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眼科

中醫的眼科

中醫的眼科,相傳創始於華佗,但無籍可考。銀海精微舊本題唐孫思邈撰,而唐宋文藝志皆不著錄,當非孫氏所撰。大概自宋分十三科後,始有篆書。龍木論可能是中國第一部眼科書籍,宋嚴用和濟生方有目病論治,金劉元素六書有眼論,但都是片面的、孤立的,不能成一家言。至元危亦林引經據典,強調五輪八廓之說,分眼病為內障二十三症;外障四十五症,可算是中醫眼科的初步總結。明朝眼科學又邁進了一步,如倪維德病機啟微,把眼病分為一十八因,每因總結其症候群並舉方治與手法。徐春甫古今醫統,不過充實了危亦林五輪八廓之說,並增證為七十二,同時對五輪八廓之說提出了疑問?“經雲眼屬五臟六腑,百脈精而具明,故五輪之說,有所本也。八廓之說,無義可據,綱目所以刪去,甫考八廓乃後世龍木禪師論五行八卦配合之意,於義不切,奈何傳誤既久,俗習一辭,遽爾釐刪,似為脫簡,夫何世謂眼科,開口五輪八廓若遺言者,即謂弗工,姑存而辯之,以俟杜斷。”徐氏這段話,不專是懷疑五輪八廓之說,簡直是肯定的不同意八廓之說。王肯堂證治準繩為中醫眼科證治最詳細的一部書,他不獨發揮五輪八廓之義,並增眼病為一百六十症,分目痛十七症;目赤十六症;目癢一症;外障三十五症;內障十九症;五風變成內障二十一症;土輪氣輪三十症;漏睛八症;眼損傷五症;視力異常十六症。王氏的這種分類,與現代眼科的分類亦頗近似,是合於解剖學分類的原則。張景嶽對五輪八廓之說,也提出了意見:“眼目一證,雖古有五輪八廓及七十症之辯,餘嘗細察之,似皆似是而非切當之論徒資惑亂,不足憑也。”明末傅仁宇編審視瑤函六捲包括危氏十八病因之說,更結合自己經驗“以為一百六十症,則失之濫,七十二症,則失之簡,於是摘要刪繁,纖鉅各當,定為一百零八症,附以針灸圖像前賢醫案”,在中醫眼科書籍中,可算一部專著,此後業眼科者無不以傅氏為大匠而宗之,迄今未替。惟日人普一俊篤士雅著眼科錦囊一書,打破五輪八廓之妄,七十二症之歧,反對五行配當,以現代生理解剖學為基礎,從解剖學上劃清內外障的界限,其雲外障:即“網膜以外及於眼瞼淚管,其所患如焮腫熱赤腫胬肉星翳膜癢燥爛等。”內障即“網膜以內及於三液(指房水、晶體、玻璃體)。瞳孔、神經其所患如瞳子縮小、開大、不真、雀目、及青白黑之內翳等是也。”其對傅仁宇也提出意見:“傅仁宇創棄七十二症之浪說,分證為一百零八,巧說深論,聳動一時,其言雖似精微,未脫陰陽五行之陋弊。”又云“龍木論以後,徒因形狀以設其病名或本五行配當之說而架空閣虛主張,無益之贅論。”其論治外障篇載“睫毛之症二;眼瞼之症十五;內U之症五;白膜之症十一,角膜之症七;眼珠之症六;發無定處之症一。內障篇:葡萄膜之症五;水樣液之症一;硝子液之症一;視綱膜之症八;發無定處之症六。該書總結外障真症五十,附症三十九,內障真症二十三,附症二十一,此書之特點,誠如例言所云“如眼之內景,及鑑視之妙機,藥劑之略譜,攝生禁食之論……不敢留餘蘊。”讀本書後對於病源、診斷、治療、藥性禁忌均有明確之概念,並說明療具,針刺圖解,頗多發明。

中醫眼科方劑

中醫眼科方劑,至為繁雜,根據圖書集成,即錄方四百三十有五,單方三百八十有三,藥目在七百種以上,其他未收入者數亦不少。幾乎是每一個臨床症候都有幾個或幾十個處方,這些浩繁的方劑,是中醫眼科的豐富資料,這些方劑,大都是複方,其療效是錯綜複雜的,這些方劑,大部份作用於周身的,少部份是作用於局部的。這些方劑除口服外,有鼻用的,有薰眼用的,有發泡用的,有糊劑、塗抹劑、洗蒸劑、水劑,點眼等劑。內服劑包括煎劑、丸劑、散劑等,這些方劑除少部份為抗生藥及磺胺類的藥物可以代替外,大部份現在還有其一定的療能,甚至在臨床上還不可缺少的,如角膜軟化症的夜明砂劑,虹膜睫狀體炎的麻黃劑,前房蓄膿蓄血促進吸收的蘇木紅花劑,視力減退的地黃番木劑,止痛消炎的附子玄參劑,往往治癒一些 眼科的病症,即結合膜炎、砂眼等病的急性炎症期,使用鼻發泡劑,常能使症狀迅速消退。另外有一種行氣劑,在臨床眼科上也常有意外的效果。

