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精微之探析

相遇即缘分,想交流可点击我头像,

看简

站桩精微之探析

浅见以为,所谓站桩,即是习者在特定姿势和静止状态下,对体内环境进行诱导,利用意念激发等手段,集中催动于气血运行,而后极大限度地加强周身肌肉之松紧度的独特功夫。就其脉络而言,是以神意激发为导、以气血运行为养、以肌肉松紧为用的静力性功法。


可以说,神意、气血、肌肉是构成站桩精微的三大要素。然而,没有气血运行,神意激发会丢失目的而变成幻觉,肌肉松紧会缺少养料供给而成为“火烧空锅”。所以气血运动是维系意和力的中枢,是站桩精微的精微。


现代医学认为,气血运动既是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也是增加人体自然本能的源头活水。一方面,气血之功用直接服务于心脏。由于心脏活动是由人体自律性地控制的,所以当体内缺氧、身体各部流回到心脏的血液量增加时,心跳就加速。相反当氧气充分、回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时,心跳就减缓。另一方面,气血对于人体各部犹如清水润泽庄稼一样重要。因为周身血脉好似田里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沟渠不塞则水流泽苗,血脉不闭则血行生力;所以无时停滞的气血流注、日月灌输,无疑是习桩者强化本能自然力的先决条件。如果浑身僵劲布满筋络,势必阻遏气血流注,使气血不畅而淤滞,四肢百骸的营养供给不再后续,当然本能力量亦不得发挥出来。从以上所述来看,探索站桩的基本原理,既不宜依附于神秘的经络学说,也不宜只着眼于桩功的表面现象;而应将思维的触角深深扎进医学的沃土里,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


如何在站桩时保持足够的氧血供应呢?方法大约有两种。


供氧方面:一则,练功时有意把所吸之气沉至腹部,变胸部起伏为腹部起伏,以求扩大习者肺部的气容量。二则,练功时消除呼吸间的明显分界线,尽量做到若断若续、细慢匀长的境界,如此体内各处就会源源不绝地得到充足的氧气滋养。


供血方面:一则,习者按桩法基本要领合理配备桩架,力求浑圆匀整,然后使桩架向三维空间均整舒展,无限延伸。这样很多淤积的血液就会因周身肌肉的强烈的伸展收缩而被赶回了心脏,从而大大增加了循环血容量,亦可增进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动,同时带走肌肉内的一些废物,消除人的疲劳。二则,基于人体毛发与血液之间的密切关系--发为血之梢的医理,在站桩时利用某种意念以激发己身之毛发,使根根毛发长竖如立,就象拳谱里所载的“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根根无不放光芒”一样。这样做能起到发立身松、身松血充、血充力足的效果,诸君不信,可以从生活中的两鸡争雄灵猫捕鼠等现象中得到启示。


站桩精微之探析


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把怎样增强氧血量的方法综合起来,就会归纳出这样的站桩特点,一种区别于任何运动形式的特点--外静内动。这种静中求动的练法,从养生角度上讲,则是顺乎自然、合乎生理的健身运动。它能促进氧血循环,加强各系统新陈代谢的过程,最低限度消耗体能和养料,从而起到迅速调整、恢复、加强人体各器官组织机能的作用,使人体内部由不平衡状态,发挥自调自养的特效。从技击角度上讲,这种静中求动的练法,则是挖掘生命潜力、顺应生理本能的实战间架(技击预备式)。它能借体内氧血的不断滋养,逐步强化桩架整体的弹性,最大限度增长肌肉、筋络的松紧度,使桩功从站桩时间的量变变成为桩架内在质变,从而起到一触即发、发力圆满、炸力无断续的特有作用。


站桩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练功者借气血运转的充分润泽,给机体各组织增强生命动力。这样练习者的本能力量会更加增强,而气血运转也就愈加旺盛。两者互为因果,日久则形成一种非常有规律的“不动之动”的运动。


其实,区区笔墨决不能尽述站桩的精微所在。它的博大内涵不仅在拳学构架中功不可没,而且于体育、书画、医学等诸多领域里均有不可思议的效用。如拳击、摔跤界的卜恩富、杨子明,书画界的李苦禅,以及医学界的于永年等等,以上诸先生的艺术造就就都曾大大获益于桩法之学,他们的事迹可见于各类报刊。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站桩的具体练法及用途了。


诚如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桩法之学亦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真谛。被各家拳法推崇备至的站桩,虽然在千百年来的代代沿习下,各派自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桩法体系。但是,由于诸派拳理子根本上的较大差异,所以一直在桩法本质上难以取得一致认识。我个人认为,要想使武术如柔道、泰拳般扬威于世界武坛,就须以整理桩法之学为始,披沙拣金,总汇武学精华,劈出一条明确易懂、简单易行的新路。而只有以医学、力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来研习站桩,再与站桩的实际效果密切结合,如是才有希望获取站桩精微之珠

唯其如此,习武者才能辨清真伪,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麻烦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和关注。谢谢!!

过往精彩内容:

站桩心得:简单、直接、有效

为什么我不推荐你自学桩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