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學《赤壁賦》的時候,就對蘇軾的這句話念念不忘

當目光在整個自然,看向整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但很多時候,我們的關注點只在自己身上,無限放大自己,彷彿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便有了許多啼笑皆非、不通人情的故事。

看到蘇辛書中從家族、父母、戀人,寫到自己,你會發現,我們個人渺小,卻不只是一粒粟。就算是在故地,有故人在身邊,我們也沒有龐大到成為誰的中心。

這才是我們,只是一個度光陰的人。

“我們生存於世間,常常誤以為物質是立身之本,卻忘記了,光陰,才是自己唯一擁有的東西。我們來到人世,得到的不過是一個使用時間、度過光陰的機會。用完了一生,我們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01 親情羈絆,愛情刻骨,我們在此間成長

看完蘇辛的故事,再去讀她充滿能量的文字,兩相對比之下,越發感覺她有一個強大的靈魂。

母親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得了精神分裂症,真正意義上瘋了。父親也換了工作,“一年的收入抵不過過去兩個月”,慢慢的又開始半年半年地失業。

“貧窮與疾病,單獨一樣都可以讓人發瘋。貧窮阻斷選擇,令你短視;疾病耗空一切,從物質到精神。它們結伴而行,則足以令人絕望。”

多年的絕望,在最後一刻,變成了希望。母親恢復了神智,但父親卻因為高燒休克,被診斷出肺氣腫。

而她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場艱難的鬥爭。小時候因為村裡的醫生沒有把小兒麻痺糖丸發下來,村裡有好幾個孩子高燒不止,被確診為小兒麻痺,包括她。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癱瘓了一段時間後,開始慢慢恢復,只不過還是行走不便,走路蹣跚。有了喜歡的人,第一次知道自卑的意思,那一段感情便被埋在心底,種在了歲月裡。

後來 ,因為工作原因去到北京,認識了小司。他向蘇辛示愛的時候,蘇辛說她自己熱淚盈眶,震驚、不相信,卻又帶著被肯定的驚喜。

成為正式男女朋友後,因為小司還是學生,所以開銷都是蘇辛在承擔。後來需要重修,他說家境貧窮,重修的錢也由蘇辛出了。

因為小司母親以自殺威脅,拒絕有腿疾的蘇辛,他回老家找工作,他們分手了。再回北京,他說要來看看蘇辛,結果走的時候帶走了蘇辛的信用卡,並刷爆了一萬多。再後來,他開始每個月向蘇辛借錢,週轉信用卡還款。

這種不正常的借貸關係,一直持續到東四環清理地下室住戶,蘇辛搬了家。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02 戀故土,念故人,我們還有牽掛

北漂的蘇辛,還是記掛著長大的地方,惦念著成長中遇到的人,這些都是光陰的痕跡,是懷舊的記憶。

剛任教的數學老師被後排男生起鬨,氣出眼淚,上課看課外書被英語老師拍肩膀、收走書,還有要求寫日記,蘇辛那“今日無事可記”而評“優”的語文老師,彷彿每個人都有類似的校園回憶。

難得的是,在蘇辛偏科嚴重、因摔傷而休學一年的學生生涯中,語文老師對她的偏愛著實增加了她的自信。她的作文會在課堂上誦讀,投稿發表的文章在晚會上被校長肯定,連英語老師都告訴她,她的作文寫出來,各科老師都要傳看一遍。

在她需要勇氣去面對生活的困難時,這些在不經意間,都傳遞出溫暖和支持。正如她寫道,“跌跌撞撞許多年,始終有一種不可摧毀的自信,相信自己擁有的那點才華,不足以驚世駭俗,卻應該可安身立命,而這正是他們為我加固的底氣。”

有故人,自是生長於故土。故土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故”。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瀟灑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故土的一點塵埃,在另一個地方開始。大多數時候,故土是我們背後不可言說的安全感來源。也許當你在北京、上海過累了,會選擇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紮根、生活。

紮根的除了人,還有樹。

城市裡的樹很多,也漂亮的多,蘇辛說沒有一棵屬於她,路上匆匆忙忙,哪有時間去欣賞,去從一棵樹上找歸屬感。

上學時她看到過白霧纏繞的楊樹,也欣賞過被斜陽映射的綠楊,見到過褪盡華裳、疏朗明亮的楊樹。一年四季,晨曉日落,她完整的注視過那棵樹,那棵見證了她成長的楊樹。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03 終究,我們走過的歲月,是屬於自我的、獨立的光陰

時間不曾厚待任何人,又給予每個人思考、成長的可能,在光陰裡找到自己最終的模樣。

蘇辛從河南到北京,離開熟悉的人、熟悉的食物,尋找另一種可能。她遇到過生命裡的過客,也牽掛著父親、母親,在過往的歲月中,不喊苦、不流淚,飽經憂患,依然通透豁達。

她掛念那個生長的地方,北漂多年還是會被一碗雞蛋鍋面弄的熱淚盈眶。她說,“原來常年在北京的我,胃裡是有褶皺的,是成一團的。這褶皺,被一碗麵熨平了。”

也許,熨平那一團褶皺的,不只是一碗簡單的河南熗鍋面,而是她記憶裡家鄉的味道,還有那熟悉的人,那些給了她在貧病歲月裡溫暖和歡樂的人。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但也有些人給她的是傷感和痛苦,諸如那個以各種理由跟她要錢的男朋友。因為最初的一點溫暖,因為後來的不自信,她一直在處在”討好型人格“的一面,向外界證明自己還有用,是被需要的 。

“沒有一個戀人接受我,年少貧窮的我,又無力照顧那些有需要的人“,沒有自我的認同感,沒有被愛的底氣,所以才會在溫暖出現的那一刻,狠狠地抓住。

經歷過之後,才會明白,別人傷害你,是你給了他傷害你的權利。不劃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終究會有人會越界。

找到自己,接受自己,認可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自我”,也活的不錯,但終究少了一份對自我的反思。

要建立起強烈的自我認同,擁有別人不能摧毀的自信,是需要一點點積累的,最好的證明便是自我獨立——經濟獨立,當你能自己養活自己,就不需要別人的手腳干涉你的決定。這一份微小的成功,也肯定著你的價值。

《度光陰的人》:經歷過命運的苦痛,她還是那個溫暖治癒的河南人

從這本書,我第一次認識蘇辛,瞭解她在別人看來痛且難的經歷。但是在她的文字裡,我看到的是一個強大的靈魂,不卑不亢,且談且笑。

在她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渺小的一粟,但也有自己的穗,有自己成長的田野。

“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獨立地生存於世界上。人首先是社會的人,被植根於一個世代,之後是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然後是一個家庭,最後,才是自己。”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自己,都是在光陰中行走的人,都是《度光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