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老陳醋224917125


當今中國要思考的是,怎麼在學校及平時教育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而不單單是數學課。


不可置否的是,相比較於歐美國家,我們國內的孩子更加“溫順”。通常遇見什麼問題,如果之前沒有人教過孩子怎麼去解題、處理,那麼大部分孩子都會一臉懵,不知所措。


人云亦云,也正好是批判性思維的反義詞。很常見,網絡上大多數人說的說法就是對的,如果你問孩子,你為什麼會這麼想,他極大可能會說,別人都這麼說的啊!


如何培養?最好不要太過強調解題步驟,解題思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要強調,定理就一定是對的!定理也可能是錯的!


小Q去留學


陳寅恪先生言:大學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支撐每個青年作出判斷選擇的,應是積極的人生觀和批判性思維。而我們的教育,卻早早陷入了一個個標準問答的框架中。

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它是以邏輯方法作為基礎,能抓住要領,善於質疑辨析,基於嚴格推斷,清晰敏捷的一種思維技巧,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既能體現思維水平,也凸顯現代人文精神。


進行批判性思考的人,不會盲從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權威,他們對信息抱有懷疑、求真的態度,他們懂得發現和分析問題,他們更能作出理想的判斷及選擇,並能得出經得住考驗的結論。

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20世紀40年代,批判性思維是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7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美國教育改革運動的焦點;80年代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

不盲從、不迷信,聽什麼做什麼都有理有據。

1941年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Edward Maynard Glaser)首先提出了這個概念,他聲明【批判性思維】必須具備三個特質:

●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批判性思維的思維傾向

批判性思維是面對相信什麼或者做什麼而做出合理決定的思維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往往具有如下幾方面的能力:一是發現問題、收集信息、分析數據、評估證據的能力;二是鑑別事實與個人主張和邏輯判斷之間差異的能力;三是能夠發現普遍規律,並評價其邏輯嚴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確、清晰地進行推理,並有效解釋結論的能力。

那麼,批判性思維有哪些思維傾向,或者可以說,在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時候,有哪些更具體的目標呢?

求真

對尋找知識抱著真誠和客觀的態度。若找出的答案與個人原有的觀點不相符,甚至與個人信念背馳,或影響自身利益,也在所不計。

開放思想

對不同的意見採取寬容的態度,防範個人偏見的可能。

分析性

能鑑定問題所在,以理由和證據去理解癥結和預計後果。

系統性

有組織,有目標地去努力處理問題。

自信心

對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有把握。

求知慾

對知識好奇和熱衷,並嘗試學習和理解,就算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並不是直接明顯。

認知成熟度

審慎地作出判斷、或暫不下判斷、或修改已有判斷。有警覺性地去接受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在欠缺全面知識的情況下,也能明白一個即使是權宜的決定有時總是需要的。

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高階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每一個教師都不應遺忘“錢學森之問”。研究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將學生數學思維向高階推進,是數學教學的應然追求。深度學習,讓學生全身心捲入數學探究、驗證活動中,因而能有效地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在深度學習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已知和未知的橋接,引導學生審視、反思,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建構思維導圖等。通過“深度學習”,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能力和品質。

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又可以運用哪些策略呢?

美國教育專家指出:批判性思維帶給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墨守成規,而是通過對多種可能性的視角進行邏輯分析、理論和評估,最終找出最佳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關注學生認知經驗

認知經驗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很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形成帶有質疑性質、批判性質的高階思維,是因為學生認知存在著斷層。這種斷層,不僅指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斷層,也包括師生認知對話的斷裂。橋接學生思維,教師要關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把握學生具體學情。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具體學情,教師才能提出適合的問題,激起學生思辨的衝動,形成學生猜想、探究、驗證的慾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尋學生已有認知與新知、學生思維與教師思維等的連接點。只有探尋到連接點,才能架設橋樑,在學生已有認知與新知、學生思維與教師思維之間形成橋接之路。


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的內角和”,讓學生在回顧中聚焦。學生認為,要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還必須研究四邊形的內角和、五邊形的內角和等。由於受“研究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的影響,許多學生在研究四邊形時,也運用了測量法、撕角法等。也有學生另闢蹊徑,將四邊形分成了兩個三角形。還有學生給四邊形畫出兩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成了四個三角形,也因此多了中間一個周角。而到了探究五邊形的內角和時,學生就展開了自覺的、批判性的審視。他們發現,測量法太麻煩了;而撕角法也遇到了麻煩,因為五邊形的內角和已經大於了一個周角。新的問題倒逼學生回顧、整理,學生紛紛拋棄原來剪拼、測量等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方法,紛紛運用“轉化法”,即將五邊形轉化成三個三角形。由此,學生獲得新的啟示: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應當轉化成若干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通過探究,學生自然建構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邊數-2)×180°。於是,筆者適時介入,引導學生結合探究過程反思:為什麼要用“邊數減去 2”呢?催生學生的數學發現:原來分成的三角形都是由一個頂點和所有對邊組成的,任何一個多邊形,對邊的條數要比總邊數少 2。

