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也已经陆续出来了,一切尘埃落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作文题都呈现出了越来越强的文学性和哲理性,对学生日常阅读能力的考察逐渐成为了重中之重。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同时温儒敏继续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从今年开始,赢了语文就赢了高考。所以阅读要从小学抓起,从启蒙时期抓起,而中高考也再次证明,如果不阅读,迟早是要吃亏的!

1

中国孩子的阅读现状

很多家长表示“我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我又认为不值得读。”

例如当某位父亲把专家推荐的文学经典图书拿到孩子面前,只喜欢看《奥特曼》的儿子却不屑一顾。他该怎么办?面对中国孩子阅读的现状,有类似困惑的不止一位。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兰可琪绘本美学生活馆的某位馆主曾提到“我平时在很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经典阅读推广,可如果有电视,大部分学生一定先看电视。孩子们手中流传最多的也是日本动漫或者内容粗糙的网络言情小说。

2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善用父母的决定权

究竟是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阅读,还是成人应该担负起指导孩子阅读的责任?和这个问题相关联的,究竟是应该让孩子读经典呢,还是让他们随意选择?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对于这个问题,琪琪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层。但父母一定要善用自己的决定权。

尊重孩子,不是说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爱护孩子,还是需要在某些方面规定他,引导他。比如,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要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怎么办?”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具体到阅读上,成人的推荐和孩子的自主阅读并不矛盾。我们不应该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指导,毕竟我们对于阅读、对于书籍要比孩子更熟悉。

如果成年人对孩子的阅读完全不加指导,在一种所谓尊重孩子的旗号下放任孩子,这才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只要成人的阅读指导如果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不仅不会伤及孩子的自主阅读状态,反而会给孩子的自主选择以更多机会。

3

每个孩子都有主动性

就看父母如何巧妙激发

首先,我们必须从“主动性”这个角度出发,了解什么是“主动性”。“主动性”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内在主动性:是指当孩子阅读是因为阅读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和享受,并且他们能够意识到阅读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这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就是内在的。

外在主动性:则是指孩子因为得到了额外的奖励或者被要求在某个时间节点前必须读完某本书才进行阅读,这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就是外在的。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先通过培养孩子阅读的外在主动性,逐渐帮助孩子将外在主动性转化成内在主动性,孩子最终才可以变成一个真正主动阅读并且会终身收益的读者。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一种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内在主动性的方法是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进步。让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变成表格上的数据,或者通过两个时间节点的比较,让孩子明白今天的自己与三周前的自己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如果说为了成为一个好的读者,必须掌握25000的词汇,那么就可以这样鼓励小朋友:今天我们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要继续加油哦!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不论什么年龄的孩子)意识到他们开始了对某一个目标的追求,让他们在潜意识里说出“今天,我开始了!”

4

“量”比“质”重要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

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太必过于计较读什么。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

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

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5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而在阅读

常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常常考100分,为什么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其实,小学成绩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而初中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另一种能力的培养去习得,这种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看看阅读有多重要!要知道,不论男孩女孩,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请一定舍得投资。

6

小学欠下的阅读账,早晚会暴露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图书,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兰可琪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一味追求分数的高低。

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