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這一波真的值得“聯想”一下

聯想這一波真的值得“聯想”一下

隨著中美貿易戰深入,一個2016年的技術投票事件,到外賤內貴定價策略到楊元慶國外發聲說聯想不僅僅是中國的“混血論”成為了這幾年聯想從中國科技品牌領頭羊直接轉變成中國“賣國”科技品牌的匪首。品牌形象變化之快令人大跌眼鏡。同時,原因也令人費解。

他是傳奇

在公關行業,聯想在中國就是一個傳奇式的品牌。1996年可以說是中國公關元年,那一年國內第一家專業公關公司藍色光標成立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家公關公司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家上市的公關公司。業內人士都知道聯想和藍標之間相生相輔的關係,可以這麼說聯想成就了藍色光標,而藍色光標在聯想從國內新興科技品牌到國際科技品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那麼既然擁有這麼深厚公共關係底蘊而且一直以中國科技品牌領頭羊自居的企業,怎麼會在“愛國梗”上跌這麼大一個跟頭呢?

方向的問題

要探查這件事,首先要了解一下公共關係主要工作結構。扇子大師很多年前就有一個比較粗俗的比喻,公關其實就是“寫稿,發稿,談事情”。這裡的“寫稿”就是傳播信息和傳播內容的意思;“發稿”就是針對不同受眾,不同的發佈渠道進行內容的發佈;“談事情”就是溝通,這個溝通包括很多種比如媒體會,營銷活動等等。公共關係對於主體的信息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表面上看上去毫無關係的兩個信息點,在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中是有很強的邏輯關係的。

那麼,作為科技界“中國之光”的聯想,為什麼會接連犯這種低級的公關錯誤呢?在這裡要看看聯想所處的環境。瞭解聯想的都知道,聯想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以技術開發為核心的科技企業,如果深究的話,聯想其實就是一個集成商。如果研究聯想近些年發佈的信息來看,聯想的核心價值確切來說主要是集成能力和渠道能力。而由於中美貿易大戰以來,焦點集中在5G專利技術,芯片製造等高端科技開發和製造能力之上。而此時華為更是推上了風口浪尖。作為多年的老大,聯想顯得就很落寞了。於此同時,聯想經過多年的經營在全球3C產品特別是個人電腦產品不僅需要跟傳統的戴爾,惠普等對抗在國內市場中更是受華為,小米等新興企業的挑戰。聯想在國內科技行業領頭羊的地位朝不保夕。既然,“中國之光”的地位無法繼續,索性就轉向規模化和市場化,放棄高端研發,高端製造的形象。成為一箇中國在全球電腦買的最多的企業。總要有一個第一嘛!

三分天註定

到這裡,我想很多人就明白聯想為什麼會這樣了。而事實上聯想從幾年前就開始這個定位的傳播了。這就能解釋楊元慶對於不搞芯片開發,拓展國際形象動作了。那麼為啥聯想為啥會投票給高通呢?那會是2016年,我們和美國之間還沒有貿易戰,聯想作為集成商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特別華為還是一個在手機和個人電腦上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最後

扇子大師竊以為從公關的角度來看,聯想這一系列的做法並沒有什麼錯誤。成為了萬人噴的主要原因就是時機不當和對於國際大勢敏感度太差的問題。經過35年的發展,聯想已經讓人感覺不到年輕,也感覺不到活力了。無論從產品上還是品牌上,都讓人感覺不到親近和新意。在公關的執行上也有十分冗重,看似規矩工整,其實缺乏新奇多樣的手段和靈活快速的應對。

還記得當年聯想收購IBM時,我們正年輕。我當下就買一臺Thinkpad支持聯想的那種熱血感覺猶如昨日。望聯想未來更好,望中國科技界未來更加強大!

聯想這一波真的值得“聯想”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