鼓勵質疑,辯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和鍛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產生,離不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許多學生,之所以思維固化、窄化、弱化,就是因為學生不會反思、不敢質疑、不懂變通。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習慣於按部就班,習慣於人云亦云,習慣於生搬硬套。因此,數學學習就浮光掠影、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和囫圇吞棗,思維閉塞、思維鉗制、思維僵化。如何催生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我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賦予學生思維時空,鼓勵學生質疑,培育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品質。

另外不管是演講還是辯論,都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觀念引入:批判性思維=洞察+分析+評估的過程,批判性思維培養需要從小抓起。

鼓勵學生主動提問

開啟批判思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出問題,更準確的說,是開放性的、邏輯思維有循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互相辯論,就是那些不能簡單得用“是”或者“不是”來回答道的問題(封閉式問題),那些體現思維過程、推理、演進過程。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思想碰撞,培養開放式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學生數學學習批判性思維的源頭。只有當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並思考這個問題,且用屬於自我的證據進行反駁,才能形

成學生質疑學習的樣態。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學問就是問學”的觀念,“問學”需敢問、好問、善問,要讓學生養成“不懂就問”“敢於發問”“善於發問”的質疑習慣。

優化學生思維工具

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需要鏈接學生認知經驗,培育學生學習品質,而且需要優化學生思維工具。學生思維工具主要有學具、導圖、媒體等。其中,

導圖更有助於啟發學生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繪製導圖,揭示數學知識間的聯繫。思維導圖,一方面有助於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友善用腦、和諧用腦、健康用腦;另一方面又能將學生的思維外化、表徵出來,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可視化。

比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有學生在練習中經常將乘法分配律與乘法結合律相混淆。為了增強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形式的形象感知,筆者運用思維導圖,從“具體”到“半抽象半具體”再到“完全抽象”,以“完形填空”的形式激活學生思維,深化學生的感性印象,讓學生刷新自我的認知世界,對自我的思維進行積極地檢視。比如,25×34=25×(30+4)=25×□+25×□,25×34=25×(30+4)=□×30○□×4,25×34=25×(30+4)=□○□○□○□,25×34=25×(□+□)=□○□○□○□,25×34=□×(□+□)=□○□○□○□,等等。這樣的導圖,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大腦。學生在導圖的導引下,展開積極的思維,他們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形式有了深度地把握;對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印象更加深刻,形式記憶更加牢固。在富有創意的導圖引領下,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進行有效的區分。


批判性思維是學生高階思維之一,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要主動橋接學生的認知,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工具,讓學生不斷突破自我的思維定式。這種培育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優化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過程,就是學生的深度學習。

只要我們努力提升教書育人的基點,善於發現數學教學的突破點,找到數學學習和思維發展的結合點,點擊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就一定能以批判性思維為抓手,推動數學教學的素養轉向。

參考文獻:王 美,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1、先營造一種敢於說話,敢於批判和敢於反思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說話是第一步。

2、讓學生學會反思,可以要求學生儘可能多的用不同方法求解,通過多元的角度形成反思的習慣。當有新的觀點出現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反思解決,自己總結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3、鼓勵學生對權威、對習以為常的東西、對已知的東西都要問個為什麼。倡導學生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敢於打破常規,不循規蹈矩。科學的懷疑態度並不是就是簡單地全盤否定,而是在科學的依據上推陳出新,因而要求學生努力做到少依賴,多獨立,不盲目地輕附眾議,要善於發現現存狀態的不合理和不完善,進行創造性的“批評”,慢慢養成自我懷疑的習慣。。

4、注重批判性思維與其他優良品質的聯繫,要充分利用各個環節和情境,激發學生的疑惑,激活學生思維,進而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思維過程及自己和他人的各種信息進行多樣化的評價,使他們不盲從老師,不迷信書本;思維的批判性的高層次表現為思維的論證性,要引導學生精心地、有耐心地探求事實的真相,追蹤每一步的依據,最終理清結論與假設之間的關係。

總之,數學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長期任務。中學數學教師應把各種思維品質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根據中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習慣,是使學生離開學校後適應社會的需要,是促進人的全面素質提高和發展的需要。他們長大後,才具有懷疑的精神,求變的態度,才敢於向權威挑戰,向習慣勢力挑戰,才有可能創新,才能推動事業的進步、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