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一,相互赌气的中午

周四中午,儿子和往常一样放学,忙了一个早上的家务,带着两个双胞胎妹妹分分钟都是上战场,每一秒钟都要衔接好,否则一会准时鸡飞狗跳的一天。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略微疲惫的我,一样用我的期待的心情询问,上午上课怎么样,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吗?

周四刚好是教师节,他提前一天给以前幼儿园的老师准备了贺卡,早上放学时顺利送出去了,他非常开心,他又计划中午再画几张画来送给新老师们。

他心有所想,所以对于我的提问兴趣索然,似乎完全没有听见我的提问,敷衍几句后,像一阵风一样跑去楼上翻箱倒柜了。

我也因为要赶紧伺候两个双胞胎午餐,所以就暂时不执着于他的表现了。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楼上很安静,我并不知道他想画画,上楼前我交待他“有作业要赶紧做了,晚上我们要学习新的绘本呢。”所以我一直认为他应该是“表现特别棒,一定是在写作业,老母亲很欣慰”。

然而,等我喂完妹妹们想要上楼去看他“乖巧的样子”寻求安慰的时候,映入我眼前的是,散落在三个沙发上的各种乐高,书本,书桌上一层又一层的堆放了各种草稿纸,还有一旁一片狼藉的水彩粉和画画的水……

而他趴在地上,专心的画着他的画,发现我走来后,兴致勃勃地说,“妈妈,我同学很喜欢我的画,要我送几张给他,我得赶紧画,一会吃饭你不要来叫我,会打断我的。”

他虽然去画校学过画画,但是他的画还是稚嫩天真简单的那种画,他乐在其中我也不便用大人的眼光去打破它。但是,面对我早上刚刚收拾好的客厅,我感觉我的天灵盖快要压不住我心中的怒火。我还是强忍了暴怒,冷静地跟他聊天,“我还以为你在做作业呢。”

我哪里有空做作业,我很忙,我要赶紧多画几张画,对了妈妈,A4纸没有了,再买一包吧。”

望一眼我的A4纸方向,已经光了,我的怒气直接迸发,A4纸是导火线,但是我却不好意思说他是浪费A4纸,我开始数落他,作业不赶紧做,说好的学习计划一拖再拖,应该在上周末完成的描红,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动……

我越说越激动,儿子画画的手,手足无措地停了下来。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最后,我命令他中午必须把描红完成,不完成的话就不要午睡,不要去上课。按照我的计划,20个字,每个5遍,一百个字,30分钟肯定能够完成,一点肯定可以完成,到时,我就让他去睡觉。再和他总结下他的不足。

我的如意算盘打着,却不知道儿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开始削铅笔,发呆,玩橡皮擦,或者写得歪歪扭扭,看着我气急败坏的样子,任时间一点一点一点的过去。

我急得不行,而他无动于衷。我说的写不完不准去上学,变成了一句毫无震慑力的威胁。

就这样,他磨了1个小时左右写了4个字,最后感觉我肯定不会让他蒙混过关了,用最后20分钟,写完了剩下的字。

我们两个都不开心,他不开心因为我不让他画画,我不开心因为他不收拾不整理,不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二,儿子的真实想法

晚上,我先去哄睡两个妹妹,留下儿子和爸爸一起聊天。

儿子跟爸爸告状,我让他写字,威胁他不让他上学。

而当讨论到是不是不认真,拖拉时,儿子说出了一套他的人生总结。

“如果我快快做完,妈妈会马上又安排新的任务给我做,我一直都在做她的任务,我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很不开心,做不快。”

爸爸转述了儿子的真实想法,我被惊讶到了。原来“叛逆”和“难管”早就到来。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三,我是不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妈妈

我确实应该检讨一下中午的不欢而散,检讨一下我的情绪控制。同时,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永远无法满足的妈妈。

对于我们看似轻松的任务,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困难程度到底在哪里,是我们假想他要拖延,还是他真的就是要拖延。

对于拖延的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帮助他呢?

其实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大人,学习都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他有一个正确的动力,那他才能够开心地去做去完成一件事。

其实很多家长在最初也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自觉,自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和我一样很多家长在看到相关的“如何帮助孩子改正拖延症”的方法后,也会真的用心地去实践,去“让孩子陪着我们慢下来”,去实践“把自主权交给孩子”的方法。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听到家长们反馈,这个办法没有用呢?

其实,就像新生儿学翻身,孩子学走路一样,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是父母的不断引导,孩子实践,父母反馈,再修正再循环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一个步骤:观察与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总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觉得孩子改变习惯很难,但是和孩子改变习惯一样难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视角。

因为孩子的习惯跟家长的视角是连在一起的。

四,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

很多时候,面对拖拉的孩子,我们一边想要高压施政,另一方面,又想要放手一搏,看看孩子自己做主他会不会变得自律。

我不仅一次跟儿子说,“你自己决定好啦。”但是我的表情总是出卖我,我面对孩子的拖拉其实已经十分愤怒,儿子一边想去玩耍一边拼命地想要讨好我,而我一面说你自己决定,一边用表情说我“等着看”。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等着看儿子天翻地覆,奇迹般的努力,结果我带着我的这个视角,最后一定是收获“失望”。

而失望导致的就是否定,我的语言,我的表情都在否定孩子的。我最后悔的是,我曾经多次在气愤的情况下威胁他说,不想学也可以,从此我不会管你的学习,不管你的一切。

我甚至跟他赌气,一天的时间里都不和他有眼神接触,企图用冷暴力驱使他屈服。儿子确实屈服了,他陪着小心翼翼,反复地跟我说,妈妈,你不能不管我,你得管我。

像极了琼瑶剧里面的台词,“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不听我不听。”感觉我就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妈妈。

然后,自律不是一天养成的,儿子并不会马上进步,我又在反复生气。

其实,有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有时候只是家长眼里的坏习惯,家长变了,孩子也就变了,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我们的视角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观察。

儿子用拖拉来抵抗我的专制,父母的“为你好”到底为了谁

我们要观察孩子今天和昨天不一样的地方,然后不断的强化。比如,现在他读绘本比以前快,他现在拼音比以前认得快,认得多。

我知道有些家长会觉得难以接受,这是什么?阿Q精神吗,这样孩子岂不是会很骄纵。但是想想我们的小时候,是不是有人会说,这点进步算什么,你看你有粗心了,你又错两题,你怎么没有一百分,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会觉得挫败和讨厌学习吗?

人都是在寻求认同中成长的,信任感会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我们其实是能看到孩子在进步,有时候,我们觉得那些进步不重要,而那些没有做到的才重要。

所以我们现在要改变的就是:做的地方很重要,没做的地方不重要

总结:

如果你认真观察小孩,与他互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都会发现他是有成长的,不管是他的学习能力,还是对付你的应变能力,如果你现在高压控制压迫他,我相信,在未来你无法用高压威胁他的时候,他将找不到方法或者说,比较难去学会自律。所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引导,和反馈。

而我,写下这篇,鞭策自己,为人父母,要会控制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