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才的培養 日本·木村久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愛爾維修

一個天才的培養 日本·木村久

編者按: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雖然發生在一個世紀以前,但至今讀來仍可獲得不少教益。主人公教育子女的具體方法大可不必仿效,但他重視兒童早期教育的思想,已為現代科學所證實。他用親身的經驗告訴千千萬萬的家長:教育你的孩子吧,越早越好!

19世紀初,有一個神童的名字轟動了整個歐洲。德國洛赫村牧師威特的兒子卡爾·威特,3歲半認字,6歲學外語,八九歲就自由地運用英、德、法、意、拉丁和希臘語,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考入了大學。

以後的事情是這樣的:威特13歲由於提出教學論文而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還未到任,又接受普魯士國王的賞金去意大利留學。在佛蘭茨逗留時,於無意中開始了但丁的研究,以後成為世界但丁研究的權威。20歲回國,翌年開始在格拉斯哥大學講學,34歲轉到哈雷大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學到83歲的高齡逝世。

對於威特史詩般的一生,讀者無疑會感到他是一位天才。但他的父親老威特卻全然不這樣看,他以大量事實令人信服地證明了:這位天才,完全是早期教育的結果。

孩子還未誕生 便誇下海口

瑪得不魯特市的幾個青年教育家和幾個青年牧師,共同發起組織了一個探討教育問題的學會。老威特是該學會的成員之一。一次,有人在會上提出:“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天賦而不是教育。教育家無論怎樣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老威特馬上反駁說:“不對,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生下來後到五六歲時的教育。我堅信愛爾維修的說法:‘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這下子,威特牧師成了眾矢之的,遭到其餘會員的激烈反駁。最後,威特牧師說:“我是寡不敵眾的,辯不過你們。與其跟你們辯論,莫如拿出證據。只要上帝賜給我一個孩子,而且你們認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養成非凡的人。”

威特牧師有了一個孩子,但……

不久,他有了一個孩子,沒有幾天就死掉了。第二個孩子就是威特,但很不幸,他是一個很不稱心的嬰兒。老威特悲傷地說:“因為什麼樣的罪孽,上天給了我一個這樣的傻孩子呢?”鄰居們儘管都在口頭上常常勸他不要為此憂愁,但心裡卻認為威特是個白痴。連妻子都說:“這樣的孩子教育他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只是白費力氣。”那些會員們尤其注意這個孩子的成長。每次見到威特牧師就問:“怎麼樣,有希望嗎?”那意思很明白:好嘛,這回要看你的本事了!

智力的曙光

威特的父親堅信自己的理論。他認為兒童的可能能力遵循著遞減法則:即使生下來有100度可能能力的兒童,如果放棄教育,到5歲時就會減少到80,到10歲時就會減少到60,到15歲時就會只剩下40度了。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設法杜絕這種遞減。必須不失時機地給孩子以發展其能力的機會,開發孩子智力的曙光,使之放出異彩。教育開始了:

儘早掌握語言工具

在威特剛剛開始辨別事物時,他父親就開始教他說話。父親在兒子眼前伸出手指頭,讓兒子捉它。剛開始由於看不準,總是捉不到。最後終於捉到了,兒子非常高興,把手指放到嘴裡吃起來。於是父親就用和緩而又清晰的語調反覆發出“手指、手指”的聲音給他聽。沒多久,威特就可以清楚地發出一些東西的名稱的音來了。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親就抱著他教他飯桌上的餐具、食物,身體的各部位、衣服、室內的器物、房子、院落、草木。老威特很有耐心,開始時,教兒子說非常簡單的話,但每天堅持練習,持之以恆。

當威特稍微能聽懂說話時,父母親就天天給他講故事。通過講故事,讓他儘早地知道這個世界,同時豐富他的詞彙。他們不斷他講,還要讓兒子複述。結果,威特到五、六歲就毫不費力地記住了30000多個詞彙!這比一個普通的中學生所掌握的外語詞彙要多近乎10倍。

老威特的語言教授法中有一點很值得注意,那就是他從不教給孩子兒語、半語子話、方言和土語。他認為教孩子“咂咂”(奶)、“丫丫”(腳)之類的語言是毫無意義的。老威特還嚴禁他的妻子、僕人說方言土語。他認為讓孩子記住方言土語是浪費時間。他的信條是:要想有清楚的頭腦,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詞彙。

認字和學外國語

老威特從兒子3歲便開始教認字,但決不是強迫性的(這是老威特教育法的一大原則)。他首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才開始教。他先給威特買來小人書和畫冊,非常有趣他講給他聽,並且說:“如果你能認字,這些書你都能明白。”老威特買來10公分見方的德語字母印刷體鉛字、羅馬字和阿拉伯數字各10套,把它們貼到10公分見方的木板上,以拼音遊戲的形式開始教兒子學德語。他的方法是:第一,背莫如練。他不教語法,因為孩子不會懂語法。第二,用各種語言反覆地去讀同一個故事。比如在讀安徒生童話時,既讓他用德語讀,又讓他用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讀。幼兒對同一個故事也是百聽不厭的。老威特抓住了這一特點,使兒子的外語學習突飛猛進。

小威特不到6歲就可以用德語自由地閱讀了。6歲上,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學會了法語。學完法語後,只用了6個月時間就學會了意大利語。威特7歲時,父親常帶他去參加音樂會。有一次在幕間休息時,威特看著印有歌詞的小冊子對父親說:“爸爸,這既不是法語也不是意大利語,這是拉丁語吧?”父親說:“不錯,那你想想看,這是什麼意思?”威特從法語和意大利語類推,基本明白了大意。於是老威特開始教兒子拉丁語。只用了9個月,威特便學會了。然後威特開始學英語,用了3個月;又學希臘語,用了6個月。這樣,威特到8八歲就能讀德國、法國、意大利、希臘、羅馬等各國文字的名著了。

