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朝九晚五,夜夜笙歌”這是我對曾經都市生活的總結。這樣的生活讓我總是在“壓力”和“釋放”兩種形態下不斷轉變,卻始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靈魂。然而終於有一天,我放下了拿鼠標的手,拿起了竹篩(製茶工具),來到了大山,在這裡一住就是八年。

現在,我也可以用當下的身份,毫無掩飾地介紹自己,我是八零後製茶人——李暘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生活于山水之中,工作與草木相守

我定義自己有顆不羈的靈魂,如果可以穿越,回到魏晉時期應該沒有什麼違和感。喜歡自然,性子野,路子野,相比於城市生活,登高望遠,下海尋趣,遊走於自然之中,才是我生活樂趣的源泉。兒時,母親就每年帶我來武夷山,那個時候茶行業和旅遊業並沒有如今那麼興旺,去到山裡撒歡奔跑,研究各種動物植物,甚至連一片落葉都不放過,一身氣力使也使不完的歡脫。

成年以後再來武夷,開始就是被這裡的山水吸引,家家戶戶有茶喝的風俗,加之品飲之後對巖茶的莫名喜愛和好奇,促使我不斷到來。武夷山岩茶品種繁多,每種都有不同的氣息,它的美好於我來說,是無形之線,牽引我探索學習。之後我來得越來越頻繁,天天喝茶,喝得越多,越覺得學茶是很複雜很持久的事情,於是乾脆搬進了大山裡,以茶為業,一住就是八年。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我的山居生活二十個字就可以概括“浣紗明月下,洗缽古松間,煮茶幽篁裡,醉臥嶺雲邊。”所以我給自己的巖茶工作室取名——浣喜。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年年月月,四季更迭,我走遍每個山頭,反反覆覆,不知疲倦。聞著雨後清涼的空氣,踏著雲霧繚繞的山頭去露營,聽著身邊的鳥叫蟲鳴,望著漫天星空的時候,每每都想融于山林,化作一草一木,看這歲月流轉,行走山澗,看落花滿地,聽清泉潺潺,看百年老樹生新芽,看白鷺悠然飛過水麵。山中寂靜如斯。一個鏡頭的方寸之間,都能看見無限的美。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望曾經的都市生涯,長居山裡的狀態,總讓朋友們覺得幸福得任性,我想說,八零後人至中青,心至平穩,有熱愛的工作,有歡喜的居住環境,是福報,更是努力所得。朋友說我現在的工作方式就像孤獨的美食家,每每審評和記錄茶的特性,都是獨自安靜在家,清空思維,專注感官,把一天的採集進行記錄,去感受每泡茶的氣質,去思考應該如何去製作,才能將它的芬芳滋味舒展到極致。

武夷巖茶製作是工藝最為繁複的茶系,喝茶這件事,很柔軟,很安靜,而做茶從種植、採摘,再到製作要歷時半年時間,足足有十幾道工序。每個工序都需要嚴謹嫻熟的技藝。柔軟與堅忍,相生相合,才能有穩定的製茶和審評態度。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我十年前開始練習劍道,這讓我培養了專注與堅持的性格,習劍和學茶,都是講究剛柔並濟。萬般開頭難,無論學習任何事物,總要經歷單純枯燥的練習,而後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再到後來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路。

專注於喜好的人,永遠不會孤獨,對我來說,生活于山水之中,工作與草木相守,無論是勞作時和茶農一起大碗喝茶解渴消暑,還是到山中去取泉煮茶,都是自然和滿足。

水墨山水間,與最古老武夷茶的雪中初見

巖茶特別有意思,品種和口感的變化特別豐富,它跟山林水澗有最直接的關係。清泉崖壁,土壤植被,都讓這些茶樹有著別樣的生命。

對於巖茶及山水的喜愛,我幾乎走遍了武夷山的所有山頭。觀察茶樹種植的情況,分析天氣朝向植被與茶葉的香型關係,是製茶人的基本素養,當然,這項工作於我來說不僅有意義還十分有趣。巖茶品種少則幾百種,近年來,巖茶業態勢如破竹,自然有些山場品種名稱大家能夠朗朗上口,比如牛欄坑牛肉、馬頭巖肉桂等等,茶是好茶,價是真矜貴,並不能支撐廣大茶友日日品飲。於是我一直在尋找有鮮明氣質,而兼具親和力的一款茶。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上個冬天,氣溫驟降,聽說桐木落雪,興奮不已,不做二想,立刻驅車往桐木裡開去,在桐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中行駛,兩側山峰交匯顯現,路的一邊是流水山壁,一邊是河谷和叢山,每每行駛這段路程,都讓我心情舒暢明快。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桐木的小氣候,讓這裡的植被呈多樣化分佈,行至一處山頭,彼時地上茸茸一層白雪,草木薄薄覆上雪帽,眼之所及,青白層疊,有靈氣有淨氣,水墨山水小品當如是。再往裡走,山頂之上,忽然出現綠株,往近一看,竟是茶樹。如此高海拔,天氣變化的山裡,野野地生出幾簇零星的茶樹,讓人欣喜。仔細一看,這就是武夷山岩茶最原生的品種——奇種,心裡一亮,尋尋覓覓近在眼前。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追本溯源,奇種當得起是武夷山岩茶之祖,而這樣的高海拔,這樣野放的狀態賦予了它作為一棵茶樹高潔的氣質和無謂春夏秋冬、獨自默默生長的堅持。如今物以稀為貴的巖茶狀態,世人追逐熱點,我卻願以溫柔對待這樣純淨的茶葉。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全茶科界定好茶的標準,數據無非有二,一為山場,指的是茶園的環境、海拔、植被等;二則是製作的工藝。武夷老樅奇種卻滿足了以上所有的要求,純淨野放高海拔的產地,閩北烏龍最為複雜的工藝,還有近百年的老樹質樸的滋味。

