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活的哲学》有感

生活哲学的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控制自己能控制得了的,接受自己控制不了的,用智慧来划分二者的不同

。这也是斯多葛派的精髓,认知行为疗法。扰乱人们的不是客观事情,而是人们对客观事情的见解,所以你需要改变的不是客观世界,是你的认知对于客观世界的看法,对于情绪也是一样,“在你的情绪控制你之前,控制你的情绪”。

想要人生幸福,就要把精力花费到自己能控制得了的事物上。只有把精力花费到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面,你花费的精力才能得到回报,进而促进你再去运用更多的时间深研,再得到更多的回报,形成正循环,正收益,循环往复之后,我想人生结果不会太差。如果把自己能量运用到他人身上,比如为了得到另一半的欢心,无止境的付出,终有一天你会尝到心痛的苦果。如果把精力花到得到别人的认可方面,总是虚无缥缈的一件事,人是善变的动物,也许今天的认可,明天就成为投郑你的石头。


读《生活的哲学》有感


人生哪些东西是你能控制得了的呢?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那一本书中,把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划分为三项内容: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质,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2,身外之物,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名誉和地位等。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你能控制的了的事物就是“人的自身”,既使在这一部分你所能控制的了的也很少,例如外貌,智力等也是老天爷给的。但健康,力量,气质,精神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为能控制的东西少,生活才要做减法,把精力聚焦才能有所成。这也是吴军在《见识》那本书里面提倡的态度,大道至简也趋同。如果你把人生的目的去寻找2项和3项,那付出的精力很可能打水漂,但你损失的不但是精力还有时间,当你发觉自己一生一无所成,要不痛苦要不麻木,所以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

对于我自身来说,能控制得了的东西放在第一位的是健康,每天的走路在7000-10000步,经常坐在办公室,搞的颈椎和腰椎都快出问题,所以就买了健康手环,一是记录步数,而是提醒自己久坐要去走走。其次为读书,我闲暇时间大部分用来读书,读各种书,传记,哲学,投资,社会学等等,只要感兴趣,能读的下去就读,越多越好,至今发现只有书籍才是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其他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只有书籍和时间才是永恒的朋友。最后就是投资,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是思考的一种副产品,这和做企业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一个企业只为挣钱反而挣不了多少钱,如果一家企业有利益之上的追求,如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反而大钱就会送上门来,你细细品,有点精妙。至于其它占有物包括和其他人的关系,如情感,名誉,地位等不会过分追求,自然而然,随遇而安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