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最動人的故事是什麼?

巧巧愛花寧


在當前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我覺得最感人的還是他們!

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我們每天都呆在家裡,不願出門。但在我們待在家裡的時間有許多人為國家服務著。他們並不是被動為國家奉獻,而是主動為國家奉獻。

 抗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作文 (一)

  “阿姨,您別下床了,衛生間我去收拾!”“謝謝!謝謝!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醫院的病房裡,洗消護士吳昊步履匆匆,像這樣與年老體弱患者的對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

  吳昊負責清洗消毒的病區,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的首個病區。當時為了儘快讓病區達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吳昊和戰友們夜以繼日,全力配合施工單位和設備調試人員,收拾各種建築垃圾和設備器材的外包裝。作為洗消護士,她毫不猶豫當起了病區保潔員,一個病房接一個病房撿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擊”,吳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紅了,但她依然堅持戰鬥。因為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須按標準把整個病區打掃乾淨、消毒完畢。那一夜,她幾乎通宵達旦,直到首批患者住進病房,她才鬆了一口氣。

  腰痠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車返回賓館的時候,歪著頭靠著車窗睡著了,公交車駛到賓館,戰友們發現她沒下車,返回車上一看,她還沒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讓她再睡一會兒吧。”公交車司機說。

  這些日子,她出現好幾次這樣睡著的事,但從來沒有叫一聲苦、說一句累。一天晚上11點多,幾天沒給家打電話的吳昊,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問她在火神山醫院的情況。

  “就跟以前一樣,就是照顧患者,一點都不累!”她忍著全身痠痛這樣告訴家人,說完“美麗的謊言”,吳昊的眼淚不由流了下來。

  抗疫當前,戰鬥在火神山的吳昊和戰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忘我戰鬥著。50多歲的護士長陳紅,白天往汙染區搬運了40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為患者輸液的護士姐妹們,透過滿是霧水的護目鏡,為患者輸液;下夜班的姐妹們,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長期擠壓留下深深的壓痕……

  每天,吳昊都要進入汙染區打掃病房衛生,為每一個房間噴灑消毒劑、掃地、拖地、收拾垃圾,一個病房至少需要10分鐘,整個病區收拾消毒完,需要兩三個小時不停歇。往往還沒有忙完,吳昊已是汗流浹背。

  病房的患者看著吳昊每天去打掃房間、收拾衛生間,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稱讚她是“天使保潔員”。“小吳,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來做義工幫你分擔點兒,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說。

  抗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作文(二)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裡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17個重症病區。來自同濟醫院和各醫療隊的18名麻醉醫生混編成一支插管小分隊,兩人一組,24小時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歲,有心臟病,幾天來在高流量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還始終處於低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改善,就會因為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害。

  待麻藥起效後,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體內儲備的氧氣維持循環,她必須要在30秒內將一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氣道。

  平時這樣的插管動作王晶晶已做過幾千次,但此刻,防護服、手套減緩了她的動作,眼罩、頭罩模糊了視線。

  精準快速,幾乎在同一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氧飽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監測儀器上的數據變化和聲音提示,插管成功。這次操作她們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個85後,她總說自己是個遲到的戰士。春節前因為曾在工作中接觸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了14天的隔離。所幸,最終核酸檢測為陰性。還在隔離期時,王晶晶就發出了請戰書。

  隨著危重症患者治療關口的前移,這些天讓王晶晶高興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脫離呼吸機的輔助。

  抗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作文(三)

  日前,總檯央視記者蹲守在國家醫療隊接管的重症監護病房,真實記錄他們和時間賽跑、攻堅克難的醫者仁心。

  周寧,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他要在上午儘早完成一臺床邊手術,給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體外心肺支持,要將患者的血液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過膜肺氧合,再通過血泵將血液循環回體內。

  即將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長期患有高血壓的58歲男性,發熱咳嗽已經11天,被送來ICU後,立即實施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幾天過去,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醫療隊專家們商討後決定要提前用ECMO干預,防止病人病情惡化。

  特殊時期條件有限,整個植入過程要萬分謹慎,這個精細的“生命”平均每分鐘要2000-3000的轉速,操作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緊緊地盯著指標數據的波動,不敢有絲毫鬆懈。

  手術完成、管路對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連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在改善。

  針對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多臟器功能損傷,戰鬥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2300多名醫護人員在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與磨合中,已經達成基本共識,治療關口前移、提前干預刻不容緩。

  隨著目前確診新增人數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重症病房,多學科合作的精準施治給重生帶來更多的希望。

  抗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作文 (四)

  “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證件了吧?”

  “抱歉啊奶奶,沒有出入證、身份證,我不能放行的!”