中醫眼科手術

中醫眼科手術分鉤、割、針、烙四法:鉤即鉤起,割即割去,針即撥瞳神(白內障)之針,烙即熨烙。王肯堂雲:“鉤先須識定何處皮肉筋脈浮淺而手力亦隨病輕重行之,針先須識定內障證候可針歲月已足氣血寧定者方與之,庶無差謬,針後當照證內治其本或補或瀉,各隨其證之所宜,若只治其標不治其本,則氣不定不久復為害矣。割則在氣、血、肉三輪者可割(即大小屑、白珠、上下眼胞)而大眥一塊紅肉,(即淚阜)乃血之英,心之華也,誤割之則目盲。……凡障若掩及風輪之重厚者雖可割,亦宜輕輕從旁,淺淺挑起、及諸病如攀睛胬肉雞冠蜆肉魚子石榴赤脈、虯筋,內睥粘輪等證可割,餘病在風輪之淺者誤割之,則珠破而目損。(此言假性翼狀贅片,為炎症結果,不能割。)烙能治殘風潰眩,瘡爛溼熱久不愈者,輕則不須烙而治自愈,若紅障血分之病,割去者必須用烙定,否則不久復生,在氣分之白者不須用烙,凡針烙皆不可犯及烏珠,不惟珠破亦且甚痛,雖有惡障厚者,鉤割亦宜輕輕淺淺披去外邊,……若鐮割風毒流毒瘀血等證,當以活法審視,不可拘於一定,針瞳神反背又與內障之針不同,在心融手巧,輕重得宜,口傳親見,非筆下之可容。”他這一篇等於中醫眼科手術概論,說明中醫眼科手術在宋後明代以前,已經能做白內障手術,翼狀贅片手術,眼瞼腫瘤及麥粒腫與霰粒腫手術,倒睫手術。對於砂眼亦進行括壓手術,如明戴思恭證治要訣“用手法攀出內瞼向外,刺以三移齒,出熱血,以左爪甲迎住針針立愈。”李挺醫學入門“外用手法翻內瞼向外,以三稜針橫刺,用左手爪迎其針鋒出血,再用木子搗爛,綿包成條,左患塞右,右患塞左鼻中,其毛自分,先宜瀉肝散,後服五服散。”明倪維德原機啟微“治法當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亂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矛鋒……。”徐春甫古今醫統瞼生風粟“宜先以燈草去粟出血”。王肯堂證治準繩椒瘡“醫者率以龍鬚燈心等物出血取效,效雖速……”近人則多以木賊草煮沸消毒後翻眼瞼而擦壓之,點以黃連龍腦膏。為效亦速。此外中醫眼科的放血手術只為一個重要的外治法,張子和曰:“治目暴赤腫隱澁難開者,以三稜針刺前頂百會穴出血大妙。”日人俊篤士雅雲:“放血之術者,醫家之寶法也,詳診病機而施之,則有應手取效之妙,其所主治者,上衝頭痛,鼻髎骨痛風眼、疫眼、疼痛羞明、及赤腫焮熱等之眼疾也,輕證者,百會眼胞太陽穴,重劇者,委中尺澤刺之,但瀉血有度,看患者之強弱。與血液之過不及,而宜斟酌焉。”

中醫眼科的針灸療法

中醫眼科的針灸療法,從甲乙經開始記錄,審視瑤著眼科針灸圖像,定針灸適應證為十三症,採用穴位二十九。眼科錦囊載經驗灸法六項:“一、眼目刺痛劇甚者灸圖陵。(疑即大陵試用有效)小炷三壯,迎風灑淚不止者亦佳。二、小兒雀目難痙者灸合谷五壯,疳眼亦妙。三、青育黑障及昏花不真等眼疾,灸絲竹空,每朝一壯積年者二三壯。四、上瞼低垂輕症灸三陰交。五、上衝頭痛,眼目疼痛,及腹腫熱淚,羞明怕日等證灸女室五狀。六、小兒疳眼及雀目者不容,天樞、七八九十一之椎灸之皆有效。日人攝都發桂氏針灸學綱要,用針、灸、出血三法配合以治眼症。其法:(一)統治一切眼疾。針:睛明、合谷、三里,內庭,百會少商。灸:肝俞、三里、出血:肝俞、少商、頭維、百會。(二)風眼腫痛:針睛明、三里、內庭。出血:頭維。(三)目赤淋痛,針:合谷、睛明。灸:肝俞。(四)雀目,針:百會,少商。出血:肝俞。(五)眼眶脹痛。出血:合谷少商。”先針三要集“眼目疼痛,用合谷、外關、後溪。疳眼灸合谷五壯。”朱璉氏新針灸學舉眼科針灸適應證九。即結膜充血,急慢性結膜炎,神經麻痺性角膜炎,夜盲症,膿漏眼,砂眼,眼瞼緣炎,白內障,綠內障等九症,採用四十二穴。

小結

以上所說,只是提供中醫眼科的一般概念,因為參考書籍不全,以及個人的經驗有限,可能掛漏很多,因感於中醫眼科工作者很少,十多年來各地訪問,大都守傅氏審視瑤函,幾乎把全部眼科治療放在內服湯液與八寶眼藥等方面,而有效的外治法,手術、針灸療法,反為眼科中醫師所輕視,甚至放棄,以致療效減低。在群眾中也有中醫眼科沒辦法的反映,這都由於我們不善於接受現代眼科學的成果與繼續鑽研發揚改進不夠的原因,因此特將中醫的眼科提出供大家討論,各地眼科中醫師還有不少的秘傳良方,和經驗手法。希望交流出來使中醫的眼科學,真實地能反映出歷代眼科醫家勞動的成果,而進一步提高中醫眼科的臨床療效,來富新中國的眼科學。 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