只可惜,這片山頭的茶樹過於稀少,無量可言。然而對於這樣狀態野生老樅的喜愛,奠定了我的尋茶計劃。相同的地理狀態,相近的海拔,我走訪了許多山頭,有些樹齡不夠,有些村莊密集硬件上標準不夠完美,走過許多回,卻始終還是“差那麼一點點”。

再訪深山,尋訪心中的“荒澤”

完美主義的強迫症使得我來回奔波,我再一次探訪了這片大山。起個大早,路途遙遠,提前約好熟悉路線的老鄉帶路,車程一小時,沿途風光優美,穿過一片竹林在山腳停車,開始穿越十幾條小溪,溪水乾淨清澈,周邊圍繞植被,鳥鳴不斷,花香襲人,是個原生態的好地方。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徒步兩個多小時之後,不負苦心人,一片野生百年樹齡的老樹就星星落落出現在眼前,欣喜之情難以言表,這些茶樹,因為山路難走,距離遙遠,已經在這裡百年了。它們長得崎嶇矮小,海拔的高度和野放的狀態,讓葉面蟲洞滿滿,雖然東一簇西一簇自由自在地隨意落腳,總也算得小有規模,這些葉片並不美麗,可它們要百歲了啊。一棵種子無聲地落在山野之中,在百年之中看天成長的一路走來,孤獨而倔強。

在我心裡,在找到它們的一霎那,心中就已經想好了用“荒澤”二字來作它們的名字——茶從荒野來,天水眷顧,自然之福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茶季到來,採茶工人跋涉進山,將它們採摘了下來,我用武夷巖茶謂為閩北烏龍最複雜的工藝絲毫不怠慢地進行了製作。老樹製作不易,不說採摘艱辛,時間漫長,由於葉片薄,焙火也需小心翼翼。一季茶出,沖泡之下它的滋味是雋永甘甜卻又真水無香,氣息綿長,湯水稠厚,就像一位老人,鬚髮皆白,卻看盡滄桑。只待有心人,嚐盡這時間的滋味。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小小的理想

有人問,山裡的生活是否枯燥單一,我想說安居在此,世界在彼。所謂八零後,我們可以堅守傳統,亦可以納新學習。

做茶之餘,每年我都會去到一兩個國家遊歷,書本上曾經看到過的畫作、明信片裡的風光,都要努力親眼看到,行萬里路,就是在路上經歷和得到。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開車穿梭在南法韋爾登峽谷、意大利托斯卡納、西班牙龍達、奧地利湖區,我總將各國的植被、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用鏡頭記錄保存。遊走在各國的街頭巷尾,也會專門去有各國代表性的農產品的市場或特產店尋味一番,時常在不經意的角落,偶遇各國的友人,聊聊天,曬曬太陽,當他們問到我的職業的時候,我總會驕傲地介紹中國茶,而他們在好奇之餘亦會交流國外的農產品的發展狀態,十分有趣。

正如多數人所知,法國的紅酒百年之前就有系統的工藝流程,從土壤保護到種植要求到嚴格採摘,都能系統執行,而釀造卻是有著釀酒師鮮明的個人風格。這與巖茶,真是太相似了。不同的工藝,有著不同的滋味,或香,或厚,或清冽,或甜潤。在工藝上,很多靠的是口口相傳和經驗。如果不能紮根原產地,微妙之變化,都很難掌握。某種意義上,系統的管理流程,尤其是土壤和植物的保護也是我自己對於巖茶行業的理想。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回不到魏晉當劍客,那就去百年深山裡尋荒澤

人的一生,總有多夢想與理想,我想,能夠實現一個實在已經很不容易,看過許多山山水水,感嘆中國地大物博,什麼樣的自然景緻在中國都能看到。我在武夷山,一片多麼獨特的地方,有丹霞地貌,有山有水,有星空雲海,有茶文化,有儒釋道文化。而今又吸引了多少愛茶之人,拜訪學習。

小時見過的山水,過目不忘,我愛茶習茶,最最實在的理想,就是回饋於這片產出神奇樹葉的土地。愛護茶山,保護茶樹,減少白色汙染,是可以憑一己之力去號召去組織的。當我們去踏青,當我們去露營,當我們去游水,嬉戲之間,都會隨身帶著垃圾清理袋,將發現的垃圾帶回處理,我想沒有什麼比人人從小處做起具備更大的力量了。而對於我來說,能看著茶樹健康的成長,在這山居歲月裡繼續朝觀雲海,晚追紅霞,看一束花開,等一季茶來,便是心中那份小小的理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