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人会反对县管校聘?

乡恋WJP


近期,“县管校聘”又一次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我想可能是因为2020年是“县管校聘”全面实施年,各地今年教育的重点工作安排中都必得提到“县管校聘”,而有的地方可能已经在开始行动了。

一、对“县管校聘”,老师们担心什么

自“县管校聘”试行到现在,对“县管校聘”政策的担心一直都在,而老师们担心什么,我认为可以从“公心”和“私心”两个方面分析。

(一)出于“公心”的担心

自“县管校聘”政策出台试行到今年要全面铺开已经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每年一有地方开始实施“县管校聘”就会引起热议,其中老师们不乏有出于“公心”的担心,总结起来主要有:

1.“县管校聘”会成为校长治教师的法宝,校长可能会乱用职权,让教师不能安心教书,书教得不怎么样只知道搞关系的人却如鱼得水。

学校也是小社会,学校不良现象有但不是主流。有了“县管校聘”也不可能让校长权力任性,校长没网络中讲得那么不堪,在现在的生态下也不敢权力任性。但这种现象不能说不会发生,所以配套的监管制度必须健全是”县管校聘“成功的保障。

2.“县管校聘”怎么聘,教师工作怎么评价,谁好谁坏谁说了算,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吗?

“县管校聘”最可能失败的是被用成了“淘汰制”,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如何激活老师,如何让好老师也愿意流动,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聘谁不聘谁不用非得把教师1234排个名。

(二)出于“私心”的担心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私心”,避害就利的是人的本能,但真正把“县管校聘”说成洪水猛兽的老师我却认为是别有用心。

1.担心自己被淘汰。从当前已经实施“县管校聘”的地方看,存在少量教师被淘汰的现象,于是有老师总会担心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

其实“县管校聘”实施后,淘汰的人会少之又少。谁能否认自己学校里没有那么几个不称职的老师,见工作就退后,见利益一分不让,甚至有的就是拿着一样的工资混着自己的日子。这样的人是最可能被淘汰的,他们当然强烈反对。而其他老师真的不用过于担心,当前大部分地方教师的总量是少于编制数的,教师交流流动有,未被学校聘任待岗的也有,但真正最后被淘汰出教师队伍的也一定是不适合做教师或无心做教师的人。

2.担心自己被交流。“县管校聘”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区域内教师的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区域资源的均衡。

先不谈能不能真的达到既定的目的,但通过制度改革,打破当前人事招聘交流、职称岗位流动等权限并不掌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手中,教育部门想在区域内将有的学校富余老师调到教师紧缺的学校,但受到各校职称岗位的限制却无法操作的情况将得到有效解决。

而担心自己被交流的思想人人都有,但大部分教师真的不必担心,有一句话叫“树挪死,人挪活”,换一个环境未必是坏事。而更多的人担心的是从好学校交流到了差学校,从另一角度,这不正是“县管校聘”的意义所在,让老师感觉有压力才有动力。当然如何真正通过“县管校聘”,实现区域内教师均衡,别让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也正是我的担心所在。只有通过更多的激励机制让好老师自愿从好学校交流到差学校,“县管校聘”才算成功。

二、对“县管校聘”,老师反对什么

对“县管校聘”,通过老师们的言论不难看出,远远不只是担心,而是反对的多,支持的少。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不管“县管校聘”如何实施,都是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剑,当然让老师们反感。

但是“县管校聘”不论是设计的初衷还是已经实施地区的具体操作,目的都不是为淘汰老师,整治老师。即使有地方发生了教师落聘的现象,数据也非常少。说话大白话,接人饭碗的事,谁有胆量任性而为?

