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任命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率領第三鎮(相當於師,統制曹錕)、第一混成協(相當於旅,協統王化東)前往。

第一混成協是由駐山東的第五鎮的一個標(團),駐南苑的第六鎮的第二十四標,以及第二混成協合編而成。馮玉祥當時在第一混成協第二十四標第二營任督隊官(營附),駐紮在關外新民府。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革命思想啟蒙

馮玉祥隨軍到達東北後,目擊各級軍官的貪汙腐敗,再加上各蒙古王公以他們的特殊政治權力在地方上肆意剝削掠奪,進一步激發了馮玉祥的愛國思想。

當時第二十鎮工兵營的孫諫聲不斷與馮玉祥往來,在一次談話中,孫針對馮的政治觀點向他問道:“你想當忠臣孝子嗎?”

馮說:“當忠臣孝子有什麼不好?”

孫說:“當孝子我不反對,當忠臣我不贊成。我給你兩本書看看,你就知道我的話不錯了。”

孫說完給了馮兩本書,一本是《揚州十日記》,一本是《嘉定屠城記》,看這兩本“禁書”放在當時可是要殺頭的大罪,馮卻絲毫不懼。

馮在幾天內反覆閱讀這兩本書,當看到清軍入關後,對於漢人的屠殺暴行,怒不可遏。馮的觀念由樸素的愛國情懷,轉變為驅逐韃虜,誓為振興中華、報仇雪恨的革命思想。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滿漢之爭

那時候清政府的統治已經日薄西山,不光是馮玉祥,第一混成協的不少青年軍官都對朝廷的昏庸議論紛紛,表現最激烈是王金銘、施從雲、鄭金聲、王石清、嶽瑞洲等人。

馮玉祥乘機與這些青年軍官串連,為了掩人耳目,他們用學習名義組織了一個團體,名叫“武學研究會”,馮被推舉為會長,逐漸由暗中會晤,發展到半公開地討論有關朝廷的一些貴族賣官求爵、喪權辱國的行為。隨著組織的擴充,很快發展到了一百多人,甚至連第二混成協的協統藍天蔚都資助“武學研究會”。

徐世昌任總督後不久,就引起了清廷親貴們的猜忌,不斷遭到彈劾。當政者也認為東北是他們的發祥之地,不能長期由漢官來統治,於是撤去了徐世昌的職務,另派皇室親貴錫良繼任。

錫良對滿漢偏見頗深,上任之後對漢族官吏,尤其是“新軍”極端蔑視。錫良初到各府縣巡視時,途經新民府,列車停在站上,第一混成旅旅協王化東率隊迎接。錫良卻只命新民府知府上車參見,只數語之後,就命令開車。

知府稟報王化東也在站上迎候,錫良這才命王化東登車,隨後第一句劈頭蓋臉就訓斥:“你的軍隊搶人沒有?”王趕緊回答:“我的隊伍向來認真訓練,絕不敢有一點越軌行為。”錫良聽了就沒理睬王化東,令他退下,專列隨即離開站臺。錫良走後,他傲慢的態度引起了第一混成協官兵們的破口大罵。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錫良


矛盾激化

宣統二年(1910年)秋天,第一混成協擴編為第二十鎮,王化東去職,張紹曾任統制,馮玉祥升任為第四十協第八十標第三營營長。

擴編之後,朝廷按照慣例進行了大校閱,派出了一大堆貝勒、貝子前來。第二十鎮接到兵部指示後,立即籌備盛大儀式,派專員赴天津購買各種高級生活用品,如床帳、雪茄、海參、魚翅等等,甚至還有進口的馬桶。

這些身披狐裘的校閱大員們抵達新民府後,肆意苛求各種供應,檢查各標、營賬目時百般刁難,直到軍需人員帶他們去逛日本妓館才滿意,在裡面流連忘返十餘天。最後校閱時草草了事,臨走前還不忘苛索“辛苦費”。事後第二十鎮計算,共用去招待費三萬多元,這筆費用最終攤派到了所有官兵的糧餉上。

