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看起来‘更高级’,仅仅是因为情怀作祟吗?

 跟黑胶类似,胶片这类复古技术的回潮,往往带着一层情怀滤镜,无论是电影导演对胶片的坚守,还是文艺青年热衷于拍摄胶片,都被认为是怀旧情绪的加持,然而这就是胶片看起来‘更高级’的全部原因吗?

  瑞典和瑞士高校的研究人员曾做过这样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将几百名志愿者分为四组,分别观看胶片拍摄胶片放映、数字拍摄数字放映、数字拍摄胶片放映,以及数字拍摄数字放映,但在后期加入噪点和抖动的同一部电影,并让每组志愿者为电影打分。

  结果发现,观看胶片拍摄、胶片放映或者后期模拟胶片的三组平均分基本相同,而且都高于数字拍摄数字放映的那一组。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观众之所以更加青睐胶片质感,是因为噪点和抖动造成的信息缺失,给了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或许也是 120 帧的《双子杀手》反而被一些人吐槽‘太过真实’的原因。

胶片看起来‘更高级’,仅仅是因为情怀作祟吗?

  除此之外,也有人从技术角度解释了人们对胶片喜爱的原因。根据一位利兹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博士在知乎上的回答,一般数码相机对色彩的分辨能力不高,色彩分离度往往不如胶片,虽然可以通过后期调整,但这会打乱原始光线中的色彩逻辑,画质也会打折扣。

有的人认为胶片味道属于偏色和颗粒,这个说法是对的,等同于说川菜大部分都很辣。但是你随便做菜加辣椒说自己是好吃川菜就没有道理了。这种合理的复杂偏色是数码相机处理不出来的。这也正是胶片还存在的原因之一。

  而在游戏中加入‘胶片颗粒’的一个原因,则是在色彩位数不足或调色导致色阶损失时,让色彩过渡更加自然。

胶片看起来‘更高级’,仅仅是因为情怀作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