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瓷器為什麼那麼出名(做工的精美)

宋 白覆輪黑釉盞

中國曾以瓷器著稱於世。魏晉瓷業的發展,隋唐瓷業的勃興,為宋代瓷業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當時,全國各地官窯林立,民窯四起,瓷藝薈萃,相互競爭。各種品牌紛紛崛起,大型窯口形成窯系。宋代瓷業的輝煌成就,為中國陶瓷工藝美術發展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創建於帝王之手的北宋官瓷,在我國琳琅滿目的瓷器世界中,可謂獨具稟賦,充盈著皇室貴族非凡的藝術神韻和光彩。後世讚歎北宋官瓷乃王者之瓷,國之神器,自在情理之中。

宋代瓷業 蓬勃發展

北宋時期,改進農業技術,推廣穀物種植,經濟得到恢復,從而促進了手工業發展,瓷業得到了振興,全國各地民辦專業作坊蓬勃發展,各種瓷藝薈萃,技術廣泛傳播,使瓷業生產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宋 黑釉執壺

宋代北方地區產瓷區域集中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均生產瓷器,瓷器品種豐富,生產初具規模,出現了窯煙遍地起,處處放光彩的昌盛局面。品種多樣、造型新穎、富於裝飾、美觀實用是宋代瓷業振興的顯著特點。各地瓷器生產競爭激烈,既不斷創新,又保持傳統,從而贏得了當時的消費者青睞。

宋代的瓷器為什麼那麼出名(做工的精美)

黑釉執壺

北方瓷業興盛,江南地區也不甘落後,江西、浙江、福建、廣東、湖南等地,瓷業蓬勃發展,瓷器百花爭豔,風格迥異。

宋代瓷業作坊遍佈大江南北,形成了眾多窯口窯系,精品薈萃,異彩紛呈。

興辦官窯 振興瓷業

中國古代瓷業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宋代以前的窯廠均由民間開辦,而且規模有限,所燒精品一旦被宮廷貴族賞識,則作為貢品御用,或由宮廷指派每年進貢的數量。

宋代的瓷器為什麼那麼出名(做工的精美)

興辦官窯 振興瓷業

宋 吉州窯玳瑁釉盞

五代的柴窯對宋代瓷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加上宋代完成了全國統一,百業振興,瓷業更加繁榮昌盛,民辦作坊蓬勃發展,各窯競爭激烈,不乏精品出現,其中越窯、龍泉窯、耀州窯、鈞窯、汝窯許多上等瓷器向宋朝皇宮進貢。

宋代的瓷器為什麼那麼出名(做工的精美)

宮廷貴族貪得無厭,除了掠奪各窯的精品瓷器之外,還將各窯的能工巧匠集中起來,由皇宮直接興辦御窯,燒製御用瓷器供皇宮專用。

當時,越窯、定窯、鈞窯、哥窯、汝窯都是民辦的,官府派職官監燒,後又壟斷為官窯,由官府主辦,專燒御品。

據《清波雜誌》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坦齋筆衡》記述: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鄧、耀州窯悉有之,汝窯為魁。由此可見,宮廷原用定器,其毛邊可鑲嵌金銀,後又認為定瓷有芒不堪用,又改命汝州造青瓷,即命將作少監,在汝州監督窯務,設立青瓷窯名曰汝窯。命汝窯造青瓷,這說明汝窯的原料上乘,做工精細,改為專供宮廷御用的汝官瓷窯。定窯、鈞窯、哥窯都是在原民窯燒造的基礎上因瓷藝精湛被宮廷壟斷為官窯的。

北宋宋徽宗趙佶在汴京設立“官窯”,專燒御用瓷器。對北宋汴京的官窯,《坦齋筆衡》有文字記載:北宋大觀年間,汴京自置窯燒造,名為“官窯”。總而言之,宋代興辦官窯,以及官府派職官監督窯務,對於振興瓷業和提高工藝技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瓷業興盛 名窯林立