  這裡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勤昌村塘東街的設卡道口,由於連接著蔡路集鎮,行人車輛來往不斷。守在這個道口的志願者們看上去特別年輕,戴著“疫情防控巡查員”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較真兒”的眼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勤昌村的青年志願者團隊,6名團隊成員都出生在2000年前後。疫情期間,這些年輕人主動加入防疫志願者行列,把守“道口”檢查關,哪怕親戚朋友,但凡進村,都要掏證件、測體溫。6個年輕人做事認真,被同村長輩們親切地稱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僅居民小區就有1.3萬餘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織牢織密基層防控網,志願者們數十天如一日,為這裡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力量,更為千千萬萬的市民帶來溫暖。

  “各位旅客,健康雲填寫過的請打開手機短信,憑短信出站,請把帽子摘下,前面測量體溫!”拿著電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願服務中心志願者趙文昊一遍遍提醒出站旅客。隨著返程客流增加,上海火車站疫情防控工作壓力持續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願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車站進出口協助開展進站乘客體溫檢測、疑似患者轉運等工作。

  抗擊疫情,上海市一批批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出發前,理髮成了醫務人員的“剛需”。已堅持義務理髮30餘年的“全國最美志願者”殷仁俊帶著“愛心剪”團隊來到醫院,為即將上前線的醫療隊員理髮。面對愛美的女性醫護人員,殷仁俊一遍遍詢問,頭髮剪這麼短行不行?男隊員希望越短越好,殷仁俊乾脆剪起超短髮,“包他們一個月無後顧之憂”。

  華東師範大學的公費師範生志願者團隊,發揮專業特長,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在滬家庭子女提供一對一專門輔導,包括學科輔導、作業指導、課程學習、讀書交流等,還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學習活動。

  居家隔離期剛滿就報名社區防疫志願者的黨員黃瓊芳,一脫下警服就換上志願者馬甲的社區民警朱慧敏,甘當道口守護者的虹橋高鐵站雙語志願服務分隊……連日來,一大批志願者和志願服務團隊堅守基層防疫一線。截至3月4日12時,上海市各級志願服務組織在“上海志願者網”發佈6936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覆蓋道口監測、社區排查、心理援助等崗位。招募上崗志願者超過20萬人,累計服務超過800萬小時,人均服務40小時以上。

  抗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作文 (五)

  在重症病房,護士們日夜奮戰,始終堅守在患者的身邊。今天(3月9日),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男護士唐光明,他用細心科學的方法照顧患者,為他們帶去健康和溫暖。

  一進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帶著年輕護士一起調試血濾機,幫助病人治療炎症。20分鐘後,機器開始正常運轉。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臘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來到金銀潭醫院支援,至今已經40多天了。自從來到這裡,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轉運患者、幫病人翻身這些體力活,他也總會搶著去做。

  這段時間,唐光明還總結出一整套針對重症患者的康復訓練手段。楊昊是唐光明護理時間最長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剛入院時,楊昊既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唐光明一邊細心護理,一邊教他呼吸訓練方法,增強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後帶領三個不同的護理小組參加了10多場重大搶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轉危為安,唐光明說,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


十三法渡


我覺得,最真實動人的故事是,為了打擊侵略者,為了國泰民安,毛主席帶頭把毛岸英送往抗美援朝前線。


領袖詩人盧偉宗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世上最偉大的莫過於母愛,由此也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的最動人的故事。


下面,我信手拈來此前看過的這麼一個動人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那是在1993年,還有一個月就要過春節了,所以從中國香港海關回中國內地的人特別多。在人群中,有一位老人吸引了人們的眼光:他拎著一瓶醬油。


人們議論紛紛,從香港帶一瓶醬油去中國內地,難道中國內地窮得連醬油也沒有嗎?


一位海關工作人員終於禁不住發話了:這位先生,您大老遠帶瓶醬油幹嘛呀?


老人的臉上立馬浮出了悽楚的神色,緩緩地說,這是我母親要我買的。四十四年前的一箇中午,母親正在做飯,炒菜時發現沒有醬油,讓我去打一瓶醬油回來。我出門時,母親還說,快去快回,娘馬上就把飯做好了,別耽誤吃飯。


說到這兒,老人淚如泉湧。


頓了一頓,老人接著說,沒想到我剛走出家門,就碰到一群“穿軍裝的人”,他們用槍逼著我,讓我幫助他們抬傷員。後來,我就跟他們一起打仗。再後來,我隨軍隊到了中國臺灣。一晃幾十年我得不到一點兒家中的消息。直到兩個月前,我才和家鄉的親人聯繫上了。他們說,我母親在我走了之後不久就瘋了,見人就說等著我打醬油回家……


老人的故事說完時,已是淚流滿面。在場的人都靜靜地聽著,眼中泛起了陣陣淚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