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的祕密 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痘痘粉刺

皮屑與脂溢性皮炎

您知道追蹤犬嗎?這是一種接受過特殊訓練的尋人犬,

通過嗅聞追蹤對象脫落的皮屑,它們能夠成功找到一個人。如果我現在站在您面前問:“剛剛有皮屑從我身上掉下來嗎?”您大概會加以否認,因為我的黑色上衣看上去一塵不染。但事實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失去一個個微小的過期角質細胞,而它們的脫落為的是給新生細胞騰出空位——我們每分鐘大約要脫落40000片皮屑,每天能達到10克!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首先,角質細胞要花四周時間成熟,然後逐漸死去,接著再在人體停留一段時間,以小牆磚的形式組成皮膚屏障來保護我們,最後一個接一個地脫落離去。如果一切順利,它們將悄無聲息地默默消失,完成一生的使命。

當皮屑變得可見時,往往會讓人無比難堪,甚至有點噁心。事實上,沾滿皮屑的衣領是皮膚問題的徵兆,比如細胞補給來得過快過強。

在紛紛藉藉的細胞代謝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這種情形:依然存活的棘細胞跳過顆粒細胞階段,直接過渡到角質細胞層,就像一個孩子還沒經歷青春期,就想假裝成熟離開父母。未能完全成熟就脫落的角質細胞,就像還沒學會如何變得獨立自主的小孩兒一樣,它們的細胞與細胞核並不適合做“小牆磚”,“混凝土”也還沒生產出與之相配的細胞,因此

對皮膚保護屏障十分有害

這些沒來得及平靜死去的角質細胞,不得不與同行的夥伴們緊緊粘在一起,於是也就無法悄無聲息地默默離開,而是招搖過市地結塊脫落,有時還會相互牽連,肉眼可見的皮屑至少含有1000個角質細胞。

皮膚的秘密 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痘痘粉刺

皮屑通常由表皮發炎導致。再輕微的皮炎也會加速細胞脫落,因為對皮膚而言,通過提高細胞新陳代謝,能夠更快擺脫惱人的刺激物、過敏原、病原菌或乾燥狀態。

患有溼疹和銀屑病的皮膚,完成整個細胞代謝僅僅只需五天,而非正常的四周。因此,當皮屑可見時,意味著身體多多少少有些問題,應及時自我調節或趕緊去看醫生。

除了乾燥、過敏、刺激性接觸性皮炎,還有伴隨油膩皮屑的脂溢性皮炎。當皮膚過油時,喜脂的真菌會一邊大快朵頤,一邊在毛孔裡大量繁殖,而它們的排洩物會刺激皮膚,接著如您所料,皮屑一如既往地開始脫落。

平日裡,真菌生活在我們的毛孔中,不具傳染性,只有當它吞食了大量的油脂後才會變得凶神惡煞,此時的真菌叫作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為了將其駕馭,皮膚醫生需要確定由此產生的皮屑是乾性還是油性,即通過觀察皮屑的顏色與特性:白色且細碎的是“乾性皮屑”,黃色黏膩的是“油脂皮屑

”,倘若用手指將後者碾碎,還會產生一塊油膩的薄皮。

男性常常飽受脂溢性皮炎之苦,在門診上我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當我說完“這不是乾性溼疹,相反是脂溢性皮炎”後,對方會義正詞嚴地解釋道:“不!大夫,我的皮膚確實特別乾燥,皮屑總是掉得哪兒哪兒都是,鼻子上、額頭上、頭髮上、眉毛上,有時還能掉進耳朵裡!”

“對此您採取過什麼措施嗎?”

“咳,我用了我老婆的護膚品,您肯定知道‘豐盈晚霜,適合四十歲以上的熟齡肌’,我拿它塗了發乾的部位,第二天早上皮屑就都不見了!”

我心想:“……但皮膚依舊通紅。”,畢竟塗霜並不能控制皮脂溢出的增加。出現油性或脂溢性皮炎的部位,往往是皮脂腺較大且產油量高的頭部、耳部、面部T區(額頭、眉部與鼻部)。類似於腹瀉,皮脂溢相當於“皮脂瀉"。要想用油性護膚品來軟化問題部位,消除皮屑,反而會使皮膚油量過載,毛孔中注滿油脂,變成馬拉色菌的天堂。

幾個小時後要再連霜帶屑一併揩去,只會讓皮炎更加嚴重。總而言之,油性護膚霜之所以適得其反,是因為正如前面提到的,皮屑的成因不單單是皮膚乾燥!