宋代瓷業興盛,官窯眾多、民窯四起、瓷藝薈萃、各窯競爭。在全國出現了許多名窯,然而聞名於世的首推“汝、鈞、官、哥、定”五大窯系。

唐末五代時期瓷業的蓬勃發展,為宋代瓷業的繁榮昌盛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尤其是宋代瓷器造型多樣、裝飾豐富、釉色豔麗。然而,宮廷偏愛造型端莊、線條秀麗、青色淡雅、高雅素淨的產品作御用品。而“汝、鈞、官、定、哥”五大名瓷集宋代制瓷技術的最高水平,工藝精湛、胎堅質細、造型秀麗。各窯獨具特點,卓越多姿,博得宮廷的讚賞和青睞。然而,與“汝、鈞、官、定、哥”五大名窯並稱的,還有八大窯系。北方有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南方有龍泉窯系、景德鎮青白瓷窯系、越窯系、建窯黑釉瓷窯系。

宋代瓷業的工藝技術達到了歷史巔峰,成就主要體現在鈞瓷銅紅釉燒製成功、絞胎與攪釉工藝、覆燒工藝創造與推廣和宋遼三彩與金加彩的復興、刻劃花和印花的裝飾技法、白地黑花裝飾的採用、剔花與珍珠地劃花藝術、黑瓷釉面裝飾不斷創新等方面。

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瓷器輸出 對外交流

我國陶瓷從唐代開始輸出國外,入宋以來對外輸出的瓷器有增無減。我國的制瓷技術傳到世界各地,不僅為各國所效仿,而且對外進行文化交流,加強了與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中國瓷器傳遍世界各地。瓷器貿易的輸出線路,被考古學家稱為“陶瓷之路”。它包括古老的絲綢之路,還包括兩條海路,其中一條是中日航線,另外一條自廣州繞馬來半島,經印度洋至波斯灣,到達地中海沿岸各國。

宋 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英國的一位考古學家曾說過,10世紀以後的坦葛尼喀地下埋藏的歷史,是用中國瓷器寫成的。據瞭解,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考古文化層的絕對年代,常常需要由所出土的中國陶瓷來精確斷代。日本當代著名學者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中寫道:“陶瓷是跨越中世紀東西方世界的一條友誼紐帶,同時也是一座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由此可見,中國宋代陶瓷傳播世界各地,影響深遠。

宋代的瓷器為什麼那麼出名(做工的精美)

宋 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相關資料表明,中國瓷器在東南亞的輸出地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泰國、緬甸;在西亞的輸出地有阿曼、伊拉克、伊朗;在非洲的輸出地有剛果、埃及、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在歐洲的輸出地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瑞典、丹麥、德國。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均收藏有大批的中國瓷器。

制瓷技術 傳至國外

世界各地出土的中國瓷器,經鑑定其主要窯口為越窯、龍泉窯、定窯、磁州窯、景德鎮窯、廣東西村窯、潮州窯、吉州窯、贛州窯、耀州窯以及宋代鈞窯等。瓷器種類多為日常生活器皿及陳設工藝品,專供人們欣賞和使用。

在宋代,除了瓷器產品外銷,也有不少國家引進中國製瓷技術,進行仿製。如朝鮮仿燒的越窯青瓷,曾以造型工整、釉色純正、工藝高超的特點,贏得讚譽。日本崇尚中國的黑釉茶盞,按照中國黑釉瓷的燒製技術,仿製出頗負盛名的黑釉瓷器。他們學習中國的制瓷技術,並加以創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中國瓷器的外銷與制瓷技術的傳播,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一些國家的居民,把擁有中國瓷器數量的多少,作為衡量個人財產、社會地位的象徵。

宋代瓷業的卓越成就,譜寫了中國陶瓷工藝美術發展史最輝煌的篇章,為元明清以後瓷業的振興開了先河,更為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