在這件事的刺激下,“武學研究會”的骨幹馮玉祥、王金銘、施從雲等人居然做了在當時看來大逆不道的事情——剪掉了髮辮,來表示反對清朝統治的決心。他們還把革命力量向社會上擴展,以王金銘山東籍的身份,聯絡由山東移民來的墾荒農民,成立了山東同鄉會,來壯大革命聲勢。

馮玉祥則每天晚上把營部的油印機帶回家印發傳單,暗中派人向各營連派發,這引起了他的上級第八十標標統(團長)範金標的注意。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箭在弦上

按照清廷陸軍章制,每隔3年要舉行一次秋操,駐東北的第二十鎮、第六鎮、第二混成協計劃在農曆八月一起舉行秋操。於是馮玉祥等人暗中聯絡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第二混成旅旅協藍天蔚,要在秋操演習時向部隊發放真子彈,到時候相機行事。

但由於他們的行動太過於招搖,引起了朝廷注意,特別是對吳祿貞懷疑最甚,遂命令第六鎮不參加這次秋操,並將第六鎮調往石家莊駐防。另外還把第二十鎮和第二混成協的秋操地點改為灤州。

正當部隊開拔時,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軍中,猶如晴天霹靂,官兵們受到了極大震動。在這種形式下,朝廷也害怕出事,於是命令只有第二十鎮的第七十九標開往灤州,其他部隊返回原駐防地待命。

隨後袁世凱又命令第三鎮和第二十鎮入關,準備鎮壓革命,又派彭家珍從奉天押運5000支步槍、100萬發子彈前往漢口備用。彭家珍原是革命黨人,他給王金銘、施從雲發去密電,結果押運軍火的列車到達灤州時,被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全部扣留,張還同吳祿貞、藍天蔚聯絡,要集合第二十鎮、第六鎮、第二混成協分兩路直搗北京。

當時第二十鎮的高級軍官們多數是守舊分子,張紹曾又是“空降幹部”,他擔心馬上發難恐怕不能奏效,於是向朝廷發出了立憲通電。朝廷為了安撫張紹曾,覆電表示採納,還在太廟宣示,緊接著又調張紹曾為長江宣撫使,削了他的兵權。

王金銘、施從雲等人對朝廷此舉極為憤懣,遂集合在灤州的70多名革命者開會,認為張紹曾的去留將決定革命成敗,要請張拒絕朝廷的任命,並發動第二十鎮全體官兵電請朝廷收回成命,顯然是要兵諫。

不料朝廷先發制人,雷霆手段接連不斷,先是將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刺殺在石家莊車站;接著調第三鎮駐豐臺,拱衛京師;又派人前往第二十鎮分化守舊的高級軍官們。在這種情況下,張紹曾左右為難,只好卸任去了天津。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不得不發

王金銘、施從雲他們前往灤州前,大家約定先由煙臺民軍從海路在秦皇島登陸,同時密約駐關內海陽鎮的馮玉祥和灤州的革命者,一待煙臺民軍舉事,就同時行動,分攻北京和山海關。

可是後來南北議和行將決裂,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再加上吳祿貞被刺、張紹曾被調走,面對第二十鎮裡的守舊勢力,王金銘、施從雲認為要早日起事。雖然之前的計劃多方面還沒協調好,但義聲所播,必能讓北方青年軍人群起響應,觀望的守舊分子們也會因大勢所趨參加革命。

1912年1月3日,革命者們在灤州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宣佈獨立,向天下發出了檄文。通電發出後,對北洋軍隊震動很大,青年將領將領們紛紛響應。此時袁世凱正在督促馮國璋向民軍猛攻,企圖為和談創造有利條件,卻被這個通電搞得手忙腳亂。袁世凱當即派出王金銘、施從雲二人哥哥的好友,通永鎮守使王懷慶前往說服二人。