關於如何消炎與對抗真菌,給您的建議是:使用無脂香波或少脂凝膠,症狀嚴重時可通過藥物來抑制過多油脂的生成

酸性保護膜與微生物

廣告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個氣質姣好的清純美女,用手指輕輕拂過自己天鵝絨般細滑、微微泛光的肌膚,此時,悅耳的畫外音響起,開始向您介紹一種可以保護皮膚天然酸性保護膜的潔膚皂。一塊兒肥皂也能行?還有,皮膚的酸性保護膜到底是什麼

化學實驗員會告訴您:酸溶液的pH值很低,大約為1~2;鹼溶液的pH值則很高,大約為11~14;pH值中性為7,比如水。

具有強腐蝕性的硫酸十分危險,其pH值低於1。有趣的是,緊隨其後的是我們的胃酸,pH值約為1~1.5,在厚厚的黏液層與弱鹼性黏液的保護下,我們的胃倖免於胃酸的腐蝕。檸檬汁的pH值為2.4,醋酸為2.5,陰道內部為3.8~4.5。人體皮膚表面的pH值為4.7~5.5,pH值6.5~7.4的唾液已具有弱鹼性,皂液的pH值為9~11,氫氧化鈉溶液的鹼性最高,約為14。

由此可見,皮膚的酸度雖不具腐蝕性,但明顯已呈酸性;皮膚的酸來自

角質細胞廢料、皮脂、汗水等新陳代謝產物。汗水中含有乳酸與其他酸性物質,類似於很多護膚品承諾的“輕度刷酸磨皮”效果。這些酸性物質分佈於我們的角質磚牆,不僅可以降低皮膚的pH值,還會凝結水分提供給最上層的皮膚,因此被稱為“天然保溼因子”。同樣,渴望賺錢的日化行業也想仿製保溼因子,造出“保溼霜”銷售給顧客。

皮膚的秘密 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痘痘粉刺

皮膚的pH值如此重要,與在它上面生活的有機物密切相關。皮膚就像一條堅硬的石子路,這裡沒有相親相愛,而是充滿了激烈的巷戰。由病毒、真菌、蟎蟲及其他成百上千種細菌組成的各大幫派,長年馬不停蹄地相互競爭牽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微生物們。

人類微生物群系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演化,構成現在體內外所有病原體的總和,它們分佈在皮膚、口腔、生殖器、肛門以及腸道內,其中只有1/4來自人體本身,其餘75%則是定居在我們體內外的“客人”。每個人身上都生活著不計其數的細菌,大概是世界總人口數的上千倍。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皮膚上的微生物群系有時甚至要比早已為人熟知的腸道菌群更為重要。多虧了不同菌落間的相互牽制,我們的皮膚才不會發炎。作為微生物的寄主,皮膚的酸性環境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氣候與舒適的棲息地。

每平方釐米皮膚上,大約居住著上百萬個微生物短客與“常住民”,作為回報,微生物會守衛我們的健康,沒有它們後果將不堪設想。它們生產抵禦入侵者的防禦武器,發揮抗生作用

,通過與人體其他抗體的合作,在我們的防禦系統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還是免疫系統的教練。可以想象,沒有微生物,我們將變成弱不禁風、手無寸鐵的軟骨頭。此外,病原體以群落出現的方式,反倒有利於免疫系統將其迅速識別出來,從而確保只向“壞人”發起攻擊,避免連累擁有居留許可與賓客待遇的有益菌落。

微生物對人體來說不可或缺,而完好無損的酸性保護膜則是這些小客人的最佳培養基。不幸的是,各種衛生措施、皮膚護理、藥物、服裝、疫苗、消毒劑、抗生素、飲食、紫外線等都在改變著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僅僅是洗手,都會連坐一些重要的微生物。

此外,剖腹產不利於嬰兒皮膚微生物菌落的形成,因為他們失去了獲得母親陰道細菌的機會——媽媽送給孩子免疫系統的第一份禮物。當今時代各種先進的救生技術,往往也是一把雙刃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