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休息時間,收到微信或者電話免費諮詢的那種,是否該回復?

婦產科男醫生魯大夫


醫生應該深有體會,從你踏入醫學院開始,身邊的人就開始把你當成免費資源,大病小病都要問你一句。後來當了醫生,接受諮詢更像是家常便飯,各種不聯繫的“好友”一下子都蹦了出來,爭先恐後的讓你看病。

這不僅限於現實生活,網絡更是如此。這些醫生都深有體會: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醫生王含在微博上說起一件事,一名素不相識的網友將母親複雜的病情通過私信傳給了她,希望她能加以診斷。王含只是堅持自己“微博不詢病”的原則,便被這名網友責罵:“不善良”“沒醫德”“不是人”……

“親朋好友也就罷了,還有很多朋友的朋友、同學的同學,壓根就不認識,但加了你的微信,平常不說話,一到生病的時候就想起你了。”林小清說,一個週末的清晨,一個並不熟悉的朋友發來微信向他諮詢病情,他睡到中午醒了才答覆。可第二天見面時,那個朋友便對他冷嘲熱諷,說他不把朋友放在眼裡,讓林小清百口莫辯。

“時不時還有患者半夜一兩點給我打電話,諮詢完,他沒什麼事兒,安心地睡覺去了,我的睡眠卻被幹擾。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這哪裡受得了。”吳寬裕說,從前患者喜歡要醫生的電話號碼,現在更方便了,直接用微信,有事沒事都來問上幾句,既佔用了他的時間、精力,也讓他覺得不被尊重。

路上碰見,吃飯坐在一起,上廁所撞到……也不管你有沒有時間,願不願意,是不是你專業的,逮著就問,不問似乎就便宜你了。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年輕的醫生粉絲少,容易應付;年長的醫生和知名度高的醫生粉絲多,常常應付不及,成為負擔。難道做醫生真的就該如此嗎?醫生所有的時間都應該留給病人,就沒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嗎?有多少我們本來用於學習專業理論、提高技術能力和處理其他事情的時間就這樣被無償佔用了。

北京這位專家在微信中發拒絕諮詢的聲明,應該與此有關:不堪其擾,不勝其煩,無形中消耗了大量自己的時間,以致干擾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傷害了健康,在心理上留下陰影,甚至影響到對醫學追求的美好感受。

醫生的聲明是萬不得已又百般無奈推車撞壁後的吶喊,但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熟人面情,僅僅有聲明是無法輕而易舉就達到不接受諮詢這個結果的。需要全社會對醫生尊重的氛圍,需要全體國民的配合,需要醫生強大的決心和定力。否則,聲明就是聲明,僅僅是聲明而已,與他人無關,與醫生也無關,最多就是你放的一個屁。

二、諮詢不是簡簡單單“問一句”

諮詢並不是你問一句,我就能告訴你的事情,這不現實。醫生能做的,僅僅是在你詳細提供主訴及病史等信息後,才能依據蛛絲馬跡幫你找到可能的病因,這也並不能代表診斷!

所以我想對那些網絡問診的患者說,不是你一句“我最近不太舒服”,醫生就能幫你下診斷!詳細的詢問既往病史、排除可能的誘因,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是簡簡單單問一句就能解決的,請你不要打著網絡上你也見不到我的心態,利用醫生這個救人的職責,為自己打造免費的便宜佔好嗎?

有些人覺得醫生就該為人民服務,誰叫你是醫生呢,24小時接受免費諮詢是你職責的一部分,理所應當,不應該有拒絕和任何的不耐煩,沒耐心,應該時時刻刻精力充沛,熱情,愛心,“仁光普照”,否則就是你醫德有問題,就是不合格醫生,應該受到譴責。醫生不應該談錢,也不應該有休息的概念,病人的需求就是你的方向目標,就是你醫生活著和存在的理由,否則就不配做醫生,就與高尚的醫德相左,就是不可接受的,就該千刀萬剮。

諮詢不該是免費的,沒有付出就不會珍惜,無償的諮詢讓醫生的價值貶值,是變相鼓勵坐享其成,助長不勞而獲,如果你選擇消耗你的醫生朋友,請自覺支付諮詢費用。當然,如果你經濟困難,請你大膽告知,相信不少醫生會為你免單。

每一個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都在永不停歇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沒有節假日和週末,連著值班幾夜沒睡,耗竭著生命在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承受著非議和質疑,甚至是人身安全。

我們總是在呼籲醫患雙方相互理解,那麼也請患方理解醫生不堪承受這種24小時的免費諮訊,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騷擾”。尊重醫生請從尊重醫生的勞動開始。

三、一些老患者還需要隨訪,但不想成為免費呼叫機,該怎麼辦?

很多醫生都有自己常年需要管的慢病老患者,把手機號留給患者後你會發現,自己真的成了24小時的貼身呼叫機,有時候真的無奈又不知該怎麼辦,因為有的患者已經成為了像朋友一般的存在,可無時無刻的諮訊,終將會讓這段關係變質。

如何才能在不擾亂生活的情況下,體現自己醫生價值的同時,還能穩固住這一段段關係呢?


把美的帶給你


醫生休息期間最好不要打攪發信息或者打電話諮詢,因為醫生上班時候接見各種不一樣的患者醫治已經很累。


ww紅綠


"醫生在休息時間,收到微信或電話諮詢"類型的特殊境遇,我的真心感悟是,看在什麼情況下回應自行,要因事,因人,因"輕重緩急"區別對待,按常理說,醫生休息時應該安靜養神,存儲精力充沛的"能量",但如果收到了急需求救,非常緊急,"非我莫屬"的特殊"諮詢"案例,醫生還是要"人性化"處理,"自我犧牲化"對待,"情感投入"化獻出,"及時回應"中妥善安置。因為醫生的職業是"戰疫情"中的"逆行楷模",醫生的"奉獻精神"是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別人的生存。白衣天使令人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