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本文为教子无忧原创,首发于 PSC2008SPC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大学生


前阵,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


另外,还有40名学生留级。


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开除了22名学生。


原因不是违法校规校纪,也不是闯了大祸,很简单,考试不合格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图源 | @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报道,985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则通告,决定把18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原因还是考试成绩不合格


而考试不合格的原因,是沉迷网游,“学生本科转专科最大的原因是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18个学生,考入华中科大之后,完全沉湎于打游戏,学习上无法自己坚持,完全约束不了自己、


补课、休学、留级,这些措施对于他们都没用,学校只好做出处罚。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国家出新规:22时到次日8时未成年人禁玩网游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近几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可见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发展的严重性已经需要国家出条例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了。


然而,这真的就够了吗?网友们的评论中不乏有庆幸自己已经成年的。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图源 | 微博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未成年时越是压抑

成年后的爆发越为猛烈


华中科技大学,重点985大学的学生如此,其它大学的学习情况,你可想而知。


《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 ——《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

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


每学期到来,领来一摞新书,期末再卖出去,还是新的,翻都没翻过。


学了4年英语,有勉强过了4级的,也有毕业了还没过的,毕业的时候连写篇400字的文章都不会,更不要谈和外国人的基本沟通了。


毕业前,“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


这是在上学吗?这是在混日子,所以作家清欢说:“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一直以来,大学都被当成学生学习的终点,解放的开始。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你:“熬过高中,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到时候你想干嘛就干嘛。”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22名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儿时被压抑的手机成瘾


真的是这样吗?


教子无忧用11年的家庭教育案例经验告诉你,不是


教子无忧之前就接到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个考上非常优秀的一本大学的女生,大四的时候就是没有办法毕业。


因为到了大学后,每天感觉身体和宿舍的床黏在了一起,没办法下床。

在床上干嘛?

玩手机。


上大学之前父母严禁她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和游戏,到了大学她就开始疯狂玩手机,觉得很新奇,玩不够。


一下子放大的自由度,让她迅速手机成瘾。


而成年人一旦上瘾,比孩童时期的成瘾更难戒掉。


11年的辍学厌学案例经验,让我们教子无忧的创始人肖亦彤感到愈发地心痛 ——


能解决厌学辍学的孩子还不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家长防患于未然,真正把这些症状扼杀于摇篮之中呢?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你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成长,直接决定着你成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很多技能、习惯、处事方式都是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包括如何与人沟通、互动,处理自身的情绪和需求。

同样,这些从一代代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技能、习惯、处事方式等等,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继续影响和塑造我们的孩子


妈妈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1.支配一切——服从, 无主动性 , 消极 , 温和


2.照管过严——幼稚 , 依赖性 , 神经质 , 被动 , 胆怯


3.溺爱——任性 , 反抗性 , 幼稚 , 神经质


4.顺应过度——无责任心 , 不服从 , 攻击 , 粗暴


5.忽视——冷酷 , 攻击 , 情绪不安定 , 创造力强 , 善交往


6.拒绝——神经质 , 反社会 , 粗暴 ; 企图引人注意 , 冷漠


7.残酷——执拗 , 冷酷 , 神经质 , 躲避 , 独立性


8.民主——独立性 , 爽直 , 协作 , 亲切 , 善于社会交往


9.专制——依赖 , 反抗 , 情绪不安定 ,自我中心,胆大


如果问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回答通常都是

“希望我的孩子开心”,“希望我的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更想要孩子填补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遗憾。


于是我们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和自己的遗憾,去试图“掌控”孩子的人生。

但那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孩子要不服从,要不反抗。

而辍学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能量强大,有勇气反抗的孩子。

再回到对孩子期许的那个问题,你说,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观察优秀的人,他们的父母一定是:

1/ 重视教育

2/ 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3/ 不断学习成长,以身作则


扪心自问,你是否是一个称职能够“上岗”的父母呢?


如果答案是否,你还有勇气继续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谁不想孩子变好,现在还来得及。



文案 | Joyce

编辑、排版 | susie



点击 [了解更多] ,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