誰知王懷慶輕車簡從到達後,被革命者們用槍指著要一起革命。王懷慶詭計多端,於是假裝參加革命,路上卻使壞偷偷勒馬的韁繩,讓馬不安跳動。王懷慶解釋說這批馬野性難馴,大家讓開點免得受傷,隨後趁大家讓開的機會,快馬加鞭一騎絕塵逃走。大家見狀後,認為必須要行動了,先發制人,直襲津京。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王懷慶


豬狗不如王懷慶

七十九標一共3個營,除了王金銘、施從雲率領的第一、第二營之外,還有張建功率領的第三營。張建功平日表現的親近革命者,暗地裡卻是守舊派的臥底。當第一、二營向城外開拔時,張建功立即命令三營在城牆上開槍,企圖阻止大軍出城。

等王金銘、施從雲率部衝出城,登上火車西進時,在雷莊遭到了王懷進部隊的阻擊,雙方展開激戰。王懷慶的巡防營不是新軍的對手,他便提出停戰,請革命者來雷莊議和。王金銘、施從雲抱著能爭取更多革命者的思想出發,就只帶了一百多人前去議和,正要進入營門,就被埋伏的軍隊包圍,革命者們全部被捕。

王懷慶立即向袁世凱報告,得到覆電後,第一時間將王金銘、施從雲等14名領導者全部槍斃,其他從人驅逐出營。王金銘的護兵黃雲水破口大罵:“王懷慶你個害民賊,甘心充當奴才,出賣朋友,豬狗不如!”王懷慶惱怒之下,將黃雲水當場槍殺。

袁世凱隨後又調集了第三鎮的軍隊,對王金銘、施從雲所部徹底解決。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馮玉祥在幹啥

駐紮在海陽鎮的馮玉祥,每天都在盼著煙臺和灤州的消息。一天早晨,第八十標標統範金標派護兵來請,到了後範說是袁世凱詢問駐軍情況,輕馮幫他擬覆電稿,交待完畢範就離開。

馮擬好電稿後,等到中午也不見範回來,就對站在他身邊的護兵說要回去吃飯。護兵神情尷尬地笑著說:“馮管帶你耐心坐一會吧,標統有話,你不能出這個屋子。”接著又說:“你那天晚上和王大人(王金銘)談的話,標統都知道了,王金銘、施從雲在灤州成立了革命政府,你是參謀總長。今天早上標統已經見到了你們的通電。”

馮玉祥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不明白王金銘、施從雲他們為何不等到煙臺行動就蠻幹呢?馮被監禁了4天之後,範金標派執事官梁喜奎押送馮回原籍保定。範金標的老長官王化東是馮的媒人,當年陸建章看上馮,把內侄女嫁給馮還是請王化東做的媒。因此範此舉是在保護馮,待4天后王金銘、施從雲等人就義,才放馮出來,還把他押回老家避風頭。

路過北京時,聽說陸建章正在接任京防營務處長,由於馮和梁以前都是陸建章的部下,於是一起前往拜見老長官。見面後,陸建章瞭解了事情經過,就命梁將馮留在北京工作,並給王懷慶、以及馮所在的第二十鎮的潘統制、肖協統、範(金標)標統發去文件,還給梁寫了證明信,以便其回去消差。於是馮玉祥又留在了陸建章的手下,擔任著陸備補軍管帶(營長)。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後記

轟轟烈烈的灤州起義就這樣結束了。北洋政府成立後,為了追念王金銘、施從雲等人的功勳,在北京後來的中山公園南門內鑄造銅像,以為紀念。馮玉祥的第一次革命雖然沒能成功,卻大難不死逢凶化吉,此後灤州起義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終成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之一。

灤州起義被袁世凱剿滅,領導者們全部就義,為何只有馮玉祥沒死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我是“保持進攻線”,持續為您帶來精品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