去。苏轼虽是词人,但诗也很有特点,略举几例。

《题西林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昭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什么不好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说“浓妆淡抹总相宜”,至今还常被人延用用。

《海棠》诗中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情何等曲婉悠远,至今还有很多人模仿。

《春宵》中说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出语平淡,却道尽时间之珍贵,千百年来为人们翻用滥了。

至于他的《琴诗》,好象也收入了教科书,我曾在百度为一个教师赏析过,把指与琴的枯燥的哲学关系写得那么亲近和活泼,还有谁写出过这么好的琴诗?

大凡常识渊博底蕴深厚,就写什么象什么,随意挥洒也显出不凡。比起现在有些人写诗,音律不全,文理不通,意境全无,尽在那里逞一字之巧,猎一句之奇,胸无点墨偏爱舞文弄墨,幻想着写出什么了不起的句子一举成名,写一辈子也不如大师们随意落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