说句不怕老师们喷的话,我们有些老师,过去安逸惯了,混日子、无心工作也没什么,从不会担心工作丢了,工资卡稳稳放在口袋里,钱还不少一分。甚至在编不在岗的大有人在。

现在有一项制度让这部分人再也不能如此了,感觉有危机了,于是猛喷这项制度就是为摧残老师的,就是为让校长治老师而生的。

甚至有人不怀好意地把老教师扯出来,认为“县管校聘”对老教师不公平,老教师为教育献出了青春,现在老了就要抛弃他了。

有谁拿出实证出来,有老教师被“县管校聘”淘汰了?以我的了解,每一个实施县管校聘的地方,都会考虑到保护老教师,一般是年龄超过50岁就不参与“县管校聘”。如果有哪个地方把“县管校聘”用成了淘汰教师的尚方宝剑,甚至真有地方把淘汰交流的人圈定在年龄大的教师群体,那是严重偏离了政策设计的轨道,那是典型的懒政现象,更是会伤害教师整个群体的乱作为。

当然,“县管校聘”并不是没有问题,而且能不能真的起到当初设计时的作用也是问号。但“县管校聘”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县管校聘”对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会有真正的负面影响,更不会危险职业生涯,我们不能被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带起了节奏。只是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刘冬说英语


根据三石的观察,反对县管校聘的,恐怕不是有的人。

县管校聘,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应该是在2014年左右提出的。2020年,上级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政策。县管校聘这个词,再次热了起来。

1.县管校聘,是一部好经吗?

什么是县管校聘?我们不妨先看看相关的解释。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公办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说“我是某某学校的老师”。实行县管校聘之后,教师就不再是哪个学校的,而是某个县的。今年在这个学校,明年就可能换到其他学校了。

县管校聘的出发点,是让教师流动起来,特别是让优秀教师流动到教育薄弱地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再者,县管校聘引入退出机制,如果教师不好好教学或能力不够,是有可能失业的。

从本意上说,县管校聘是一部好经。

2.一部好经,怕的是歪嘴和尚

这几年,县管校聘已经在不少地方进行试点。从反响来看,其实并不是很好。大部分试点地区的教师,对县管校聘已经“深恶痛绝”。

这部好经,是怎么被念歪的?举几个例子吧。

  • 校长权力过分放大。教师想上岗,需要先在本校内竞聘。本校的竞聘,谁说了算。虽然各校都组织了所谓的“竞聘委员会”,但“当家做主”的无疑还是校长。一位老师是走是留,安排什么岗位,几乎都由校长一人说了算。当老师的命运被一个人决定时,老师们怕不怕?如果校长德不配位,老师们的日子可想而知。

  • 教师流动起来了,教育却没有均衡起来。如果你是负责任的校长,你会留什么样的老师?那当然是年富力强、教得好的老师。所以,好学校流动出去的,往往是教的不太好的老师。好学校去除了师资上的短板,会变的更好。不好的学校,没有补充好的师资,可能连自己学校的好老师都跑了。造成的结果,好的学校变的更好,不好的学校原地踏步或更差,其实是拉大了差距。

  • 对于老教师来说,显得很不公平。县管校聘,本意要刺激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点无可厚非。可对于老教师来说,并不是工作不积极,而是身体跟不上。教了二三十年的书,荣誉一大把,也落下了各种职业病,这个时候再去和年轻人竞争,只靠教学经验够吗?各地对于老教师免竞争直聘的政策不一,有的限定在50岁,有的限定在差几年退休。那些享受不到政策“豁免”的老教师怎么办?辛苦一辈子,最后没有岗,怎么看都像“鸟尽弓藏”。

  • 教师流动频繁,归属感丧失。以前很多教师,在一个学校呆一辈子,自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家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有归属感的老师,会不好好教学?现在三年一换或六年一换,甚至某些地方年年换,对于老师而言,哪个学校都不是家,更像是出差住的宾馆。没有归属感,对于老师这个行业来说,确实很可怕。

作为老师,不害怕县管校聘,害怕的是歪嘴和尚把这部好经念歪了,念成绩效工资的结果。

结语

如果一个地方的县管校聘是以上说的这些情况,老师们反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过三石觉得,既然上层要全面推行县管校聘,应该想好了应对之策。全面推行的政策,未必是试点地区的那种做法。再说了,有绩效工资的前车之鉴,多少不都得吸取点经验教训。

还是拭目以待吧,希望不要让老师们失望。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探讨。我是三石学堂,专注教育领域。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一位教师


一线教师都反对,脱离实践,对教师仇视和偏见,降低了教师社会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