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楚纪南故城:是中国东周时期楚国郢都故址。在湖北省荆州古城北约5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汉以后史称纪南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顷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止,楚国在此建都400余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迄今地面仍保留有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荆州城墙: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依巴蜀之险,据江湖之会,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灭楚后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荆州城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荆州万寿宝塔:位于荆州市沙市区西南之荆江大堤象鼻矶上。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动工,嘉靖三十年建成。为当年袭爵于江陵的辽王朱宪尊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其后,间有修葺。此塔为楼阁式塔,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40余米,下设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顶施葫芦形铜鎏金塔刹,内藏毛太妃手抄《金刚经》。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玄妙观:

位于荆州市荆北路中段,其名体现了道家玄学思想的精髓。该观始建于唐代,后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重建。主建筑玉皇阁三重飞檐,状似塔形,屋顶有一青铜莲花座,犹如盛开的金莲,与屋顶闪烁的琉璃瓦融为一体,分外耀眼。观后6米高台之上建有三天门和玄武阁,均为重檐歇山顶,是为明清重建之佐证。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太晖观:位于荆州城西门外约1公里,太湖港北岸,宋元时曾有草殿,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十二子,受封于江陵的湘王朱柏,由于笃信神仙,"善道家言",遂于此量地造林,营建新殿,至次年落成,经占卜,得未济卦之六五,于是命名为"太晖观"。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开元观:位于荆州城西门附近,荆州博物馆西面。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故名开元观。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至今其中轴线建筑山门、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祖师殿,保存尚好。观内还珍藏有元明时期的部分碑刻及一些道教文物。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雨台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雨台村。墓群占地30平方公里,古墓葬据测算在10万座以上。墓地内有多道岗地,多为南北走向,大墓一般分布于岗地最高处,小墓则分布于低岗和岗地的坡地上。1975、2000-2003两次发掘,雨台山墓地埋葬的大部分为楚国中下等墓,也有较多的大墓,如张家巷M8、M18都属楚国中上等贵族墓。其四周也葬有较多的小墓,它们显然是楚国族葬制的形式,即为楚国的"族坟墓地"之一。雨台山墓群现已发掘近2000座中小型楚墓,其年代自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出土了大批文物。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天星观墓群:位于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五山村天星观故址上的楚墓,墓冢被湖水冲垮,残存封土南北长25米,东西长20米,高7.1米,为有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三棺,用楠木150多立方米。早年被盗,但仍出土青铜器、兵器、车马器、乐器、漆木器、玉石器等2500余件和大批竹简,四周还有四大冢。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八岭山古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古城西北20公里的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现有大中型有封土堆古墓葬467座,其他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以东周时期楚墓和明代藩王墓最为著名。该古墓群延续年代上至东周时期,下至明清,前后达2000年之久。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马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和川店镇境内。据统计有封土堆的古墓葬约300余座,分布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经过多次发掘,出土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其中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丝织品,马山五号墓出土的吴王夫差青铜矛,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都是十分重要的发现。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鸡公山遗址:位于荆州市小北门外4公里处的郢北村鸡公山,是一处旧石器晚期遗址。遗址内旧石器及其加工残碎物比比皆是,其文化层厚达1米多,存在两期文化堆积,第一期距今五万年前,第二期距今约二万年。遗址周围系纯粘土层,没有岩石,可见其加工石料来自远处。遗址内不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打制石器、石核和石器废料,而且发现了丰富的遗迹现象,在遗址中部有数个由大量石器围成的不规则形空地。鸡公山遗址是一处长期使用并保存完好的石器制作场,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空白。

12、走马岭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石首市东升镇,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遗存。

13、阴湘城遗址: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阳城村,新石器时代城址。阴湘城平面大致呈圆角长方形,东南及东北部较高,中部一条河沟将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出土有石、陶、骨、木等类遗物,其中以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物最多且最丰富,为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14、鸡鸣城遗址:位于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嘴村和王家厂村交界处。该遗址为一新石器时代城址,平面略呈圆角梯形,南北长约480米,东西宽330-43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距今5000多年。鸡鸣城遗址对研究江汉地区远古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聚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桂花树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东南与公安毗邻的王家大湖南端,面积约17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共分三期,分别属于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种文化。遗迹为墓葬、居住地址和灰土。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和玉器。

16、郢城遗址:

位于荆州市,是秦代、汉代时期的遗址。现为土城垣,城垣为正方形,周长5.5公里,边长1.4公里,城垣高3至6米,宽15至20米,垣顶宽7至10米,城门及烽火台等遗迹可见。该遗址遗迹丰富,保存较好,对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具有很高价值。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地区和监利县周老嘴地区。现存革命旧址共21处,大部在电排河以西的旧街上,基本保持原貌。主要有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西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红旗日报》社等旧址。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位于江陵县沙岗红军街及周边乡村,主要包括鄂西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旧址、鄂西红军印刷厂旧址、鄂西特别委员会旧址、鄂西少共总部和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旧址、中共江陵县委员会旧址和江陵县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江陵县贫民协会旧址、江陵县苏维埃政府五区区委机关旧址、鄂西教导大队兵运训练班旧址、贺龙指挥机关旧址、贺龙旧居、许光达旧居、邓中夏旧居、彭之玉旧居、柳直荀旧居、周逸群旧居等15处旧址和旧居。

湖北荆州 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荆江分洪闸: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1952-1953年建成。1954年7-8月特大洪水时启用,发挥了重大作用。进洪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长1054.4米,高46.5米,分设54孔,每孔跨度18米,为开敞式钢质弧形闸门,最大进洪量每秒8000立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