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熱搜上那位被母親扇耳光、掐脖子當眾侮辱後往樓下縱身一躍的初三14歲男孩,實在讓人惋惜。

有時候,我懷疑是不是生活對大人太狠了,大人才會忍心對孩子那麼狠,然而他們不知道孩子的世界太小了,他們還承受不了那麼大的惡意。

所有大人都是從小孩過來的,但大部分人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內心在千錘百煉的生活碾壓後也早就麻木到刀槍不入了。

但孩子剛好相反,他們還鮮活尖銳,愛憎分明,敏感無畏,最受不了不公平的對待,最受不了至親的侮辱,在那個年少輕狂反叛的年紀,活一口氣,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父母以為在學校公開打罵他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的世界,不是這樣的,對孩子來說也許他的天都塌了。因為孩子的天只有家與學校,他是看不見更長遠的未來的。加上少年人細膩敏感與過於強大的自尊,他們真的能幹出放棄自己的生命,換父母一個“後悔”這種事。

“你的命是我給的”,“如果不是我們供你吃喝上學你早餓死了”,“打你罵你天經地義”……好了,他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把命還你了。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打罵孩子真的能鍛鍊他的心理能力嗎?這個理論本身就不靠譜,就像為了鍛鍊疼痛的承受能力,就拿刀天天去割自己一樣。痛苦就是痛苦,沒有任何益處,大多數痛苦都是無法避免,人類才不得不承受的罷了。

恰好相反,童年陰影太多的孩子,不但心理承受能力沒有增強,還會出現很多跟隨一生的心理問題。比如在小時候,沒有得到來自母親給予足夠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逃避型依戀人格,即使長大以後,他也很難像正常人一樣輕易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如果是被從小打罵否定侮辱長大的孩子,大概用一輩子也難以治癒內心的傷痕。“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對孩子溫柔一點吧,他也只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短暫童年。

過來人都懂,小時候大概是我們一生中,能得到最多無條件的愛的時光。開心就笑,難過就哭,天塌下來有父母擋著,做錯了事很快就能得到原諒,你能感覺到周圍的人切切實實愛的是你這個人本身。

長大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無條件的愛了,要有好的工資,要有豐厚的薪資,要有地位,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哪怕是家人,也會對你有期望有失望,你是他們的驕傲還是讓他們丟臉,待遇也會有微妙的不同。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為什麼過去打罵孩子可以,現在就不行了呢?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

過去物質還沒那麼豐富,溫飽等生理安全需求才是最大的需求。而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不愁吃喝,他們最大的需求已經從物質需求直接上升到精神需求了。對於小學生初中生來說,自我實現需求還遙遠,尊重的需求才是這代小朋友目前最大的需求。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你無視孩子最大的需求,甚至隨意踐踏,他們能不奮起反抗嗎?

此外,“尊重”不是“溺愛”,尊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而不是把他當成你的附屬或是你的所有物,只有兩個平等的人之間才會有“尊重”。

試想一下,如果他不是你的孩子,你能隨意扇他巴掌嗎?即使他是你的孩子,大人也沒有權利隨意侮辱他們。

對孩子溫柔一點吧,這樣長大以後,他們也會對世界溫柔一點。讓孩子在一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互相尊重的溫馨家庭中長大吧,這樣他才能自尊,也更懂得尊重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