一個天才的培養 日本·木村久

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老威特教育法的秘訣,在於喚起孩子的興趣和讓孩子提出問題。幼兒長到三四歲時,總是向大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幾乎令人討厭的問題,而一般的父母,大都是隨便敷衍一下。老威特清醒地知道,這樣做只能加速孩子能力的枯死。他鼓勵孩子提問題,並且總是給予耐心準確的回答,決不教給幼兒錯誤的東西。老威特被兒子問得連他自己也不懂時,就老實地回答說:“這個爸爸也不懂。”於是父子倆就一起翻書,或去圖書館進行研究。

在大自然中

威特長到三四歲時,父親每天都要帶他散步一兩個小時,一邊 ,一邊談話。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給威特講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捉個小蟲,教給他有關昆蟲的知識,這樣,一塊石頭、一草一木都成了教材。當威特後來閱讀動物學和植物學書籍時,一點也不感到生疏。

地理教育是這樣開始的。老威特經常帶兒子到周圍村莊散步,等到對鄰村的情況有了基本瞭解之後,就讓兒子拿著筆和紙登上自己村子的一個高塔。老威特矚目四方,提問周圍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給兒子說明。接著兩個人,主要是讓威特畫周圍的略圖。然後倆人再去散步,在略圖上畫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最後,鄰村的地圖就畫出來了。而後再去書店買來這個地方的地圖,把自己畫的與之比較並做修改。難以讓孩子理解的地圖概念,就這樣教給了兒子。

老威特認為,在教育上與其填鴨式地給孩子灌輸知識,莫如開闊他們的眼界。老威特到哪兒都帶著兒子。威特5歲時,幾乎周遊了德國所有的大城市。還遊覽了一些名勝古蹟。回到旅館後,就讓威特把看到的寫在信上,郵給母親和熟人。回家後還要做口頭彙報。

威特的玩具和遊戲

老威特很少給兒子買什麼玩具。在院子裡,特為他修了一個大遊戲場。鋪著60釐米厚的砂子,周圍栽有各種花草和樹木。威特就在這裡觀花捉蟲,培養對大自然的感情。

威特對廚房的活,總想插手。父親破例給他買了一套炊事玩具。母親一邊做飯,一邊耐心地解答威特提出的各種問題。並且還監督威特,讓他用炊事玩具學做各種萊。有時威特當主婦,母親當廚師,廚師向主婦請示有關做飯的各種事情。如果威特下達的命令不得要領,那就失去了當主婦的資格而降為廚師,倘若再不勝任,那隻好被解僱。老威持還為兒子做了許多形狀的木塊,讓他蓋房子、修塔、架橋。雖然兒子只有很少的玩具,但並不感到無聊,這很少的玩具和各種遊戲,使他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知識。

嚴格,但不專制

雖然老威特在教育上根本沒有所謂學習和遊戲之分(在遊玩、散步和吃飯的時間裡,都千方百計地注意擴大威特的知識面)。但是,他還是嚴格地規定了兒子的學習和遊玩時間。威特6歲以後就學習法語。開始時,平均每天學習15分鐘的功課。在這個時間,他如果不專心致志地緊張學習,就要受到父親的批評。在學習中,老威特不許妻子和僕人問事。連客人來訪,他也不離開座位,吩咐:“讓他稍候片刻。”

一個天才的培養 日本·木村久

老威特嚴禁兒子磨磨蹭蹭地幹事。如果威特慢慢騰騰地做了一件事,做得再好也不滿意。老威特每天很忙,只能花一、兩小時時間來給兒子上課或教育。他教育孩子的根本原理就是是非分明,始終如一,不行就是不行。他從未想過“小時候可以放寬一些,稍長大後再嚴格一些”。這種教育方法是嚴格的,但並不專制。有一次威特家裡來了好多人,他們和威特海闊天空地談論著。這時他養的一條狗跑了進來,威特像一切孩子喜歡做的那樣,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邊。老威特看到了,就伸手揪住了威特的頭髮,臉色嚇人。威特吃了一驚,放開了狗尾巴。這時,父親也把手放開了。老威持說:“威特,你喜歡被人拽著頭髮嗎?”兒子紅著臉回答:“不喜歡。”“如果是這樣,那麼對狗也不應當那樣。”說完就讓兒子到室外去。一方面這是對威特的教育,另一方面又是對威特的懲罰。

不要過分表揚

小威特7歲半已經遠近馳名,各行各業的人從四面八方來考他,無不為之驚歎。做父親的時刻注意防止他驕傲,停止不前。他並不過多表揚兒子。隨便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即使兒子學得非常好,也只是說到“啊,不錯”這種程度。當兒子做了件很好的事時,就抱著親吻他,這是不常有的。所以威特知道,得到父親的親吻很可貴。老威特決不讓別人當面表揚兒子,當別人表揚兒子時,就把兒子支出屋子不讓他聽。對那些常常不聽忠告的人就謝絕他們到自己家來。他甚至因此被人看成不懂人情的老頑固。然而,他的意志十分堅強,根本不去計較人們的評論。

威特的進步遠遠超出了父親預料的程度。老威特原先的目的,是為了使兒子在十七八歲上大學時,不至於落到其他同學之後。結果,他卻走上了天才的道路。老威特只是在開始階段操了心,後來主要靠孩子自學。到了八九歲時,兒子的某些學科的水平已經超過了父親。

威特牧師在兒童教育方面還有許多獨特的見解。他在一本書中詳細地敘述了對卡爾·威特在14歲以前的教育。在這本書的啟發下,單在美國就又培養出了三位神童:賽法茲(11歲入大學)、巴爾(13歲半入大學)和維納(10歲入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